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条件之一是降水量,关键期为拔节期、抽雄期;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之一是积温,关键期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日照时数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豫南雨养区方城、西平两县1995-2008年的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生长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影响夏玉米生育的全过程,与光照时数相比,气温显著影响产量,6月、8月的降水量、7月的气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
胡彩菊 《北京农业》2014,(33):16-17
夏玉米的生产与该地区的气候资源息息相关,综合长葛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夏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资源;同时,也对影响夏玉米品质及产量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高产对策,以趋利避害,从而促进夏玉米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利用廊坊市霸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点1980—201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1993—2018年夏玉米产量资料,基于水分亏缺率构建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通过分析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夏玉米灾损模型,提出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厘定干旱保险纯费率,设计夏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至乳熟期内发生干旱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最大,选取拔节期至乳熟期和全生育期的干旱气象指数进行灾损分析,构建减产率模型,将夏玉米分为轻旱、中旱、重旱和严重干旱4个等级。设计夏玉米干旱保险赔付标准,起赔标准为干旱气象指数40%,在拔节期至乳熟期保险费率为5.6%,保费357.6元/hm~2,全生育期保险费率6.5%,保费395.7元/hm~2。  相似文献   

5.
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影响显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开封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8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8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8月份光照>7月份光照>9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光照>9月份降水>7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平均温度>9月份光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开封市6月份容易出现干旱天气,此期如果降水偏少,应注意及时合理灌溉.8月份夏玉米灌浆成熟期,正值开封市的雨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玉米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夏玉米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时数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若光照不足,会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栽培管理上应该注意及时改善玉米植株光照条件.对玉米进行人工去雄可以增加光合产物输向果穗,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邢台地区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和玉米生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利用邢台地区17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和1983—2006年夏玉米单产数据,对夏玉米生产潜力做出估算,以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气象产量,进行了气象要素和气象产量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为24818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437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1723kg/hm^2,分别是现实生产力的3.6倍、2.9倍、1.7倍,水分条件是限制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夏玉米趋势产量年际间变化较为平稳,气象产量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生产表现出气候脆弱性,生育期总降水量及总日照时数是年际间气象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生育期总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0.363,气象产量与生育期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385;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序列气象因子中,气象产量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旬降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关,发育关键期光温条件对夏玉米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分析2015年山东省临邑县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因子,并提出夏玉米丰产管理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旱涝灾害对濮阳夏玉米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翀  李汉浸 《农学学报》2014,4(2):21-24
濮阳市夏玉米生育期间,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为了研究濮阳夏玉米生育期间的旱、涝等气象灾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旱、涝灾害的预防措施,对濮阳1953—2012年近60年干旱、涝灾等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程度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危害较大,往往会影响到夏玉米产量的丰、欠。濮阳1953—2012年60年间玉米产量典型气候欠年共19年,其中受干旱影响而减产的年份有12年,受涝灾影响的年份有7年。结论认为,濮阳夏玉米“旱、涝”灾害的缓解防御技术主要是对灾害的“避、抗、减、补”。不但要选优质品种,还应采用适时早播种、垄作栽培、中耕松土等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以便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光照时数,从而减少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旱涝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防御,为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夏玉米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了1986~2000年河北省夏玉米区试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提出今后河北省夏玉米育种主攻目标是产量和品质并重,主攻方向是中熟玉米杂交种和特种用途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11年禹城市夏玉米生长期的气候特点及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从落实惠农政策和提高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总结了玉米丰产管理技术,以期促进玉米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桓台县夏玉米播种面积2.33万hm2,整个生育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但也出现灾害性天气,造成全县夏玉米减产.通过对2016年夏直播玉米整个生产过程中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当年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下旬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夏玉米授粉不良,穗粒数降低,夏玉米"秃尖"现象偏重;8月中旬的连续性降雨天气造成田间积水和夏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影响玉米灌浆,千粒重降低;9月中旬的风雨冰雹天气造成夏玉米严重倒伏,影响灌浆,且对夏玉米收获不利,增加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锌肥基施对夏玉米的增产作用。[方法]在随机区组设计的大田试验中设7个处理:复合肥(CK)、CK+调节剂(15、30、45和60 g/hm2)、CK+Zn和CK+Zn+调节剂,研究调节剂和锌基施对夏玉米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方程:Y=8 648.6+34.957X-0.381X2;锌与调节剂同时施用时,玉米产量最高,达9 7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53%。且光合叶面积明显增加,棒三叶面积达到2 671.13 cm2,比对照增加9.38%。玉米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分别达到16.94 cm、5.20 cm和29.15 g,分别比CK增加0.53 cm、0.57 cm和1.9 g。[结论]植物调节剂与锌肥配合基施能有效促进玉米籽粒灌浆,提高产量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个播期对4个糯玉米品种生长动态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对不同播种期的物候期、生育状况、穗部形状、植株性状、产量、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播糯玉米各个品种的适宜播期为7月上旬,在这个时段内播种,鲜穗产量可达到最高,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也相对较好,可以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1993-2010年河北省各市玉米单产和气象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推算各市气象单产数据,并运用单产分布模型厘定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纯费率,以期为河北省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研究表明:各市玉米气象指数保险的纯费率普遍偏高,介于2.40%~8.50%,且各市间纯费率差别较大,纯费率最高的张家口市高出最低的秦皇岛市3倍多,这与河北省的玉米种植风险实际情况一致,说明气象指数保险理论具有可行性,这将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土壤养分含量、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选择6种不同类型复合(混)肥料,以安农876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设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缓释掺混复合肥(T3)、增效控释肥+黄腐酸钾(T4)、增效玉米控释肥+腐殖酸(T5)、稳定性复合肥(T6)和腐殖酸类复合肥(T7)7个处理,研究了皖北地区6种肥料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季,5种新型肥料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与常规复合肥相比(T2)在玉米需肥关键期(吐丝期)差值最大,土壤速效钾在拔节期到吐丝期均比常规复合肥(T2)高,更符合夏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其中以T5处理最高;5种新型肥料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玉米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SPAD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新型肥料的夏玉米产量比常规肥料高3.6%~21.88%,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以T5产量最高,为11 867.18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皖北砂姜黑土区玉米季,5...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最佳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试验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单株果穗干物质的提高,与穗粒数、秃尖率等相关性较小;本试验夏玉米最高产量的施纯氮量为137.68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54kg/hm2。  相似文献   

17.
崇明地区几种鲜食糯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崇明地区种植的糯玉米品种,通过试验对6个白糯品种和6个彩糯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鲜食感官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糯品种中的沪玉糯3号、苏玉糯6号和中糯2号,彩糯品种中的紫黑糯1号和黑凤,产量和品质均较好,适宜在崇明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降水特征和玉米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自然降水对玉米产量影响。[方法]采用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以9.3mm/10a的速度在减少,降水极端偏少的年份在近15年来出现的概率较大;春季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太明显但呈略增趋势,夏季以8.5mm/10a速度递减,减少趋势比较明显。在玉米产量形成中,春、秋季降水量对玉米最终产量的影响相对于夏季要小。夏季降水量对玉米的产量形成关系非常密切,降水对气候产量的贡献表现为正相关。在山西省,玉米产量达到4500kg/hm2需要430mm的降水量,而夏季降水量则需达到260mm,其降水量多少对玉米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夏季。[结论]降水量的不断减少将加速山西省干旱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生物炭和秸秆在石灰性潮土区对麦玉轮作系统的影响,采用冬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夏玉米季小麦秸秆不还田的单季还田模式,按照观测小区内实际平均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进行倍数施用,设置玉米秸秆0.5(S0.5)、1.0(S1.0)、1.5(S1.5)和2.0倍(S2.0)还田,以及将等量玉米秸秆全部转化为生物炭进行施用(B0.5、B1.0、B1.5、B2.0),以无生物炭和秸秆的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两季的土壤全效以及速效养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在冬小麦季对土壤养分的改善及碳氮比的提升效果优于夏玉米季。在冬小麦季,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04%~21.76%和15.31%~22.96%;在夏玉米季,B0.5、S1.0、S1.5、S2.0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产10.86%、8.72%、10.89%、12.22%。整体上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高于夏玉米,且以秸秆还田处理的增产效果更优。因此,在鲁西平原石灰性潮土区正常施肥的基础上,在冬小麦季施加0.5倍玉米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