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特点,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把治理水土流失提升到确保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巩固了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讨班的学习、交流和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治理机制,增强治理活力,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建设北部生态屏障、打牢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治本之策来抓,推动咸阳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土资源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在辩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和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陕北水土流失的现状,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的本质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旨在为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大国,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较长,到现在已有近五十年。在长期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到,建设生态环境,必须把水土保持放在核心位置。在水土保持领域探索有效而又经济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防洪安全等关系密切。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探讨了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韩弘志 《甘肃农业》2022,(1):99-102
社会的发展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而水土流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许多,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类频繁破坏水土资源以及进行长距离的引水工程项目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水土流失的主要防治措施体系,以期能够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构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问题逐渐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其经济发展。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化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带来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城市水土保持具有恢复植被、改善景观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载体。文章阐述了城市水土保持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总结了城市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旨在为城市水土保持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防控山地水土流失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和防控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的经验与主要成效,同时结合山区农业发展实际,提出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模式与发展循环农业技术的对策,以期为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改善白银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文 《甘肃农业》2008,(11):81-82
白银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改善白银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时,要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大封禁与小治理、生态环境与城市绿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预防与治理的关系,才能有效效改善白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组织召开海峡两岸水土保持技术与循环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交流进展,介绍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以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讨会的主题是有效防控水土流失,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力求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环境友好、持续发展。专家们结合乡村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5个方面对策:(1)深入乡村实际,开展调查研究;(2)坚持创新驱动,服务转型升级;(3)防控水土流失,发展循环农业;(4)促进两岸交流,实现优势互补;(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北京农业》2011,(9):206-207
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有利于农田生产,提高生产力。只有坚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保护我国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迪那凝析气田地面工程水土流失与自然水土流失的关系,研究了典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了水土流失面积。结果表明,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面积674.0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设施水土保持功能的丧失或者降低的总面积高达674.02hm^2。研究结果为迪那气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够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评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量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后续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具体功能,分别针对农业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特点,选定了减少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拦蓄泥沙、净化环境、改善气候、提高土地产出、增加生物多样性、固碳制氧、促进农业生产等18项具体效益,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确定了效益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砒砂岩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倍受重视,多年不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形式仍旧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大面积的人工林也面临着退化风险和更新难题。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成果丰富,但该区水文下垫面复杂多变,侵蚀类型多样复合,前人的研究仍沿用黄土高原区的理论与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科研经验,概括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基岩侵蚀内因、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4个角度,对砒砂岩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发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义龙新区新桥农业光伏电站水土保持工作的总结,发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前期、施工中期、施工结束后对土壤的水土流失影响具有不同特点,在生产建设项目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表土剥离及土方开挖、完善施工设计、落实“三同时”制度、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重点进行。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之一。当前造成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山地土壤肥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技术措施较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增开发面积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产业关系分析,总结南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区域生产与山地开发实际,提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防控与发展循环农业互动互利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气候、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成因等要素的系统诊断分析,提出以分类治理、植被结构优化类型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为主体的生物措施方案和技术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这一范式的总结为华北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吕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09-14913
为处理迪那2气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治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根据工程项目布局,水土流失分布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对工程沿线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坚持分区防治的原则,根据工程经过地自然地带、所属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指导性防治措施,为合理布设迪那2气田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防控与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安全、经济社会和谐和城乡建设的重要工程。近30年来,福建各地对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和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构建了水土保持学科的主要框架,而且经过不断实践,相关理论研究与集成技术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尤其在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农田土壤综合保育、山地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水土流失的防治现状与特点,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与模式,并提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强化防控与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