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来,全国由南到北有许多养猪场(户)都发生了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该病发生原因复杂,以多种病毒与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2.
自 2020 年 11 月以来,本地一些大型肉牛场和部分肉牛养殖户的肉牛时常发生双芽巴贝斯焦虫病,该病的特点是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肉牛的红细胞内引起病牛以发热、厌食、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对四环素等抗菌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意大利 该病自1989年7月发生以来,除意大利最近还有流行外,欧共体已不再有该病的发生.1993年2月22日报道发生了该病,6月在意大利南部的卡塞塔(Caserta)至少发生了57次.所有被感染的8151头动物均被捕杀和销毁,其中牛3076头、犊牛65头、猪909头、绵羊3328只、山羊773只,该病的传入估计是由于从东欧进口的牛使用了假证明,但此无证据.保加利亚 1993年5月21日仅在该国中  相似文献   

4.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PRRSV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暴发以来,许多国家都相继有PRRS感染的报道.我国自从1996年由郭宝清首次从国内疑似PRRS感染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以来,国内许多省市已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仔猪、育肥猪出现呼吸道症状.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年龄、性别,但主要危害种猪及仔猪.该病对种猪场的危害最大,造成母猪生产率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淘汰率增高,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可引起鸭产蛋量下降、采食量下降的新发病毒.自2010年4月以来,该病导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养鸭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迅速蔓延至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市.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及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鸭坦布苏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垩病(Chalk-brood)又名“石灰子病”、“石灰质病”等,是当前养蜂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1913年Maassen在德国首次发现.该病自1991年以来在我国暴发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也易造成该病发生,甚者有的蜂群春繁就开始发病,有的蜂场整个夏季都有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农村散养母猪户中最常见的病是初生哺乳仔猪黄白痢.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水貂自咬病给养貂业造成的损失是众所周知的,人们正在探索防治自咬病的措施.笔者在实践中,遴选出应用胆汁治疗该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0.
该病是集约化养鸡场的常见病.不分年龄、季节、品种和饲养方式均可发生.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迅即成为啄肉癖,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弓形体也称弓形虫或弓浆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自20世纪70年代在养猪业中广为流行起来.近年来该病对人畜危害日趋严重,在人畜中感染率持续走高,损失巨大,尤其是在许多地区已形成一种危害公共卫生的社会性疫病,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们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列为世界公认的最重要的两个禽类疫病.该病为OIE规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各国对新城疫的防治和研究一直十分重视.由于对该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包括扑杀、强制性免疫等,新城疫的爆发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自2005年5月以来,我国新城疫发生的频率、数量和规模总体在减少,但是我国每年仍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有该病发生.众多临床病例表明,新城疫在我国家禽群体中仍呈常在的地方流行,该病仍然是养禽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疫病.  相似文献   

13.
进行性视网膜退化症(Progressive Retinal Atrophy,PRA)是指遗传缺陷诱导视网膜出现结构与功能的退化,常导致动物进行性视觉障碍,并可致盲,严重威胁动物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城乡"宠物热"的升温,PRA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出现小规模流行趋势.一般来说,PRA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该病蔓延的措施是早期诊断该病,防止患病动物继续繁殖.笔者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学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PRA病例的统计分析,对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症状与诊断情况总结如下,希望广大兽医工作者交流借鉴,共同控制该病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只能通过扑杀和防堵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经行业管理和生猪养殖业者共同努力,防控该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面对防控新形势,该文围绕"全链条"常态化防控方面进行阐述,采取"区域化"全方位有效管控、防堵非洲猪...  相似文献   

15.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是2种具有相关性的疾病.自1996年加拿大报道发现PMWS以来(血清学回顾分析,加拿大发现于1985年),很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报道发现该病(见表1).在PMWS开始成为养猪业的问题的同时,PDNS也逐渐为养猪业界所关注.PDNS于1993年首先报道于英国,其实该病的发生可能更早,且该病的流行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以系统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猪是唯一的易感宿主,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我国自2001年发现该病以来,全国各地不同规模化的猪场都在发生该病,给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从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为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绵羊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仅在澳大利亚美利奴公羊中为人们所知的一种骨骼肌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昆士兰羊群,接着在新南威尔士、西澳大利亚(Dent et al 1979)和维脱利亚(P.Beers,个人通信)为人们所认识。该病自首次发现以来,一直被疑为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自出现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该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各国对该病的研究日益深入,在疫病的防控机制、诊断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就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和疫苗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猪的布鲁氏杆菌病(B.suis),是一种自1914年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一种特殊存在的传染性疾病.当时Traum(1914)从印第安那州流产猪胎儿中分离出该菌,多年后,该病被认为是由流产布鲁氏杆菌引起的.布鲁氏杆菌病在全世界多数国家的野生和家养猪中都有发生.该病在美国南部广泛分布,主要是由亚种1引起,在欧洲(除了没有布鲁氏杆菌病的英国和斯堪地纳维亚),布鲁氏杆菌病有少量流行.在非洲,一些国家有该病的报道,但在非洲大陆上的猪的数量不多,而且实际状况也不清楚.亚洲,特别是东南亚,该病有较高的流行性,中国和新加坡主要由亚种3引起.  相似文献   

20.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又称为肠毒血症、猪水肿.本病自1938年首次在爱尔兰发现以后,全世界各养猪地区均有发生.该病易发于断奶猪和生长旺盛的猪,饲料和饲喂方式的改变是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