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选择合适的小球藻种属鉴定基因,对高产油微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鉴定常用的4条基因核基因组rDNA的18SrRNAgene、内转录间隔区(ITS)、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叶绿体rbcL基因中筛选出最为适用的小球藻鉴定基因,并对从自然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5株油脂含量在30%以上的小球藻(Chlorellasp.)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ITS序列变异程度高,片段长度短,序列长度在种间变异较大,而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且种间距离(0.4396±0.1359)远大于种内距离(0.0457±0.0843),适用于小球藻属内种的鉴定。应用ITS序列分别将5株高产油藻鉴定为1株C.vulgaris、2株C.sorokiniana藻和2株Chlorellasp.。[结论]为建立藻类的鉴定基因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茹  刘君寒  王士安  李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30-15232
[目的]选择合适的小球藻种属鉴定基因,对高产油微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鉴定常用的4条基因[核基因组rDNA的18S rRNA gene、内转录间隔区(ITS)、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叶绿体rbcL基因]中筛选出最为适用的小球藻鉴定基因,并对从自然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5株油脂含量在30%以上的小球藻(Chlorellasp.)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ITS序列变异程度高,片段长度短,序列长度在种间变异较大,而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且种间距离(0.439 6±0.135 9)远大于种内距离(0.045 7±0.084 3),适用于小球藻属内种的鉴定。应用ITS序列分别将5株高产油藻鉴定为1株C.vulgaris、2株C.sorokiniana藻和2株Chlorella sp.。[结论]为建立藻类的鉴定基因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水中的营养元素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质产品,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要概述微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碳、氮、磷、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重点综述了微藻藻种、废水预处理方式、培养条件、培养系统类型、藻-菌共生系统等因素对微藻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高效藻种的筛选和开发力度,力争筛选出更多具有应用潜力的藻种,丰富微藻种质资源库;应针对不同类型废水开发出对应的复合藻-菌剂产品;应注重微藻下游产品开发,实现畜禽养殖废水到生物质产品的转变,形成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烟道气培养微藻能固定CO_2、消除NO_x和SO_x的污染,又可降低微藻高附加值产品的制备成本。然而,烟道气中高浓度的CO2、NOx和SOx会造成培养液的急剧酸化,进而抑制微藻的生长。因此需要耐酸性的微藻适应培养液的酸化环境。[方法]通过调整培养液的初始pH值(3.0),从6株目标微藻中筛选耐酸性最强的微藻,通过添加适量赤霉素进一步提高该株藻的耐酸性。[结果]培养液初始pH 3.0条件下,6株目标藻株中栅藻生长最快,展现较强的耐酸性。0~20mg·L-1赤霉素可促进栅藻的生长,并能将培养液pH值调整到正常值8~9之间,其中10mg·L-1赤霉素促进栅藻的生长最明显。在培养液初始pH 2.5(烟道气通入时的pH)条件下,添加10mg·L-1赤霉素的栅藻经历4-6d适应期后恢复生长,在第10天时生物量(干重)达到0.45g·L-1。[结论]在酸性培养液中,添加赤霉素促进栅藻生长和提高其耐酸性,主要机制是恢复培养液pH到正常值(8~9)。该研究为构建和优化基于微藻培养固定烟道气CO_2,实现NO_X和SO_X的减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3 种微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大沙河淡水水域的小球藻 PKU AC201 ( Chl or el l a sp.PKU AC201)及分离自深圳湾海水水域的 两株微藻小球藻 PKU AC117( Chl or el l a sp.PKU AC117) 和链带藻 PKU AC128(Desmodesmussp.PKU AC128)为材料、 研究其对人工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培养 7 d、淡水小球藻、海水小球藻和链带藻的 OD 680 可分别达到 1. 4、1. 2、0. 5、生物量分别达到 158. 5、139. 7、58. 8 mg/ L、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0. 0% 、80. 2% 、57. 1% 、对可溶性磷酸 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4. 7% 、72. 2% 、55. 1% ;3种微藻对污水具有较好的耐性、 通过同化吸收作用而非吸附作用可有 效地去除人工污水中的氮磷、且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及对氮磷的吸收情况均优于链带藻。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生长及油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耐污微藻净化污水并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是当前微藻开发应用的热点。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20、25、30、35和40℃)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cells/m L,培养周期为7 d。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绿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峰值均在35℃,分别为3 604×10~4cells/m L和0.92 g/L。对采收的藻细胞脂肪蓄积及特性分析表明,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其峰值也出现在35℃,分别为23.67%和21.65 mg/L。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藻细胞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持续下降。从微藻生长并耦合生物柴油生产的角度考虑,该耐高氨氮绿球藻株的适宜培养温度为30~35℃。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微藻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念珠藻(Nostoc sp.)、鱼腥藻(Anabaena sp.)、鞘丝藻(Lyngby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试验,检测了小球藻对不同处理阶段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检测了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后藻种密度、pH及导电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藻种中,小球藻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最强。废水中TN,TP,COD浓度越高,微藻对其去除效果越好。去除效果依次为废水原液>厌氧发酵废水>处理后废水。小球藻可以高效去除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TN,TP,COD,对橡胶加工废水原液TN,TP,COD去除率分别为89.21%%, 70.00%, 49.33%。利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可以有效延长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8.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s,PPTase)是细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手段构建集胞藻PPTase基因(slr0495)过量表达重组质粒,在集胞藻PCC6803中进行表达研究,并在DNA和RNA水平进行验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条件下突变藻株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50 μmol ·m-2 · s-1培养条件下,过量表达slr0495基因突变藻株中C12:0、C16:0和C18:0的含量分别为1. 31 mg · g-1、8.07 mg · g-1和1.35 mg · g-1,比野生型藻株分别提高了23.58%、25.31%和13.45%;在温度为20 ℃、50% NaNO3浓度、光照强度为50 μmol · m-2 · s-1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藻株中C16:0和C18:0含量分别提高了44.71%和41.5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slr0495基因增加了集胞藻PCC6803中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在低温(20 ℃)和缺氮(50% NaNO3)双重胁迫培养条件下中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探究slr0495基因功能以及在逆境中基因产生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微藻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微藻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探讨了在开放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及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修复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接种8 h蛋白核小球藻对磷达到过饱和吸收,过饱和吸收量是(3.12±039)×10-10 mg/cell;接种量1.00×105 cells/mL~3.72×106 cells/mL无菌培养96 h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5%;正常生长过程中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为(1.46±0.05)×10-10 mg/cell;在每日补充营养盐的开放环境下,72 h~216 h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稳定在(1.50±0.50)×10-10 mg/cell,微藻系统稳定运转时除磷量为(006±0.01)mg/(L·d),此时藻密度为1.11×106~3.79×106 cells/mL。藻-溞修复系统表明,藻密度在928×105~1.60×106 cells/mL范围内,藻溞数量比为3.02×106∶1时藻-溞修复系统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磷酸果糖激酶(PFK2)对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克隆了莱茵衣藻磷酸果糖激酶同源基因CrPFK2、 构建CrPFK2 RNAi 干涉载体并转化莱茵衣藻。通过测定转基因藻在HSM 培养下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结果发现、 CrPFK2 RNAi 转基因藻株在HSM 培养基中生长加快、油脂含量下降了17.03%耀21.48%、说明CrPFK2 基因表达的降 低与藻细胞油脂含量减少成正相关。CrPFK2 通过改变光合碳流的多少间接调控藻细胞油脂的合成。该结果为 CrPFK2 基因应用于微藻油脂的遗传改良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7株能降解有机物、氨氮和磷的细菌。通过驯化、培养和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农村生活污水能力的SHJ-1菌株,其对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7.85%、80.08%和36.62%。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养殖废水中高效脱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猪粪水自然曝气池污水中筛得一株具有较好脱氮功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ZF2-3,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和特征性扩增片段分析,鉴定其为Bacillus subtilis。在分别以硫酸铵和硝酸钠为唯一氮源的人工废水培养基中,菌株ZF2-3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7%和87.2%,且不积累中间产物。优化条件后发现,菌株ZF2-3脱除氨氮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碳氮比为15。将菌株ZF2-3应用于养殖废水脱氮,发现无论在氨氮浓度相对较低的水产养殖废水还是氨氮浓度较高的猪粪废水中,菌株ZF2-3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使水体氨氮、总氮浓度分别降低37.7%、67.4%和34.6%、30.4%,且无中间产物累积。研究表明,菌株ZF2-3对养殖废水脱氮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在扩大培养的条件下,研究小球藻在沼液中的生长状况,小球藻对沼液中氨态氮、活性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小球藻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球藻在沼液中生长良好,对氨态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2.5%,沼液培养的小球藻蛋白质含量降低,而脂肪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胡南  王兰甫  邱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60-17861
[目的]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猪厂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方法]从猪场污水沟的活性底泥中分离具有高活性净水能力的光合细菌,并进行生化及分子鉴定,最后测试其对猪厂污水的净化能力。[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EM01经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其对猪厂污水中COD、氨态氮和亚硝酸盐10 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2.5%、63.5%和54.3%。[结论]该菌株用于污染水体的净化是可行的,但能否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污水塘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反硝化聚磷菌C18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聚磷菌C18,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rimontii)。C18在pH 6.5~7.5之间能正常生长,pH为7.5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C18生长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当温度为30℃时,磷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5.9%和83.6%。厌氧/缺氧最佳连续培养时间为厌氧2 h、缺氧4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佳工艺。[方法]运用MBR、SBR、海沃特复合生物水、脉冲多层复合滤料生物滤池、DSP-SH(A2/O)5种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地区进行1 a的连续监测,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对生活污水中COD、TP、T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5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均可明显降低生活污水中的COD、TP、TN和氨氮浓度,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其中脉冲多层复合滤料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可以获得64%以上的COD去除率及90%以上的氨氮去除率,运行最为稳定。[结论]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光合细菌两段流化床正常启动运行后不同阶段淀粉降解微生物数量变化及污水最终的净化效果,并分离得到5株对淀粉降解非常明显的微生物菌株.结果表明,在好氧处理阶段,淀粉降解菌能够大量繁殖,能够与光合细菌共同完成污水降解作用,最终污水中的TN和NH3-N的平均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1.2%和94.5%,CODCr的降解率为76.2%,TC降解率为41.0%,达到了污水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环境中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某校鱼塘、污水沟和模型池塘中共分离出99株粪肠球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污水沟分离菌的耐药率最高,其中红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9.3%、89.3%、82.1%、46.4%和32.1%,且多数对3-5种抗生素多重耐药;其次为鱼塘分离菌,耐药谱多为对1-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模型池塘分离敏感菌较多;3处均未分离出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提示不同水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与水源受抗生素污染程度存在联系,表明细菌耐药性监测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本试验选取了4种水生植物芦苇、香蒲、菖蒲和水葱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别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总氮、总磷的生活污水处理,分析不同植物对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氮的吸收作用以植株地上部分为主。植物对污水中的总氮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水葱、芦苇、香蒲、菖蒲。2)不同湿地模拟系统中,植物对总磷的吸收作用虽以根系为主,但受生物量的影响,各植株TP含量仍以地上部分居多。植物对总磷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香蒲、菖蒲、芦苇、水葱。3)随着总氮、总磷的处理浓度的增高,污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随之增高,说明植物对氮、磷含量高的污水去除效果较好。4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总氮的去除率范围为80.3%~93.6%,对总磷的去除率范围为75.7%~97.2%。  相似文献   

20.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氨挥发排放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尾水灌溉显著提高了稻田田面水NO_3~--N浓度和田面水pH,并显著提高了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清水灌溉处理相比,不施氮肥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可使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35%;正常施氮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增加了秸秆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总量,但由于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因此单位产量氨挥发排放量有所降低。由此可见,秸秆还田稻田利用生活污水尾水灌溉,不仅可消纳净化生活污水、替代部分氮肥,还可增加水稻产量、降低单位产量稻田氨挥发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