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确定条件下考虑水循环过程的灌区多水源高效配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灌区多水源配置涉及"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水循环过程,水文要素的变化增加了灌区多水源配置的复杂性,如何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考虑农田水循环过程,将有限的不同来源的水量高效的分配到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促进灌区精准灌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该研究在径流与降水联合不确定性条件下,建立基于水循环过程的灌区多水源高效配置多目标模型,该模型耦合了Jensen模型与水短缺足迹模型,以实现节水增效的目的,并获得灌区高效配水方案对径流-降水联合不确定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径流与降水的组合情景下,基于各情景配水方案及发生概率,灌区主要生育期的综合配水量为2 241万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配比例为6.5∶1,田间实际配水量占灌区可分配水量的95%;经济效益与田间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水短缺足迹与田间配水量呈负相关,所构建的模型权衡了灌区经济效益、产量、蓝水利用量多个相互矛盾目标,与实际情况相比,灌区水分生产力可提高11%;不同情景下各生育阶段需要灌溉的程度不同,拔节期对缺水的敏感性最强,且水量分配变幅较大;分蘖期、拔节期和乳熟期采用以地表水灌溉为主,而抽穗期采用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的方式可促进灌区节水增效;多水源配置方案使灌区灌溉的有效性在各情景下均呈现良好状态,可靠性在良好和中等水平之间,而灌区在灌溉的充分性方面有很大提升潜力。构建的模型能够反映水文要素的动态变化对灌区多水源配置的影响,明晰渠首引水与田间多水源配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效益与用水效率同步提升的多水源配置方案,为灌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银南灌区农业水评价中缺乏详细排水分析的不足,该文从盐分淋洗需求、灌溉-排水的转化过程以及节水的可行性等方面,对稻田的田间节水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同时,该文提出由于不同形式的排水(地下、地表)在盐分淋洗上存在的根本差异,在分析流域是否存在排水过量时应该区别对待;而灌区目前存在的、相对稳定的深层地下排水提供了一定的内在淋洗能力,农沟排水只需要补充不足的部分。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排水提供的182 mm淋洗水量,形成了0.16的淋洗率;与需要的临界淋洗水量343 mm相比(淋洗率0.31),尚需要农沟提供161 mm的排水量。灌区现状农沟排水量为445 mm,可以减少284 mm;加上应该削减的地表径流(309 mm),田间节水潜力为593 mm。对于银南灌区22333 hm2的种植面积,一年可节水量为1.32亿m3。以目前灌区0.45的渠系利用率计,可减少引水2.94亿m3。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高产咸水灌溉制度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咸水灌溉试验,研究在不同咸水灌溉条件下,运城盆地湖区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咸水灌溉冬小麦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咸水适宜的灌溉定额为825~9753/hm2,灌区上游矿化度小于3g/L的微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4次;灌区中游矿化度3~5g/L的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3次;灌区下游矿化度5~7g/L的咸水灌水次数最多不能超过1次。该研究结果为灌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和地下咸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峪河灌区工程建筑标准低,配套工程不健全,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较大等导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多年徘徊不前。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在灌区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改造配套工程。工程的实施将使灌区恢复到原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的规模,灌溉保证率达到50%,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0.21,灌溉水利系数提高0.32,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0.2,不但改善了灌溉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工程施工期也会引发一定的水土流失,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方丘陵灌区因其地势起伏、塘堰众多,为农田灌溉储水、用水提供了便利,导致灌区水循环路径复杂、不同系统水量交换不清晰、回归水重复利用无法定量计算。为了探明灌区水循环规律,通过2 a(2021—2022年)现场观测试验,对水田、塘堰和沟道分别构建水量平衡模型,提出“首尾比较法”来复核田间灌溉水量,区分了回归水重复利用的发生场所,分生育期评价水循环规律和回归水重复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水田水量平衡公式并结合DRAINMOD模型计算的田间灌水量, 2 a的结果与塘堰、沟道和渠道灌溉实测值之和的相对误差分别4.65%和−2.74%,表明“首尾比较法”复核灌溉水量较为可靠。在田间灌溉水不同来源中,渠道直灌、沟道、塘堰分别占9.77%、71.81%和18.42%。由于灌溉需求,整个生育期塘堰消耗了82.73%的初始蓄水量,渠道补给、降雨、沟道来水分别补充了38.15%、29.98%和14.60%。塘堰回归水重复利用率全生育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沟道是回归水重复利用的主要场所,且回归水重复利用率是塘堰的2倍(80.86%)。渠道灌溉水初次分配仅有29.44%进入田间,但是塘堰和沟道二次分配使得至少72.10%的渠道水进入田间。南方丘陵灌区塘堰和沟道水循环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灌区管理者“补给塘堰为主、直灌田间为辅”的灌溉策略符合农民需求、实际灌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排水循环灌溉驱动的稻区水循环模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排水循环灌溉可补充灌溉和减少涝水排放,具有缓解南方稻区旱涝急转和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潜力,但仍无有效的模型来模拟排水循环灌溉驱动下的水文过程。为此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并考虑稻田渗漏与降雨有效性条件下应用水量平衡估算水稻灌溉需水量,改进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估算排水量,再以塘堰为对象建立调蓄排水和灌溉需水的水平衡演算模型。在漳河水库灌区应用该模型发现,水稻种植区存在大量的排水可供灌溉利用,而排水循环灌溉利用量受灌排面积比、塘堰容积率和塘堰初始蓄水率的影响;提高灌排面积比和塘堰容积率能明显提高补充灌溉率和排水再利用率,当两者达到一定值时补充灌溉率和排水再利用率便稳定在最高值,补充灌溉率高达20%;补充灌溉率随塘堰初始蓄水率的增加而缓慢增至20%,排水再利用率先随初始蓄水率的增加而稳定不变,随后逐渐降低。排水循环灌溉驱动的水循环模型为合理匹配排水循环灌溉的塘堰或排灌规模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咸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节水示范园的咸水灌溉试验为基础,以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发的土壤—水分—大气—作物系统模拟软件SWAP为工具,应用示范园的土壤、水、盐分试验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示范园不同灌溉水量、不同灌溉方式、不同灌溉次数的多种灌溉方案,并应用SWAP模拟了各种方案的水盐平衡。以作物产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进行直观分析,提出了适合当地条件的以咸淡水轮灌作为灌溉方式,灌水3次,灌溉定额2812.5 m3/hm2的咸水灌溉指导方案。研究结果对河套地区的咸水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50%的灌溉农田采用漫灌形式,为了提高灌区入渗均匀度,有20%~50%的水会流失到田外,因此导致水、土、肥的大量流失。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农业管理中,改沟灌为喷灌或波涌式灌溉,是减少田间水、土、肥的有效措施;采用保护耕作、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可减少田间泥沙和养分流失;田间低端设置过滤带和沉沙池等水土保持工程,可使灌溉排出水中泥沙和养分含量下降。将以上几种水土保持措施配套使用,减水、减沙、保肥效益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考虑灌区多水源供需水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该研究以河北省邯郸市漳滏河灌区为例,通过遥感技术反演土壤含水率并计算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修正系数,进而计算各子单元的作物需水量;分别以水库配水缺水量最小、灌区效益最大作为配置目标建立灌区分布式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计算并分析9种水文情景下(蓄水高值-降水丰值、蓄水高值-降水平值、蓄水高值-降水枯值、蓄水中值-降水丰值、蓄水中值-降水平值、蓄水中值-降水枯值、蓄水低值-降水丰值、蓄水低值-降水平值、蓄水低值-降水枯值)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反演并模拟得出的灌区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符合灌区实际土壤情况;漳滏河灌区4~8月的累计需水量最大,占全年总需水量的76.8%;不同情景下,民有分区的配水量均高于滏阳河分区,且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明显;为保证灌区的经济效益,应优先选择水价较低、单位面积配水量较高的引黄水作为主要外调水源。研究结果可为灌区水资源时空配置及水资源高效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南方季节性干旱造成的损失,该文结合南方灌区渠、塘、田地复杂的水量转化关系,建立了以灌溉区域效益最大为目标的渠-塘优化调控与田间多种作物优化配水相结合的耦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了模型求解的粒子群-人工蜂群混合算法。将模型应用于漳河灌区,并与常规的渠-塘调控和作物配水模型和只考虑作物优化配水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渠-塘-田地协同调配效果显著,耦合模型计算所得特别枯水年(降雨频率为95%)下灌溉用水效益比采用其他2种模型分别提高了20.7%和6.9%。粒子群-人工蜂群混合算法能快速求解该优化调配耦合模型,有利于解决多水源、长距离输配水、库塘共同调控等复杂情况下的高效用水模型的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间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灌区多水源灌溉系统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配水过程具有动态特征。针对灌区多水源灌溉系统的配水特点,该文建立基于区间多阶段随机规划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模型。同时,考虑灌溉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引入水分敏感指数权重系数,并以黑龙江省和平灌区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水情境下,管理者可根据各个生育阶段水分敏感指数权重系数,判断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敏感程度,当来水情境的来水量多时,会产生余水量,可调配给下一生育阶段;当来水情境的来水量少时,管理者可在减少灌溉水量与增加外调水之间进行权衡,并根据需水关键期与需水非关键期做出决策,使水资源在作物生育阶段间及作物生育阶段内进行分配,实现灌区多水源灌溉系统的动态配水。该模型的应用在确保作物产量的同时,使灌溉水资源在作物各个生育阶段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地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虑地面灌水技术制约的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制定作物灌溉制度不仅要考虑补充根层土壤水分以满足作物需求,还应考虑灌水方法对灌水量的限制。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的节水灌溉制度,在河北省雄县进行了连续3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用水量平衡模型ISAREG对各处理进行数值模拟,从而验证了选定的模型和参数。采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文年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的多种灌溉制度,对各方案的灌水次数、灌水量、降雨和灌溉水量损失以及作物产量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并对现行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雄县现行灌溉定额大大超过了灌溉需水量,主要原因是地面灌水技术的制约,如田面不平、进地流量过小或畦块过大等,造成难以控制小水量灌溉。为研究既能满足作物基本需水要求,又使灌溉水量损失最小的最佳灌水定额,用模拟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SRFR模型模拟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得到了每次灌溉时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最小灌水量,以及灌水效率与灌水量的关系,据此提出了与灌水技术改进措施相结合的不同水文年的灌溉制度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因干旱和半干旱下游灌区地势较低,排水出路不畅,排水系统往往成为承泄区外来水(上游灌溉退水和排水)的蓄水场所,使排水沟水位高于农田地下水位,反渗补给农田地下水,作物利用部分排水以后,如何维持农田良性的水盐平衡成为下游灌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该文基于农田水盐平衡原理,以陕西一半干旱区下游灌区为例,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拟了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水位变化情况,然后计算分析了农田与排水沟的水盐交换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单位长度排水沟上累计承接区外来水量为9.3 m3,减去流出水量,累计蓄积区外来水量为5.5 m3,农田单位面积上反渗累计补给田间地下水量为49.2 mm;累计农田排水量仅为2.3 mm。与作物蒸散发相比,现状条件下补给量虽然较小,但对维持和补给农田地下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产生的补给作用虽然增加了排水沟内盐分向田间地下水中的运动,但作物利用地下水过程中根区没有出现严重的盐分累积,对田间地下水盐分浓度影响也不大。所以,通过合理调控措施,充分利用区外来水,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排水系统长期运行条件下,高水位对农田水盐平衡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Surface irrigation, including every-other and ordinary furrow irrigation is used more than pressurized irrigation due to the low cost and energy requirements. However, more precise selec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for efficient design of surface irrigation is required for higher irrig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rate is of prime importance. Furthermore, the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may be different in ordinary and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in different inflow rate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Lewis–Kostiakov infiltration equation in ordinary and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with different inflow rate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advancing stage (method I) and in both advancing and storage stages (method I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wis–Kostiakov equation should be modified for furrow irrigation with different inflow rates Q by multiplication of Qγ except for the first irrigation in which Q multiplication is not needed. However, the value of exponent γ is lower when all data from the advancing and storage stages (method II) are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for every-other furrow irriga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ordinary furrow irrigation. Furthermore, the data from the advancing and storage stages (method II) 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than the data from the advancing stage (method I), due to the fact that in method II, data were calculated from complete furrow irrigation including advancing and storage stages.  相似文献   

15.
模糊控制在水稻节水自动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实施适时适量的自动灌溉是节水节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水稻生长过程需要水层,使得水稻的自动灌溉实施非常困难。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通过水分传感器、测针分别获取田间含水率和水层深度作为水稻自动灌溉指标;并以田间含水率(或水层深度)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灌溉时间为输出,建立模糊控制系统;驱动农用抽水泵,实现自动灌溉。仿真结果和初步试验表明系统自动控制过程稳定,与人工控制相比,在水稻分蘖期可节约水资源约10%,为水稻的适时适量自动灌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畦灌液施方式对夏玉米灌溉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夏玉米畦灌试验,分析畦灌液施方式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水氮的影响,评价不同处理下的灌溉施肥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究适宜的畦灌液施方式。在畦田试验中选择不同畦宽、施肥时机和改水成数,采用正交设计选取最优的液施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畦灌处理对土壤水氮存储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水氮均匀度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存储效率(59%~63%)略低于氮素存储效率(61%~64%),而均匀度(95%~99%)略高于氮素均匀度(85%~94%)。畦宽、施肥时机和改水成数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各项指标考虑,畦宽为1.5m、改水成数为95%和灌溉到畦长1/2时施肥的畦灌灌水施肥方式下具有较高的土壤水氮储存效率(63.36%和64.01%)和均匀度(98.71%和94.42%),为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提供较为均匀的土壤状态,从而获得较高产量(9 886.1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62kg/(hm2·mm))。  相似文献   

17.
节水增产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改进节水灌溉的优化模式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科学用水内涵不断挖掘节水增产潜力,对提高有限水的利用效率十分重要。采用科学的节水灌溉方法;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的需水临界期;优化耕作制度,选用节水抗旱植物品种等措施,则可以起到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那么在现有的水库存水数量基础上可以扩大灌溉面积50%,甚至增加1倍以上。粮食单产可翻几番,达到节水高产少种多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间两阶段模糊随机模型的灌区多水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灌区水资源调度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该文以红兴隆灌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区间两阶段模糊随机规划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灌区地表水和地下优化配置中,模型以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引入区间数、模糊数、随机变量表示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各作物之间配水目标进行优化。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水源向不同作物配水的最优配水目标值及最优配置水量,模型不仅可以充分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收益的影响,而且可以将经济效益与处罚风险进行权衡。以2006年红兴隆灌区作物种植情况及灌溉情况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系统最大收益值在1 355.144×106~2 371.792×106元之间,该优化结果以区间形式给出,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宽裕的决策空间,从而获得最为科学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小型灌溉水库群优化调度图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空库系数图解法是一种以弃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水库群简易优化调度方法,适用于小型水库群的灌溉调度。任一时刻水库的空库系数反映该水库在该时刻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应用时段初各水库空库系数的大小决策水库群的蓄放水次序及放水量的大小,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时段末保持各水库的空库系数相等,由此可尽可能多地拦蓄径流,使弃水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