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菊科蒿属植物新鲜样品共128号38种4变种的茎,叶横切面和比较,分析,叶的类型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前者多为原始类群且多出现在高海拔与高纬度的长日照干旱地区,后者多为进化或较进化类群且多出现在低海拔与低纬度的短日照湿润地区。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半野生和野生3种进化类型的小豆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豆茎的基本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中栽培小豆茎秆粗壮,维管束最发达;小豆是典型的异面叶,野生小豆、半野生小豆、栽培小豆叶面积依次增大,栽培小豆表现出很强的光合作用,代表了较高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露草(Aptenia cordifolia)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露草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根有一定的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维管组织呈多轮分布。茎表皮单层细胞且外壁具角质层,皮层较厚且其中分布有散生维管束。叶为肥厚等面叶,上、下表皮分布有较密集的无规则型气孔器。[结论]露草根具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茎具角质层和厚的皮层、叶为等面叶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露草的根、茎和叶中都分布有许多含针晶簇的细胞,茎、叶的表皮外均分布有许多盐囊泡,可能既是抗旱又是耐盐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菜叶部性状动态观察及其演化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生育期动态观察的方法对中国白菜及其相邻类群的57个品种的叶部性状进行分析,并运用生长迟滞论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讨论。随着个体发育的发展,叶形由裂叶-倒卵形-圆形-椭圆形-,叶面毛茸由无毛-有毛,叶缘由锯齿-钝齿-全缘,叶柄色泽由绿-浅绿-绿白-白,或绿-绿紫-紫变化。莲座期叶翼可分为完全叶翼、不完全叶翼和无叶翼3种,完全叶翼为进化类型。花茎叶可分为具柄不抱茎、无柄不抱茎、半抱茎和全抱茎4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的茎和叶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凹叶厚朴在茎、叶轴、小叶柄的内皮层和髓中以及主脉下方的薄壁组织中都有分泌腔分布,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凹叶厚朴的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发达.茎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的生活薄壁细胞丰富.茎的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具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稀少,呈星散分布.表明凹叶厚朴在进化中是较为原始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山西25个产地的野生黄芩茎的横、纵切面结构及叶的横切面结构,比较了茎的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大导管半径和叶的叶片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了叶的叶脉突起度、栅海比(P/S)、细胞结构紧密度(CTR)以及细胞结构疏松度(SR)等指标。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的茎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四棱形且凸起形棱角与黄芩的抗寒性相关;黄芩叶为异面叶,其机械组织发达;叶的P/S、CTR和SR值可以作为山西野生黄芩生态类型的划分指标;山西野生黄芩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山西25个产地的野生黄芩茎的横、纵切面结构及叶的横切面结构,比较了茎的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大导管半径和叶的叶片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了叶的叶脉突起度、栅海比(P/S)、细胞结构紧密度(CTR)以及细胞结构疏松度(SR)等指标。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的茎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四棱形且凸起形棱角与黄芩的抗寒性相关;黄芩叶为异面叶,其机械组织发达;叶的P/S、CTR和SR值可以作为山西野生黄芩生态类型的划分指标;山西野生黄芩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吴清韩  赵庆芳  马瑞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71-72,前插2
对锦屏藤、南瓜、炮仗花、菝葜4种植物的卷须及茎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卷须与茎之间、茎卷须与叶卷须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卷须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卷须是来源于着生在茎上的侧枝或叶的变态;但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其卷须更丰富;茎卷须中央髓部细胞具有的后含物比叶卷须少,并能特化成髓腔而叶卷须没有髓腔的出现,但不管茎是否其有次生结构,叶卷须和茎卷须只有初生结构.因此利用解剖学特征,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为判断卷须的变态来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长日照15h、短日照9h和长短日照相互挪移处理玉米自交系黄早4和CML288,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玉米茎尖的形态变化,调查了玉米的主茎叶片数、抽雄散粉期和吐丝期等主要生育性状.结果表明,短日照能促进玉米茎端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开花,减少玉米的主茎叶片数,缩短玉米的生育期,而长日照则相反;当从短日照挪移到长日照时,黄早4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之间、CML288在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的挪移,玉米的主茎叶片数突然减少,同时在短日照条件下黄早4和CML288的茎端分生组织也分别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发生了形态变化,茎端生长锥伸长变成圆锥体开始花的发育,而当从长日照挪移到短日照时,玉米的主茎叶片数呈现连续性变化,因此光周期诱导玉米开花的敏感时期因光照条件和品种有一定差异,长日照条件下玉米的光周期反应不敏感,短日照条件下光周期诱导的敏感时期黄早4在第五和第六片展开叶之间,CML288在第六和第七片展开叶之间.  相似文献   

10.
对50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种质资源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在不同种质资源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花萼长的广义遗传力最高,为73.36%,花序数、茎粗、小花数、小花柄长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在20%~45%,其他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在50%~80%;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5.97%,第1主成分反映株型,第2主成分反映产量,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第4主成分反映花型,第5主成分反映叶型;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矮秆、茎节短、侧枝多、叶细小、花序数量多而长度较长,小花数量少而长度较短型,类群Ⅱ为高秆、茎节长、茎较粗、侧枝数中等、叶中等、花序数量中等而长度较短,小花数量较多而长度较长型,类群Ⅲ为中秆、中等茎节、茎细、侧枝少、叶较大、花序数量较少而长度中等,小花数量较多而长度中等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鸭跖草的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鸭跖草的木质部为六原型,韧皮部与木质部排列,根皮层中分布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其内皮层具凯氏带。茎中维管束散生,许多近表皮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分散的或成束的多个晶体,茎中央薄壁组织中含有粘液细胞和单宁细胞。叶为两面叶,叶肉组织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一层,叶中含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光周期反应及一个相关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玉米的光周期反应,克隆出玉米中的EMF同源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方法】以热带玉米自交系CML288和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9 h和15 h光周期处理后的反应和热带自交系CML288在不同时期两种日照挪动处理下的光周期反应。通过RT-PCR法克隆到一个玉米上的EMF同源基因,并检测了该基因在经过不同光周期处理的自交系CML288、黄早四及其F1的不同生长时期茎尖中的表达。【结果】 CML288对光周期的反应非常敏感,黄早四相对不敏感。CML288在短日照条件下7片叶时期是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在长日照条件下9片叶时期是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推测新克隆的cDNA序列含有完整的1 88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约71kD的多肽,包含626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有一个C2H2型锌指结构区,两个核定位信号区和一个酸性区,可能是DAN结合蛋白,Northern杂交显示,其在茎尖和叶片中均有表达。经不同光周期处理后,该基因在2个自交系及F1不同生长时期茎尖中的表达情况不同。【结论】克隆到的基因其功能可能与促进营养生长和抑制生殖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肾叶打碗花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青岛海滨地区的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肾叶打碗花为典型的泌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分布有由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皮外被有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基本齐平;为异面叶,有发达的栅栏组织.茎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与表皮细胞齐平;表皮与皮层之间有数层体积较小的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有分泌腔分布;根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大量根毛等.研究结果表明,肾叶打碗花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木地肤是藜科地肤属多年生超旱生小半灌木,属C4植物。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木地肤茎、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其叶为等面叶,叶具有"花环型"结构;叶中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叶肉下皮细胞具细胞质;叶中维管束多束;茎中具厚角组织和环状排列的纤维;含晶细胞普遍存在于叶、茎的各种组织中;如上结构显示木地肤具有旱生、耐盐碱,抗风蚀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石刁柏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肉质根多原型具复麦皮,种子根纤细,地下茎先端芽向地表萌发很茎,很径维管束散生辐射状,叶鳞三角状,叶状枝似等面叶,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蕊具有六个退化雄蕊,浆果倒生胚珠薄珠心,种子具硬质胚乳。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连香树叶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茎的次生木质部为散孔材,导管端壁倾斜,具梯状复穿孔,木薄壁细胞甚少,表明连香树在进化中是较原始的树种、老根的次生皮层和射线薄壁细胞都分布有较多的颗粒物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蓝色花植物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作为分类、系统学和生态学研究发现: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约408种以上,隶属82属、27科,分布在双叶子植物一个较为原始、一个较为进化两个类群以及单子叶植物一个类群共3个大类群中,简要论述了蓝色花植物的形成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总结出滇西北是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中心,并对蓝色花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土人参营养器官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土人参的根、茎、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具有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存在大量薄壁细胞.茎的皮层较厚,无次生生长,皮层和髓由具发达液泡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在茎的横切面中占较大比例.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分布着密度相近的平列型气孔器.此外在根和叶中存有簇晶,根和茎中具有较多淀粉粒.土人参根具次生生长,茎皮层较厚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菊科芙蓉菊属的芙蓉菊和6种菊属植物(野生种:野菊(天堂寨)、野菊(天柱山)、毛华菊(安徽),品种:‘繁花似锦’‘寒露红’‘毛香玉’)的幼苗为试验材料,以NaCl浓度为200 mmol·L~(-1)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在盐胁迫0、5、10、15 d分别取各材料的根、茎、叶,制作石蜡切片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其解剖结构特征值。结果显示:芙蓉菊为等面叶而6种菊属植物均为异面叶,芙蓉菊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且在盐胁迫下栅栏组织变疏松,细胞间隙增多;芙蓉菊相对6种菊属植物其根与茎中的维管组织更为发达,对水分的输导能力更强。芙蓉菊在盐处理15 d后仍能保持根、茎、叶解剖结构的完整,而6种菊属植物的解剖结构从盐胁迫5 d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解体和组织损坏,且叶和根相对于茎受到的盐害影响更大。盐胁迫下,芙蓉菊叶片中的栅栏组织厚度/叶厚、茎中的皮层厚度/茎半径、根中的中柱直径/根直径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同时茎和根中具有发达的维管组织,明显区别于6种菊属植物,都是其应对盐胁迫的积极响应,推测是其具有耐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铁筷子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铁筷子的根、根状茎、茎和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它的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系统地位上是较进化的毛茛科植物。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系统地位的确立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