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阐述了樟河柳的生物学特性,然后从采条、截穗、整地扦插、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栽植等方面介绍了樟河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樟河柳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樟及大叶樟病虫害主要有樟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白囊蓑蛾、樟白轮盾蚧和樟木虱等,针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与危害特点,提出其主要的防治方法,为园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香樟树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樟树病虫害主要有香樟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袋蛾类、红蜡蚧、螨类、刺蛾等,针对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香樟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多。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上海地区香樟新发生的柿广翅蜡蝉、樟颈曼盲蝽、大粒横沟象等三种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香樟樟丛螟的发生规律,并介绍了首先应用物理方法防治、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的措施,以期为樟丛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番荔枝生产是汕头市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当家品种樟林番荔枝闻名遐迩,近年更引进了台湾的凤梨释迦等优良新品种.2003年汕头市建立了樟林番荔枝标准化栽培示范区,从育苗、整地、肥水管理、修剪、人工授粉、疏果、病虫害防治、保鲜等方面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促使樟林番荔枝成年结果树生产反季节果,产量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杭州市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的基础上,对古樟上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表明,调查的1169株古樟中有506古樟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同时对红蜡蚧、白蚁、樟蚕、樟巢螟四种虫害和黄化病、毛毡病等病害进行了防治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其发生规律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樟巢螟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对策,以为泰兴市樟巢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樟黄贡椒又称衡东黄贡椒,是湖南省衡东县特有的农产品,在衡东县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尤以三樟镇生产规模最大。黄贡椒具有皮薄肉厚、辣中带甜等特点,于2019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椒”。因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病虫害发生较多,三樟黄贡椒产量较低、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定植、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对三樟黄贡椒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苗圃发展现状以及病虫害防控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6个方面提出了苗木病虫害防控措施,以期为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张家港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防控是关系到地方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该文分析了新干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和对生态经济的影响,指出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防控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脱温鸡苗的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总结。在饲养管理方面,主要介绍鸡舍的建设、饲喂器具的清洗和消毒、温湿度的控制、密度和光照、通风换气、饮水、饲料用量、鸡苗长势及鸡苗成活率等方面;在疾病防治方面,主要介绍了脱温鸡苗的疫苗接种情况和一些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6年4月28日的试验,绿色防控模式(30%茶皂素300倍稀释液+调节剂B型750倍稀释液+3%多抗霉素750倍稀释液)对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分别较常规防控模式(30%唑虫酰胺1 000倍稀释液+25%戊唑醇800倍稀释液)高9.9、13.0、10.3个百分点;经7月26日调查,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与常规防控模式相比,害虫减少75.8%,病害降低了85.2%,且保护了天敌,3种天敌数量是常规防控模式的2.3倍;经9月25日调查,以常规防控模式为对照,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枝梢黑点病、茶饼病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2.5%、85.9%、90.3%、29.6%。  相似文献   

16.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深圳宝安区石岩蔬菜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绿色防控,调查小菜蛾、斜纹夜蛾和黄曲条跳甲3种主要害虫的危害情况并检测蔬菜残留。[结果]与空白对照区相比,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降低了害虫数量,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成本,降低了蔬菜农药残留。[结论]绿色防控措施有大面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怀来县二代粘虫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13年怀来县二代粘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控效果,总结了防治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有效防控粘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连续4年(2007~2010年)对柑橘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Citri)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吹绵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和病虫害防治不力;防治柑橘吹绵蚧应结合该虫的发生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冬季低温冷害对小麦的不利影响,于2015—2016年,采用田间试验,调查了对照(低温灾害频发地区农户的栽培措施)、预防、补救3个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紧实度和呼吸速率、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结果显示,预防和补救处理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穗数增幅分别为129.27%和96.98%,产量增幅分别为266.56%和130.58%。预防处理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较补救处理显著提高16.39%和58.97%。拔节期和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以及后期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均表现为预防处理补救处理对照。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预防处理对照补救处理,预防处理较对照显著增加11.71%。说明预防处理、补救处理均有一定减灾效果,且预防处理效果优于补救处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低丘岗地林业血防工程的实际需要,在连续2年抑螺防病林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造林地自然环境特点。根据造林地坡位、坡向、土壤类型将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林地划分为4个立地条件类型,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树种、密度、整地方式等造林技术措施,为安徽省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造林作业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