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有关政策深入人心,西部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愈来愈高。但是,“渭北旱腰带”阳坡因土壤含水率低,地面水分蒸发快,新栽植林木水分供应不足,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下,难以达到国家“退耕还林”成活率的验收标准,严重影响了当地“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一、栽培季节 渭北旱腰带地区,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季节变化快,可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关中平原一带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1989年6月,辽宁省科委主持鉴定会,肯定了“辽宁省石质山地飞机播种造林技术研究”的成果.参加鉴定会的有林业部、民航局、中国林科院、民航第二研究所、陕西省林业厅、贵州省林业厅、辽宁省林业厅和民航沈阳管理局的专家及有关领导共32人.鉴定会听取了“辽宁省石质山地飞机播种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杨虎成将军的故乡 陕西蒲城县庙台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她就是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唐芙英。  相似文献   

5.
《国土绿化》2013,(6):52
安徽省淮北市森林资源总量少,全市有1.3万公顷石质山地岩石裸露,立地条件极差,大部分石质山地因人工造林难度极大而被列为非宜林荒山。去年7月,淮北市林业工作站依靠《石质山地营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成果,承担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其他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淮北市石质山地  相似文献   

6.
总结、研究并推广适宜海岸石质山地绿化造林树种的营造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用8年多的时间,对海岸石质山地几种适宜树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海岸石质山地上侧柏的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干瘠石质山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生态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生态环境类型,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研究和建设的重点。文中分析了我国干瘠石质山地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途径,指出了其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并就其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8.
1981—1988年,在辽宁省锦州、朝阳、阜新、营口、大连等石质山地,就播区的选择和确定、地面处理、树种的筛选、防止鸟鼠对种子的危害和改进飞行作业方法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基本上摸清了石质山地飞播造林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石质山地飞播造林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9.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一直被列为陕西省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点,研究总结和推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技术的应用,对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产周期性长,长远规划十分重要。当前许多单位正在进行植树造林规划,我们特将陕西省农林学校协助规划的“蒲城县永丰公社刘家沟大队植树造林规划”刊出,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东部山地的“跳石塘”比较多,因石质山地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同因素和地壳变迁、地震等作用,使局部岩层崩塌滑落,石块堆积于山坡、谷地和山麓等处,形成了堆积厚度,分布面积和植被状况等多种类型的“跳石塘”。东部山地“跳石塘”的面积约五百多万亩,约占全区林业用地的15%,较集中分布在北纬40°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践,探索出了盱眙丘陵石质山地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使杨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石质山地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侧柏具有抗干旱、抗贫瘠等特性,是太行山林区石质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从造林规划设计、整地、苗木选择、栽植、幼林管护等方面介绍了侧柏造林技术,可为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太行山区的石质荒山上修建苹果园,取得了显著成效,曾获得省、地、县多次嘉奖。本文对石质山地苹果园的建园及管理技术作了总结,特别对山地水平沟状梯田整地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岩溶石质山地棕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棕榈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的常绿植物,其根系非常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抗病虫害能力强,同时其根、茎、叶、花、果等均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是岩溶石质山地造林的优选树种。探讨了岩溶石质山地棕榈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阐述了其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措施,为岩溶石质山地棕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自然特点渭北旱原位于我区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区土地面积广阔,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林草面积稀少,干旱缺雨,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高原沟壑区,形成北高南低台梯形。地质年代属新生界第四系,一部分属中生界,少部分属太古界。北部低山丘陵区一带为纸坊群沙岩和石英岩地质,由白水至韩城为海陆交互相和含煤碎屑岩沉积,构成渭北“黑腰带”。土壤为褐土。植物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部沟壑区塑原侵蚀强烈,侵蚀模数为4715吨/公里~2,水土流失面积为6350吨/公里~2。面积在100公里~2以上的沟壑有11条,50~100公里~2的有12条,30~50公里~2的有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澄城地处渭北旱原东部,从1984年开始,大力发展以泡桐为主的原面绿化。经过两年育苗,两年植树,现已绿化渠、路近3000公里,搞农桐间作5万多公顷,营造小片林660多公顷,加上村庄等零星栽植,共有泡桐600多万林,人均20株。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如今变成了生机勃勃的“高原绿洲”。但是,在规划和技求措施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后遗症。本文拟通过对澄城发展泡桐技术措施的反思,提出对渭北旱原发展泡桐几个技术问题的粗浅见解,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