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稻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成熟胚的培养,发现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配比的氨基酸,可高频诱导适合于人工种子制作的高质量的体细胞胚。在人工种子包埋制作中,采用以3%海藻酸钠添加1%聚乙烯醇或聚乙烯吡咯啉酮,形成的人工种子既耐储存(10d左右),又不影响人工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同时,加入山梨酸作为防腐剂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防腐、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桑树体细胞胚的诱导及其人工种子制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Bapat等用桑树腋芽制成胶囊在体外繁殖成功,1992年,Machii用桑树冬芽中的幼叶诱导不定芽成功并用不定芽制作人工种子,但仅可萌发和长出新梢,还不能生根和转株.如果用体细胞胚制作人工种子,它的性能与天然种子更接近,繁殖系数也更高.桑树是木本植物,迄今体细胞胚的诱导还未成功.为此,笔者依据木本植物的特点,参考前人的经验,对桑树体细胞胚的诱导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体细胞胚由来的小芽,进行了制作人工种子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3.
以新农1号狗牙根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通过种子划破处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种子发芽及愈伤组织诱导,不同继代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增殖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切割的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相比,切割后的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发芽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有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平均提高21%,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提高14%,出愈时间提早5~10d;愈伤组织诱导中,添加4.00mg/L 2,4-D+1.00mg/L 6-BA的诱导培养基所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较优;继代改造培养基中添加6%蔗糖+0.50mg/L 2,4-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其分化率达50%。  相似文献   

4.
蔬菜作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20多年来蔬菜作物人工种子的研究进展,对人工种子的概念、构造、制作材料、胚状体诱导、包埋、人工种皮、贮藏及防腐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人工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洋葱雄性不育系种子(10-8F)为材料,研究Picloram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BA和2,4-D浓度配比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为探明胚状体发生的条件,研究了GA。和ABA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洋葱愈伤组织在Picloram浓度为1mg/L时出愈率最高,达到72.3%;MS培养基中添加2mg/L BA和0.25mg/L2,4-D时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56.7%)显著高于其它处理;ABA浓度为0.5mg/L时胚状体萌发率(70.73%)最高且生长情况最好,但GA。对洋葱胚状体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在不同灭菌条件下籼稻成熟胚的灭菌效果和诱导率,选出最佳灭菌组合:70%酒精3min 10%次氯酸钠10min 0.1%升汞30min。在诱导过程中,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不同,桂华占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油占8号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N6培养基。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mg/L的椰子汁,有利于胚性细胞团诱导及绿苗分化,以桂华占为例,胚性细胞团诱导和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0.27%和11.76%。  相似文献   

7.
龙牙楤木人工种子发芽成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民  李福安  刘泽华  李喜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03+110-103,110
[目的]制作龙牙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人工种子,并考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探讨龙牙楤木人工种子生产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含2.0mg/L2,4-D、0.5mg/L6-BA、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龙牙楤木幼芽愈伤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体细胞胚,以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制作人工种子。[结果]人工种子在1/2MS0培养基上发芽率为81.3%;在有菌土壤中的发芽率为46.2%,成苗率为23.1%。[结论]人工制作的龙牙楤木种子发芽率不高,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狐米草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狐米草种子的无菌苗和幼穗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的小植珠。在培养基中添加0.1mg/LGA3,狐米草种子的发芽率由5.7%提高到20.9%左右;仍不能发芽的种子,用刀剖开后再接种,发芽率达49.0%。获得了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白色、光滑的非胚性愈伤组织;绿色、结节状的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的频率为3.0%,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00.0%。研究建立起狐米草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定芽诱导及人工种子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含有2,4—D2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水稻成熟胚,产生愈伤组织。继而,在BA2mg/L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以不定芽为包理物,制备人工种子、在1/2MSO培养基上发芽,转株率为89.1%,萌发幼苗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番木瓜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番木瓜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芽、根的诱导等组织培养技术以及在快繁育苗、人工种子制作、抗病毒转基因、木瓜蛋白酶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子休眠原因,对其种皮透性、抑制物质强度(以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为材料)和种子不同部位外植体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皮透性对种子吸水率和呼吸速率有一定影响;用生根前的紫斑牡丹种子胚乳、胚、种皮浸提液处理的豌豆均有部分生根率,且生根率依次增大,但上胚轴萌发率均为0;用生根及发芽后的紫斑牡丹种子种皮、胚乳处理豌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生根前的,且均有部分上胚轴萌发,但前两者生根率及上胚轴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完整种子、种皮置于一旁的去皮种子、去皮种子、胚(裸胚或去子叶胚)的紫斑牡丹生根率依次提高,发芽率均为0;紫斑牡丹胚及去子叶胚均需要经过低温处理后上胚轴才可以萌发。由此说明:①造成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因素是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②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而与种子在生根后及发芽过程中种皮及胚乳中抑制物质强度的变化无关,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上胚轴休眠需要经过低温过程方可解除。  相似文献   

12.
半夏人工种子种皮基质配比对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人工种子最佳种皮基质配比组合,为半夏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半夏组培小块茎为试验材料,选择7种人工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制成人工种子,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下进行培养并测定人工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的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 [结果] 海藻酸钠(3.0%)+壳聚糖(2.0%)+活性炭(0.5%)+多菌灵(0.3%)+ 青霉素(0.02 mg/L)+ 苯甲酸钠(2.0%)+ NAA(0.20 mg/L)+ GA3(0.01 mg/L)+ CaCl2(2.0%)为最佳种皮配比组合,萌发率达到84%。[结论] 复合型半夏人工种皮具有抗菌、防腐、萌发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樟子松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部位18种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过程中种胚和胚乳的苯丙氨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胚乳内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含量随萌发过程的延长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种胚中,前者在萌发的第6d达到最大值,后者在萌发过程中持续增加。胚乳和种胚内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在胚根突破种皮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老化过程红松种胚细胞物质外渗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度40℃、湿度100%条件下对生活力为87%和92%的两批红松种子分别老化1、2、4d,测定种胚24h浸出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氮基酸含量,并观察胚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活力种子抗逆性强,老化1、2d后生活力变化不大,种胚细胞物质外渗量减少,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老化过程中,线粒体首先出现伤害,随着种子劣变的加深,氨基酸大量外渗、溶酶体破裂、细胞全面降解。  相似文献   

16.
用40%PEG溶液、饱和湿度空气及多层滤纸控制吸胀预处理,能显著提高菜用大豆(Glycine max L.Merr.)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以及抗低温吸胀和浸泡伤害的能力.在PEG溶液和多层滤纸条件下吸胀,明显减缓种子吸胀速率,特别是吸胀初期的速率.而且两者控制吸胀的效果相似.这三种处理显著地减少了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和紫外吸收物质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外渗量.种皮对阻止细胞内含物外渗有重要作用,但PEG等的修复作用主要发生在种皮内活的细胞组织.预处理对膜的修复有良好的效果,可是当种子劣变已伤及修复系统时,这种处理就无效.  相似文献   

17.
两个牡丹杂交系种子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和扩繁牡丹杂交系种质资源,提供牡丹组培苗的菌根化供试体系,本试验筛选牡丹杂交系‘Z1-10-3’和‘Z1-WM’的种子,取种胚进行胚培养,建立了牡丹胚培养无菌体系。结果表明:成熟种子经70%酒精2min与0.1%HgCl20 min表面消毒后去外种皮切开胚乳直接取胚接种,3 d时启动率达76.7%,比直接用种子和去外种皮的种子接种启动时间提前30~50 d。胚根苗直接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2MS+IBA1.0mg/L+AC0.4g/L+Sugar30g/L,在自然弱光照下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最佳的鹤望兰(StrelitziareginaeBanks)种子种皮软化时间和浸种时间。[方法]98%H2SO4软化鹤望兰种子种皮3、5、8、10min,以清水为对照,软化后种子分别在清水中浸种3、4、5d,之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鹤望兰种子发芽率。[结果]最佳处理为98%H2SO4软化种皮8min、浸种3d,发芽率达到60%,优于其他处理30%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扩大鹤望兰种子繁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35℃)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对除萌发指数外的其他3个萌发参数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种皮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增大(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除种皮的种子在15℃和20℃下萌发率较高(分别为95.0%和95.6%),在35℃下萌发率最低(27.5%);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有一定波动,在20℃下最大,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5℃下最大(分别为0.9和570.0),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逐渐减小,两者均在35℃下最小(分别为0.2和155.3)。未去除种皮的种子在30℃和35℃下萌发率均为0,在25℃下萌发率仅12.2%;随着温度的提高,萌发速率系数在20℃下最大(4 038.2),在25℃下又大幅减小;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0℃下最大,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小,20℃条件下萌发指数值最小。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地区文冠果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地区文冠果成熟种子呈棕褐色球形,种子平均直径为13.84 mm,千粒重为954.56 g;成熟种仁为乳白色,单粒种仁重为0.49 g、占种子重量的49.49%。种子生活力为90%,含水量为4.50%;沙藏90 d后文冠果种子发芽率为75%、发芽势67%,平均发芽速度为23 d,发芽指数1.16,活力指数2.17。每100g种仁含粗蛋白29.84 g、粗脂肪55.2 g、氨基酸23.70 g,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15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38%。文冠果种仁中有益矿质元素含量依次为镁>磷>钾>钙>钠>锌>铁>铜>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