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研究一个不同基因型能源甘蔗各生育阶段平均CGR,平均NAR在整个生育期中呈种型曲线消长,各生育阶段平均LAI呈“S”形曲线 工;苗期至分蘖前中期NAR和LAI对CGR作用相似,分蘖中后期以LAI对CGR的贡献大,LAI与CGR显著正相关,并具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和净贡献率;伸长生长期以后,在一定LAI的基础上的NAR和CGR显得十分重要,伸长生长后期LAI极显著正相关,而NAR与CGR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稻麦及豆科作物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麦与豆科作物的籽粒中均含较高LAA,GA,CTK与ABA,其中IAA与ABA以胚乳糊粉层中的含量最高,大多研究认为籽粒本身要以合成ABA,在籽粒形成阶段,CTK含量峰值出现GA,IAA与ABA水平也逐渐升高,但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仍属含量较低时期,因而此阶段CTK水平对胚乳细胞分化与籽粒库容形成有较大影响,在籽粒灌浆阶段,GA与IAA含量达到高峰,而ABA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线性相关,CTK水平  相似文献   

3.
麦套花生,苗期生长慢、时间长,开花、下针、幼果形成集中,具有较长的产量形成期;主茎高度、总干物质和荚果干重增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y=k/(1十Ae-Bx)很好拟合;叶面积消长动态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变化曲线;总干物质积累速率高峰在结荚期(播种后81天),荚果干重增长速率高峰在播种后95天,整个产量形成期内荚果干重日增量都保持较高水平,后期不早衰,且具有较高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4.
花生叶片衰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和辐8707叶片衰老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先升高,至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到衰老后期转为快速下降,呈抛物线变化,可分为叶片缓衰期(叶片展开后25 ̄30d至55 ̄60d,各指标从最大值至降到最大值的50%)和叶片速衰期(叶片展开55 ̄60d以后,各指标从最大值的50%至叶片脱落)两个变化阶段。两品种相比,辐  相似文献   

5.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群体条件下拔节前冬小麦主茎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脱落酸(ABA)进入越冬期后明显提高,高密度高于低密度;赤霉素(GA3)在冬前不一致,除低密度处理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外,冬后都呈下降趋势;细胞分裂素(Z+ZR)高密度条件下冬前出现了高峰,而后逐渐接近;生长素(IAA)在冬前分蘖期低密度含量较高,进入越冬期高密度较高,冬后不同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同时也说明ABA可能与小麦抗寒性有关,Z+ZR和IAA与分蘖的发生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K.Sardi,P.Fulop玉米需K高峰往往发生在前期生长阶段的快速吸收期。Jordan等(1950)和Arnon(1975)研究表明,玉米抽雄前3周吸收的K占总吸K量的60~65%,出苗后30天,K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8.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2000,26(3):139-143
以物候型不同的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HPLC法测定新梢生育过程内源激素水平的季节谱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生育过程中,GA3和Zeatin含量先升后降,IAA含量春夏秋三季生育初期较高,随后下降,生长加速,但夏梢逼近成熟形成对夹时含量回升,ABA含量春夏梢随展叶数增加而下降,稍梢反之,逐渐上升;低ABA/GA3和ABA/zeatin比值是茶树新梢生长的必要条件;新梢生长速率与内源zeat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垄距分别为60cm、70cm各5个株距设计了群体密度不同的10个处理.通过对试验数据比较和方差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0×25cm和70×20cm两处理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最高,为丰产高糖的是佳配置。60cm和70cm垄距各处理与根产量及含糖率均呈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相关指数这显著、极显著或接近显著水平。本文还对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几个生理指标(LAI、NAR、CGR)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纤维用亚麻生育期长短主要取决于出苗--开花的日数。株高和单株干物重的生长动态呈“S”形曲线,单株功能叶片数呈“抛物线”形曲线。较早熟组出苗后25-40天增长最快,较晚熟组出苗后25-45天增长最快,较早熟组在出苗后的前30天生长比较晚熟组快,30天后较晚熟组生长更快,出苗后40天前后各熟期组株高基本一致,以后较晚熟组愈来愈超出。生育期意长株高、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有愈高的趋势,但纤维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中晚熟组,种子产量有相反的趋势。长麻率以中间组最高,早熟组较低,晚熟组最低。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探讨了甜菜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群体各叶层光合速率的变化,生理、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各叶层对群体光合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叶层对整个冠层群体光合作用贡献明显不同,叶丛形成期是中层>下层>上层,块根增长期以后则是上层>中层>下层。密度过大的处理,中、后期群体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与群体中、下位叶层光合速率下降有关,其叶片气孔阻力、相对光照强度和叶面积指数均与低密度处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傅金民 《大豆科学》1994,13(1):16-21
本文研究了夏大豆的群体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夏大豆群体内光强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群体光合随光减弱而明显下降。开花结荚期一天中,13时群体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大的光合速率在上午上升得快,峰值持续的时间长,对早,晚的弱光利用率较高。音以前和19时以后,各群体的光合速率均为负值。分枝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主要决定于种植密度。开花结荚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与百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辽宁地区5个地方品种进行低、中、高3个氮素水平的比较试验(N0:不施氮、N1:112 kg/hm~2、N2:225 kg/hm~2),探究氮素对玉米冠层指标的影响及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随着施氮量升高,品种产量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不同氮素水平下,冠层指标与产量因素相关性有差异。穗粒数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叶氮比(SLN)和叶片氮浓度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吐丝期叶片氮浓度;N1处理下,与乳熟期LAI呈正相关,与吐丝期叶片氮浓度和吐丝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叶片氮浓度乳熟期LAI吐丝期绿叶数;N2处理下,穗粒数与冠层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百粒重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LAI吐丝期SPAD乳熟期SPAD;N1处理下,与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乳熟期LAI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乳熟期LAI乳熟期SPAD值;在N2处理下,与吐丝期比叶面积(SLA)、SLN、乳熟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SLA乳熟期绿叶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花后13 d时,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至花后20 d时达最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时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冠层中上部叶面积指数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叶片功能期越长产量越高;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冠层透光率亦有所不同。冠层中上部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在灌浆中期随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而降低,灌浆后期透光率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因素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不同,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较大。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小麦高产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黑龙江省寒地春播郑单958和丰禾1的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在中密度下冠层结构及光分布均较优,产量最高。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高密度下叶片分布的极差较大、平均叶倾角最大,其中,吐丝期郑单958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平均叶倾角分别达0.35和78.48;丰禾1分别达0.33和61.25。低密度下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最小、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光合有效辐射值最大。中密度下郑单958和丰禾1群体平均消光系数最高,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为0.69~0.74、0.62~0.67;单株叶面积指数吐丝期至成熟期衰退最低,群体内光环境较优,利于玉米叶片的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和多光谱反射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利用冠层反射光谱特征监测小麦生长及氮素营养状况。以宁麦9号、淮麦20、徐麦26和扬麦10号四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氮素水平下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氮素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冠层反射光谱的反射率有差异,且近红外部分差异较明显。小麦从拔节开始,随生育期的推进,冠层反射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先降低然后升高,以孕穗期反射率最低。随着叶片的逐渐变黄。反射率又增大,并且绿光波段的反射峰也逐渐消失。而近红外区反射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以开花期为分界,先上升然后下降,直到成熟前降为最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冠层反射光谱在近红外反射平台(750-1300nm)的反射率呈上升趋势,而可见光部分反射率则下降,并且反射光谱的绿峰和红边位置也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分别向蓝光方向(波长变短)和红光方向(波长变长)移动。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不同品质基因型大豆光合生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不同品质基因型大豆品种为试材,探讨了苗期追施尿素对叶片光合生理和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叶色值和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苗期追施尿素会对开花期至鼓粒初期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和叶色值产生显著影响,单株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和平均速率在施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追施氮肥会使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以高蛋白品种提前天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冠层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6个播期配合6个收获期对郑单958和伟科702生长发育、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播期、收获期调控实现高产。结果表明,冀中地区6月12日前播种,玉米抽雄和吐丝持续时间更为集中,播期每推迟3 d,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1 d;继续推迟播期,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4~5 d。2014年6月12日播种处理吐丝期冠层温度最高,不利于玉米授粉;6月15日后播种穗位叶SPAD值降低,尤其是生育后期伟科702叶片SPAD值降低幅度较大。播期对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茎粗影响较大,播期与收获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均显著,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千粒重随生育期延长而提高。经回归分析得出,夏玉米每提早播种1 d,产量平均增加98.4 kg/hm2;每推迟收获1 d,平均增产103.3 kg/hm2。郑单958获得较高产量的播期、收获期最佳组合为6月6日至6月12日播种,10月4日至10日收获。  相似文献   

19.
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以1.5万株为梯度,共设置12个密度处理,种植密度自1.5万株/hm~2增至18万株/hm~2,研究探讨高产高效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华美1号在1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5 912.8 kg/hm~2;郑单958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3 685.9 kg/hm~2。在适当高的种植密度内(华美1号为9.0万~13.5万株/hm~2,郑单958为6.0万~9.0万株/hm~2),华美1号吐丝期最大LAI达4.19~5.30,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57%~23.79%;郑单958吐丝期最大LAI达4.71~6.54,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77%~23.66%。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华美1号穗位层及穗位层以上LAI占全株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小而厚,穗位层透光率好,各项冠层指标不同程度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当施氮量为N112.5 kg/hm2时,白沙1016和鲁花12号的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达到最大值,而远杂9102达到最大值时需要的施氮量仅为N 75 kg/hm2.花生干物质总量的积累动态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