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晋 《内蒙古林业》2012,(10):36-36
"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采菱歌》常让我想起故乡采菱的场景。菱角成熟的初秋时节,水乡姑娘们坐在椭圆形木盆里,荡漾于布有鹅掌形菱叶和粉白色菱花的河塘上,她们一边唱着轻柔的小曲,一边用纤纤玉手采摘菱角。木盆在簇簇碧绿的青萍间竞相划动,不时惊起  相似文献   

2.
柳是触目皆是的常见树木。由于它抽青早、分布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再加上那多变的色彩、多姿的形态;难怪历代诗人常对柳树触景生情,吟咏春光,写出了不少优美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杨柳枝》词  相似文献   

3.
一个书家,一个诗人,一个军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有追求且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同时拥有这么多称谓的人,多么令人向往。2012年冬,好友英莉女士开车带我采访了他,在他的家中听了他对坎坷人生和追求艺术的许许多多故事后,使我有了强烈的要写写他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朋友说,人有两知一不知,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听其娓娓道来,觉得颇有一番道理。"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过一首《知足吟》,全诗是:"不种一陇田,仓中有余粟。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吟君未贫作,因歌知足曲。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题为《负冬日》的诗: 杲杲东日出,照我屋南隅。负喧闭目坐,和风生肌肤。 初如饮醇醪,又如蜇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全诗十分生动地描述了诗人在冬日早晨因沐浴阳光而产生的身体的快感和精神的舒畅,读之使人神往,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6.
李晋 《河北林业》2012,(9):38-38
“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诗人白居易的《采菱歌》常让我想起故乡采菱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文丹 《广西林业》2004,(6):41-41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里,以生花妙笔描绘了杳杳无踪的悠悠乐土“桃花源”,引得人们无限神往。千百年来,人们都乐此不疲地寻找诗人笔下的人间仙境,不知有谁寻到?  相似文献   

8.
正"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山枇杷》一诗中如此描绘杜鹃花的美艳。而我,也在造访湘西观音寺镇境内的万阳山时,观赏到了杜鹃花怒放的美景。万阳山在湘西门户的桃源边陲拔地而起,方圆百里,海拔千米。远眺万阳山,绵绵长长的山顶上,并峙几乎间距相等的三大峰尖。一峰尖,山头呈圆润饱满的锅罩形,给人一种宽厚包容的气度,为桃源云气之窟,常德移动信号之点。  相似文献   

9.
肖晓 《绿色天府》2019,(6):58-59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一直以来松树都在人们的心里占了重要的位置,是我们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但有一种松树,是最特别的,它的叶为条形,扁平柔软,在长枝上成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15~30枚簇生,向四周辐射平展,又由于秋后变金黄色,圆如铜钱,由此而得名金钱松。  相似文献   

10.
夏日炎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到了晚上总想找个凉爽地方休息,或全家出去在河堤散步,感受河边晚风的清凉,或在家里享受空调的冷气,或在院落的树荫下乘凉闲谈……而我则喜欢在家沏杯绿茶,吟读《唐诗宋词》,在诗意中避暑消夏。宋代诗人葛元怀,喜欢从品味大自然的情状中体会无穷的乐趣,他在《夏日》诗中写道:"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蟑移惊鹊近,鹭飞得鱼忙。独坐观群动,闲消夏日长。"诗人一边闲看鸣蝉惊飞,喜鹊栖枝,鹭鸟惊  相似文献   

11.
陈培栋 《中国林业》2019,(10):58-59
荔枝是我国特产,是一种喜生在南方亚热带的果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栽培,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刘邦进贡荔枝,从那时算起已有2000多年历史。荔枝是色、香、味皆全的果品,古今中外人人喜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曰:“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从这首诗仿佛读出荔枝出众的样貌和味道,所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时,食到岭南荔枝,慨然叹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相似文献   

12.
植物药浴治病健身在中国古代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集百草而成的香草前蒸疗法,后来成为宫廷秘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很歌》里记载“春寒赐洛德华地,温泉水洛说凝脂”.就是指杨贵妃用植物熬水掺入温池中进行药浴才使得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纷黛无颜色”。据说.清代慈如太后要彻医在全国搜寻植物健身美容秘方:特制了个浴盆;用植物熬水沐浴才使他延缓了衰老;延长丁寿命。我国南方广大山区,古时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人们充分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通过长期摸索实践。把药用植物浸水;熬水进行药治,起到内病外治和无…  相似文献   

13.
森林对涵养水源的功能与保持水土的辩证关系,早为古代有识之士所认识。晋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唐朝诗人杜甫在《德人》一诗中写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唐朝诗人王维在《梓州李使君》一诗中对树冠截留雨水的情景作了生动地描绘:“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山中夜雨,树冠截留,树梢上像有百重、千重  相似文献   

14.
曹涤环 《国土绿化》2018,(12):49-50
在风光旖旎的洞庭水乡,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柳树,微风轻拂,柳枝摇曳,宛如身着绿裙的少女,在蓝天白云下翩翩起舞。在石矶湖畔的一片柳林,秋光里显得格外俏丽夺目,生成水墨丹青的神韵诗情。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相似文献   

15.
正傍晚,冬雪终于翩然而至,起初是羞羞答答地飘洒,夜里九点就成梨花瓣一样大朵大朵的了。天地间,顿时成了银白的世界。此时,我坐拥书案,唐诗一册,香茗一壶,书房里弥漫着书香茶香。如此美好的时刻,让我穿越时空,做了一回访客,醉在了唐朝诗人的雪景和画意里。柳宗元应该去当画家。他的《江雪》就挂在我的书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凝视那画,人不也在画中吗?鸟没了,但眼里仍有鸟儿飞过的剪影;人没了,但心里仍有他们走过的痕迹。这辽阔空旷,分明是画中留白,烘托着独钓江雪的画图。  相似文献   

16.
《绿化与生活》2015,(3):30-37
<正>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生态文化协会与北京晚报联合举办的"我心中最美绿色"照片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共征集到近2000幅作品,经过评委会初选、复选,《花田小天使》等5幅作品荣获一等奖,《北宫晨晓》等10幅作品荣获二等奖,《春早人勤》等20幅作品荣获三等奖,《我和秋天有个约会》等30幅作品荣获入选奖。  相似文献   

17.
又闻荷香     
正"过横塘。见红妆翠盖,柄柄擎香。"宋朝诗人史浩在古诗《芰荷香》中,写出了莲花盛开时荷香四溢的情形。初夏时节,我又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荷香。晚饭后,我和家人信步走在穿紫河岸,在靠近穿紫桥北端,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时断时续叩击我的嗅觉神经,如一段铭心的旋律,让人沉迷。站在荷塘前的亲水游道上,我的目光在浩渺的荷塘  相似文献   

18.
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现实中,钦州市钦北区宝鸭坪村给人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2015年,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宝鸭坪村培植了800亩不同品种桃花树苗。2016年春天,碧桃、千瓣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20.
刘管平 《广东园林》2009,31(Z1):8-8
前面孟院士非常精彩把我们岭南人说得非常好。多年来,对于岭南园林的特征一直在探索,所以想与在座的领导和专家朋友,一起再来深化我们的岭南园林理论。1关于岭南园林特征产生的依据白居易在《庐山草堂》里面建过一个对子,"天与我室,地与我所",天地时空告诉了社会历史的沉积和自然气候的生存环境,递出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