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蓝耳病毒等在感染的猪的精液中可检测到相关病毒,能过精液导致疫病爆发已有报道,筛选在体外精液中抗病毒药物组方意义重大.应用细胞培养和病毒滴度试验,比对筛选不同类型抗病毒中药、化药及组合配方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黄芩、利巴韦林、银黄与利巴韦林组合制剂3种配方具有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的作用,其中银黄和利巴韦林组合配方对蓝耳病病毒(PRRSV)抑制率达到78%,抗猪精液中蓝耳病病毒(PRRSV)效果显著.为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制贮备中预防疫病发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乌鲁木齐市动物疾控中心门诊接诊的猪病病例中随机挑取了10份病料,根据畜主叙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变化,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病料样品进行了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瘟病毒(CSFV)与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PRRSV阳性率60%,PCV2阳性率80%,CSFV与PPV全为阴性,猪蓝耳病(PRRS)和猪Ⅱ型圆环病毒病(PCVD)混合感染率60%,本试验为乌鲁木齐市猪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猪感染蓝耳病病毒(PRRSV)而导致的疾病.蓝耳病是目前全国大部分猪场存在的常见病毒性疾病,普遍见于母猪群、仔猪群、保育及生长育肥猪群,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病受管理因素影响较大,一旦感染会在大群中快速传播.本文从蓝耳病病毒特性、饲养管理、免疫保健、生物安全等角度分...  相似文献   

4.
<正>猪蓝耳病是由猪呼吸与繁殖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该病对猪群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导致猪群继发感染,引起猪群大量死亡,危害极大。所以,要采取相应的预防猪蓝耳病。1发病机理猪蓝耳病病毒对于猪体内的细胞具有极强的侵袭力,猪体内巨噬细胞易感该病毒。猪体肺泡细胞一旦被PRRSV感染,会使猪患上严重的肺炎。病毒猪肺泡细胞内传播非常快,只需要24h就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发的猪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PRRSV病毒通过感染机体的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进一步引发怀孕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或胎儿死亡。同时,该病毒感染仔猪后,可引发机体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目前研究发现,PRRSV在感染过程中,需要与CD163蛋白分子结合,从而介导其自身的膜结构与宿主细胞膜进一步融合,从而感染宿主细胞。本文系统地介绍了PRRSV的基因组结构、感染途径以及与CD163蛋白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研发相关抗体及生产蓝耳病抗性的猪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分析猪肺炎支原体(MHP)、猪鼻支原体(MHR)与猪蓝耳病病毒(PRRSV)在临床感染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对从山东省规模化猪场收集的213份疑似病料进行PRRSV、MHP和MHR的检测,结合猪场的免疫背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猪肺炎支原体免疫猪场,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比例显著降低,而在猪肺炎支原体非免疫猪场,猪鼻支原体与猪肺炎支原体、猪蓝耳病病毒的混合感染率极高。无论在肺炎支原体免疫场还是非免疫场,猪蓝耳病病毒与猪鼻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都超过了猪蓝耳病病毒与猪肺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率。[结论]PRRSV与MHP和MHR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猪肺炎支原体外,猪鼻支原体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猪蓝耳病,又称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是传染性极高的一种猪病。其临床症状为,高烧不退,皮肤红肿,呼吸困难,母猪易流产、早产或产下死胎,另外,猪的耳朵有时会变蓝,所以被称为"猪蓝耳病",此种猪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极高,一旦病发,对养猪业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探究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是应对此病的关键。1猪蓝耳病频发的原因1.1流行病学特点猪蓝耳病病毒(PRRSV)在猪群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又称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该病可以引起妊娠母猪早产、流产、弱胎、死胎和木乃伊胎,种公猪性功能下降,育肥猪呼吸障碍甚至仔猪死亡。由于PRRSV可以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使感染猪容易引起其它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猪2型圆环病  相似文献   

9.
一、对猪蓝耳病的认识(一)充分认识蓝耳病病毒的变异特性蓝耳病病毒(PRRSV)是变异率较高的病毒之一。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RRSV流行株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桂中地区2008-2010年猪瘟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试验运用多重RT-PCR法对临床送检的221份病料进行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CSFV)、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和经典型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12.67%、37.56%和7....  相似文献   

11.
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猪的生殖和呼吸系统,传播速度极快,所流行之处,几乎无一猪场幸免,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呈球形或卵圆形,囊膜表面有较小的纤突。其基因容易发生变异,其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出现病毒亚种或亚群。  相似文献   

12.
正1母猪常见繁殖障碍性病毒病1.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仔猪呼吸道症状以及断奶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是该病的唯一天然宿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野猪也有自然感染的现象。各年龄段的猪只均易感,其中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易感。猪蓝耳病主要传染源还是PRRSV的感染猪。带毒猪可以通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在美国发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并相继在美洲和欧洲迅速传播。自1995年传人我国以来,蓝耳病就像幽灵一样,一直徘徊在神州大地,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与其他一些猪病毒性疾病相比,由于猪蓝耳病病毒(PRRSV)(无论是经典的、还是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病毒)的一些难以被人类驾驭的特性,使此病难以控制,以致被称为所谓“神秘病”。PRRSV的神秘性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是猪场的一个"桶",常会伴随猪链球菌、猪细小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发生。母猪感染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母猪产仔弱、死胎、仔猪呼吸道症状等。(一)猪蓝耳病感染与防控现状PRRSV感染非常普遍,阳性场的比率非常高,但并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15.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引起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和母猪的繁殖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猪感染圆环病毒后,可导致猪群特别是仔猪阶段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容易继发或并发其它传染病。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猪溶血型链球菌等。故而,猪圆环病毒又称为猪的“艾滋病”。  相似文献   

16.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病.妊娠母猪和未断奶仔猪最易感,发病猪容易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放线杆菌病和猪喘气病等,死亡率高.据报道,2005年蓝耳病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 000万美元,201 3年经济损失达66 400万美元.2006年,我国不断暴发PRRSV变异株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50%以上,母猪流产率30%以上,育肥猪也发病死亡.2011年,TJM-F92株弱毒疫苗问世,该毒株是由高致病性变异毒株传代致弱而制成的,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缺失,而保持了较好的免疫原性,利用TJM-F92株Nsp2基因缺失360个核苷酸的独特分子特征和遗传标记,可用于病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饲料容易霉变,是猪病多发的重要季节。规模猪场蓝耳病、猪丹毒、猪流感、猪伪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常见多发,要搞好重点防控。1蓝耳病仍是威胁养猪业的"头号大敌"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又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当前威胁养猪生产的"头号大敌"。我国PRRSV毒株具有多样性,由于疫苗的滥用导致多种毒株共存,其中NADC30-like毒  相似文献   

18.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p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高热病[1]。2006年,高热病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爆发,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析鉴定,确认为由PRRSV变异株引起,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2]。研究表明,依靠病毒对  相似文献   

19.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主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所致.该病毒的主要侵害目标是猪肺的淋巴组织,可对免疫器官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免疫系统发生抑制性反应.加强对猪蓝耳病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预防,是现阶段国内生猪生产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21,(5)
对2020—2021年上海市和江苏省的3家规模猪场发生的疑似猪蓝耳病病例进行诊断,经实验室检测、细菌培养检出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采取荧光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相关病毒,仅蓝耳病病毒(PRRSV)检出阳性,A、B、C 3个猪场PRRSV阳性率分别为80%(4/5)、60%(3/5)、40%(2/5)。经流行病学调查,3个猪场均未实施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猪蓝耳病感染。由此说明在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对规模猪场猪蓝耳病等常发重要疫病开展针对性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