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绵羊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负相关,个体最大增重临界放牧率,因季节不同而变化,随着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回归系数b绝对值的增大而降低,以始、终放牧期间所得临界放牧率最小,(2.04羊/hm2)。(2)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以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平均543羊/hm2。(3)公顷最大增重并不一定获取公顷最大利润,主要视买卖价格及其差值而定。(4)以冷蒿小禾草为主的退化草原,宜以个体最大增重的适宜放牧率作为管理标准,以使该类草原在利用中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在生长季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现存量呈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上现存量+家畜采食量)以2.67只羊/hm2处理最大,即存在超补偿性生长。地上最大现存量和最大净初级生产力出现的日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有提前的趋势,二者随着放牧年限的延长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降水可以缓和或加剧此变化的趋势。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上,1.33和2.67只羊/hm2始牧时期为5月中下旬为宜,而重度放牧宜在6月上、中旬;重牧或过度放牧可降低牧草早期的再生能力,但可加快后期的再生速度,即后期牧草补偿性生长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9,7(3):193-193
本文以放牧管理中放牧草与牧草地上现存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和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的适宜放牧草,尽管草原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降低,采食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则以2.67羊/hm^2最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确定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适宜放牧率,既要考虑地上现存量的大小,又要瘘顾采食量,因而将草原状况与放牧率有机结合,综合的判断标准较为适  相似文献   

4.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王艳芬  汪诗平 《草地学报》1999,7(3):198-203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降水量的大小可改变其变化趋势。在退化冷蒿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产物对地上部的分配有所减少。与围栏条件下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比较,退化冷蒿草原的根系有表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汪诗平  王艳芬 《草地学报》1998,6(4):275-281
在生长季研究不同放牧率对草原牧草再生性能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下现存量呈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以2.67只羊/hm^2处理最大,即存在在超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和6.67羊/hm^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下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非线性下降,因而存在补偿生长的现象,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在放牧的中后期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加,而较轻放牧率下粗蛋白含量随放牧季节的后称明显下降;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随放牧时期  相似文献   

8.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9,7(3):182-182
(1)绵羊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负相关,个体最大增重临界放牧率,因季节不同而变化,随着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回归系数b绝对值的增大而降低,以始,终放牧期间所得临界放牧率最小。(2)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达到公顷最大增重以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着放牧率增大而下降,平均5.43羊/hm^2。(3)公顷最大增重并不一定获取公顷最大利润,主要视买卖价格及其差值而定。(4)以冷蒿小禾草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定位站研究不同放牧率、放牧方式和放牧季节对草原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但达到峰值的日期提前了。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无明显趋向性变化。家畜增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公顷总增重与放牧率成二次曲线关系。将放牧率对草原生产力的动态确定为可持续放牧率和改良放牧率。  相似文献   

10.
李永宏  陈佐忠 《草地学报》1999,7(3):173-182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定位站研究不同放牧率,放牧方式和放牧季节对草原植物和家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但达到峰值的日前提前了。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无明显趋向性变化。家畜增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下降,公顷总增重与放牧率成二次曲本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何源  李星锐  杨晓帆  唐海萍 《草地学报》2021,29(10):2274-2285
为了评价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固碳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耦合CASA光合利用率模型、Shiyomi放牧模型、Raich土壤呼吸模型等模型,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库-流思路的碳循环模型,该模型包含3个子系统、4个碳库。结果表明:1998至2015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净初级生产力呈现升高的趋势,典型草原土壤固碳量呈现下降趋势;放牧强度在3羊·公顷-1下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最低,固碳潜力最大,分别为-16.2 gC·m-2和24.84 TgC。因此,建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西部(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站)的放牧强度不宜超过1.5羊·公顷-1;东部(多伦县、东乌珠穆沁、西乌珠穆沁、锡林浩特站)不宜超过4.5羊·公顷-1。  相似文献   

12.
郑阳  徐柱  柳剑丽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2010,30(6):26-30,36
通过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本地绵羊(母羊)连续2年(2008~2009)的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在试验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放牧率下的绵羊体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间隔1个放牧率或以上的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减小;(3)单位家畜增重和单位面积增重的交点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放牧率为1羊/hm2,公顷增重和家畜个体增重相同;单位家畜个体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0.50羊/hm2,单位面积家畜最大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2.38羊/hm2;(4)过高的放牧率导致绵羊出现空怀现象及产羔率下降;羔羊的初生重和个体增重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其显著性差异仅表现在较高的放牧率与较低的放牧率之间,而在相邻放牧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由于超载过牧以及草地自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导致中国出现大面积退化草地。究其驱动力因子,草-畜之间的平衡关系首当其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仅仅根据牧草生产力架构下的草畜平衡关系管理放牧系统是不准确,也是不全面的,科学的低排放放牧系统还需要兼顾"地下生物量"和"土壤侵蚀"状况。为此本文提出:适宜的放牧率=min(理论载畜量,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确定的适宜放牧率,以土壤侵蚀最小化为目标确定的最适放牧率),在环县典型草原的研究实践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降水量为224.9mm时,最适宜的放牧强度为3.8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放牧率试验探讨放牧对内蒙古克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放牧率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壤层;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度放牧率使净初级生产量和家畜采食量均达到最佳水平,即1.75只羊/hm2是适宜的放牧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数据的呼伦贝尔草原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放牧强度直接影响着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算经验模型,然后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了草地放牧强度估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利用2014年6月到7月多期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谢尔塔拉牧场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和放牧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所使用方法可较好用于放牧强度的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决定系数R2达0.7996;谢尔塔拉牧场的公共放牧区放牧强度范围为1~2.5 Au/hm2,属于过度放牧状态,重度放牧区多位于小型湖泊周围和草地面积较少但牛相对较多的生产队,轻度放牧区多位于围封地;将尺度扩展到海拉尔区分析:所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将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区分开,且海拉尔区东北方向的放牧强度明显高于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管理角度进行了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生产适宜经营模式和适宜放牧率的探讨,并进行了风险-利润权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暖季放牧率不宜超过2.0~2.7羊/hm2,适宜始牧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当年羔应短期育肥出栏.这样,羊草和大针茅草原就不会退化到冷蒿草原,冷蒿草原能得到利用式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放牧实验探讨放牧强度对环湖地区高寒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量与再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总净初级生产量在2.29只/hm2的放牧强度下出现最大值232.01g/m^2,各放牧小区的净初级生产量均小于对照区,不存在超补偿性生长,极重放牧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②牧草生长季节地上净初级生产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且极重放牧(4.01只/hm^2)条件下地上净初级生产量最大值的形成日期提前出现;③适宜的放牧强度有利于增加牧草的再生量,在放牧强度为2.29只/hm^2时牧草再生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翟星  王继燕  于冰  苏勇  杨莹辉 《草业科学》2021,38(3):544-553
若尔盖高原作为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牧草资源丰富,但受放牧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相继出现了湿地和草地的退化、土地沙化等现象。为准确、快速估测若尔盖区域尺度放牧情况,合理安排人类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本研究利用MODIS-NDVI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分别模拟了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0?2019年若尔盖高原放牧强度。结果表明:模拟放牧强度的模型效果较好,R2值为0.7813,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5),且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较小,精度可达到70%以上,能将不同放牧程度的区域区分开;若尔盖高原2019年平均放牧强度为1.87 AU·hm?2,处于过度放牧状态,且整体放牧强度呈现出东南部偏高、西北部偏低的分布态势。在时间变化上,若尔盖高原2010?2019年放牧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10?2014、2014?2019年分别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的分布态势与放牧强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分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统计学研究放牧率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的羊草、大针茅、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分布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率对典型草原物种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羊草与大针茅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减小,空间自相关尺度逐渐增大。而在退化过程中入侵的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空间分布的随机性逐渐增大,空间自相关尺度亦呈增大趋势。在放牧率胁迫超过一定程度时,冷蒿空间分布的自相关开始下降,而星毛萎陵菜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强烈的随机性。2)格局图谱法反应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矛盾,对于草原,格局图谱不受啃食和小尺度生境变化的影响,适用于不同放牧下群落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