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降低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以俄罗斯落叶松浆粕为原料,利用酸水解,硅烷偶联剂改性等制备获得表面改性纳米结晶纤维素(M-NCC),并将M-NCC作为吸附材料用于脲醛树脂基材制备胶合板,研究M-NCC对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的吸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透射电镜(TEM)检测可知,制备的NCC颗粒长度约为100~200 nm、直径约为20~30 nm,结晶度为57.3%,相比原始纤维素提高了41.1%;硅烷偶联剂3-(2-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MCPS)使NCC的浸润性显著增强,当MCPS用量为8%时M-NCC接枝率达到27.2%,M-NCC对脲醛树脂的接触角为65.7°,下降32.7%;由扫描电镜(SEM)照片可观测到,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低浓度NCC颗粒在脲醛树脂基材中的分散状态,当M-NCC质量分数2%时,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能明显下降;M-NCC可有效吸附脲醛树脂基材中的游离甲醛,当M-NCC质量分数1.5%时可致游离甲醛比对照组(0.51 mg/L)下降50.9%。  相似文献   

2.
脲醛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脲醛树脂的甲醛释放、合成与反应机理、低摩尔比脲醛树脂的合成、树脂化学构造分析、固化机理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脲醛树脂合成方法与树脂化学构造的关系,以及强酸性条件下合成低摩尔比脲醛树脂固化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3)C NMR研究了脲醛树脂合成新工艺中不同反应阶段时的脲醛树脂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脲醛树脂的化学结构主要受甲醛/尿素的摩尔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对脲醛树脂中主要的官能团:游离甲醛、亚甲基、亚甲基醚、Uron等相互关系也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生产低甲醛释放量,高力学性能刨花板用脲醛树脂中主要官能团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4.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可以作为脲醛树脂(UF)的改性剂,为探讨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采用PVAc对脲醛树脂胶黏剂进行改性,同时考虑环境温度、固化剂投加量对改性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的影响,并对改性胶在杨木单板表面的润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改性剂有助于提高脲醛树脂的固化特性和润湿性能,同时也指出PVAc占脲醛树脂比例为20%、NH4Cl投加量为2%、柠檬酸投加量为5%时的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脲醛树脂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木材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概括和评述。在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脲醛树脂的结构研究之后,区分了结构上的细微差别。讨论了脲醛树脂的合成过程,特别是酸性缩聚阶段的工艺条件对树脂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列举了脲醛树脂常用的各种改性物质及它们对脲醛树脂各种性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降低游离甲醛含量一直是脲醛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TiO2)改性脲醛树脂,探索在紫外光(波长λ=365nm)照射下,纳米TiO2对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催化降解效果。通过分析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研究了光照类型、时间以及纳米TiO2的含量对光降解甲醛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表征了光催化降解游离甲醛对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脲醛树脂的降醛处理中,加入尿素质量1%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室温下紫外光照时长48h,可以获得36.7%的游离甲醛降解率。紫外光照可以促进脲醛树脂的固化,使其固含量和粘度上升,固化时间缩短,但对脲醛树脂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为获得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异的脲醛树脂,人们使用近代分析手段对脲醛树脂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3C核磁共振(13CNMR)是目前脲醛树脂结构研究的最主要方法,其中13CNMR是在分子水平描述脲醛树脂结构的最完善、最有效的工具。本文综述近20年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结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脲醛树脂的纳米级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蒙脱土、有机蒙脱土、木质素三种物质对脲醛树脂的改性过程并对改性后脲醛树脂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蒙脱土通过插层处理变为有机蒙脱土后,能显著改善脲醛树脂的性能指标。木质素和未改性的蒙脱土对改善脲醛树脂胶黏剂游离甲醛释放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脲醛树脂的结构与形态:脲醛树脂胶体理论及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美国学者提出的新理论,脲醛树脂胶体理论,着重介绍了他们对脲醛树脂高级结构和形态的描述及其推论,以及有关该理论的新证据。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脲醛树脂的经典理论。最后作者阐述了这一理论在脲醛树脂应用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特性与其胶合性能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脲醛树脂的沉析温度的规律性,探索了沉析温度与脲醛树脂的缩合程度的关系以及与胶合性能的关系。提出了反映脲醛树脂反应产物组成的一个特性指标,根据这个指标可用来预测胶合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在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共聚改性PVAC的基础上,将改性PVAC乳液胶粘剂与UF胶粘剂进行适当组合,制造出可在常温下较快固化,具有较好耐水性和耐热性的"两液型"木材用胶粘剂,为PVAC乳液胶粘剂和UF胶粘剂的改性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夏  卞丽丽  郭雨  郭媛媛  冯雪  朱丽滨 《森林工程》2011,27(2):35-37,40
采用不同链长的聚醚多元醇与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反应,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水性异氰酸酯(P-C、P-D),联剂分别加入到氧化玉米淀粉胶黏剂和脲醛树脂胶黏剂中,以改善胶黏剂的胶接性能。通过粘接强度测试研究不同结构、不同用量的水性异氰酸酯对改性胶黏剂的胶接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玉米淀粉和脲醛树脂中加入水性异氰酸酯交联剂制备胶合板,胶接强度及耐水性均有显著提高。氧化玉米淀粉胶黏剂中加入10%的水性异氰酸酯P-D后,所制备胶合板的干态剪切强度可达2.64MPa。脲醛树脂胶黏剂中加入7.5%的P-D后,干态、湿态剪切强度分别为1.24MPa和1.23MPa,甲醛释放量为0.31mg/L,达到E0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紧缺和传统木材用胶黏剂引发的环境问题,使得木材胶黏剂工业重新重视研发豆基胶黏剂。笔者以脱脂豆粉为原料,以尿素、戊二醛为改性试剂制备复合改性木材胶黏剂。分别探讨了尿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戊二醛添加量对改性胶黏剂胶合性能及耐水性的影响,并采用FT-IR分析复合改性胶黏剂样品中活性基团的变化,探索耐水胶合强度增强机理。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较优合成工艺参数为:尿素浓度为2.0M、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40℃、戊二醛添加量为2.0%(以脱脂豆粉质量为基准)。经30℃热水浸泡处理后,胶合强度达到0.85MPa。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溶液为基质,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表面活性剂OP-10、催化剂、交联剂HDI的加入量,搅拌时间,反应温度和聚乙烯醇的相对体积质量分数对改性聚乙烯醇木材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I以及催化剂的加入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胶黏剂的稳定性和粘结性能,从而达到改性聚乙烯醇胶黏剂的目的。试验可得到乳白色的稳定产品,可用于建筑行业作木材胶黏剂,且更为环保。  相似文献   

15.
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脲醛树脂的合成、固化以及甲醛释放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于树脂改性所做的工作,重点从合成过程中和树脂固化后如何降低甲醛量这两方面介绍其改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接种诱发坏死反应,ZH和T35028坏死反应中等,QLM、C020和C161的坏死反应较弱。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或NAA)可降低坏死程度,提高嫁接成功率,水杨酸处理或去掉健株砧木叶片和根系皆加重坏死反应程度。用病接穗嫁接抗病的QLM无性系时,用PCR检测到侵染砧木的植原体,但未表现丛枝症状,而将此无性系健康接穗嫁接到丛枝病砧木上时可诱致典型丛枝症状,从而表现出与根系和成熟叶相关的抗性反应。除C125外,其余6个无性系皆被嫁接传染,其继代培养表现出差异不显著的丛枝症状,其韧皮部金黄色自发荧光随着症状的加重而累积,也与抗病性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将生物乙醇木质素与自合成的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大豆蛋白,制备环保型胶合板用胶黏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木质素种类、木质素与PAE质量比、木质素与PAE树脂反应时间、大豆蛋白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大豆蛋白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生物乙醇木质素与PAE进行接枝共聚、木质素与PAE质量配比为1∶4、反应时间为30 min、大豆蛋白添加量为50%(以木质素-PAE总质量而言)时,制得的三层胶合板湿胶合强度(1.03 MPa)可达到GB/T 9846—2015Ι类杨木胶合板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研究环境友好材料,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备稻秸/淀粉胶全降解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胶黏剂、增塑剂和阻湿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内结合强度(IB)、弯曲强度(FS)、弯曲弹性模量(MOE)、冲击韧性(IR)、拉伸强度(TS)、拉伸模量(MOR)、含水率及2h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并观察了复合材料细观表面。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除IB外均较高;含胶量为10%时力学性能除MOR外均较高;1%增塑剂提高了IB、FS及TS,2%增塑剂提高了IS,增塑剂对MOE和MOR有负面影响;阻湿剂降低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塑剂、阻湿剂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大复合材料MC。复合材料2h吸水厚度膨胀率大,防水性能差。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两相界面结合存在明显缝隙、空洞及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在中密度纤维板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耐水性差、游离甲醛释放量高是我国中密度纤维板(MDF)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胶粘剂生产MDF可以有效地提高耐水性,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并使得因管道施胶引起预固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胶黏剂应用于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合强度为考察指标,进行魔芋葡苷聚糖/壳聚糖共混配比胶黏剂工艺的制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黏剂中各组分用量的较佳参数为: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1%.此配比制备的胶黏剂压制的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最大;在壳聚糖1%,魔芋葡苷聚糖1.5%,NaOH为2%的配比时,胶合板的湿状胶合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