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就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关系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就业水平与FDI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总就业人数、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FDI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体就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的推动作用,与第二产业相比,其对第三产业的就业推动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冯高翔  林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20-17123,17126
从实证角度探讨建设用地供给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为土地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用地供给数量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静态与阶段性动态关系;建设用地供给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其产值增加,促进就业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同时呈现二至三年的滞后性;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作用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建设用地供给对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带来的冲击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根据1952~2010年新疆统计数据,对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就业弹性系数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52~2010年新疆GDP和总就业人数在不断的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也表现为一定的变化规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以1992年为分界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各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相对应,但以1979年以后趋势明显;就业弹性系数分析得到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中,仅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协整检验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经济总量与第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同向变动,而与第一产业产值结构呈反向变动;同时,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如何处理好GDP高速增长与就业问题之间日益严峻的问题,收集了从2005—2014年10a间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且运用统计分析法、设立计量经济模型等方式,深入研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总量、三大产业所占的GDP比重以及各产业的就业数量、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人口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出近年来就业人数的增长幅度与GDP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0—2017年福建省农业产值、农膜使用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两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对福建农业产值与农膜使用量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并构建了其短期动态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农业产值与农膜使用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农业产值是农膜使用量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即农业产值的变化会引起农膜使用量的同向波动。最后,围绕福建农业未来发展从农业产值和农膜使用量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利用江西省1992-2007年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指数,建立VAR模型,运用渐进分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江西省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业、林业产值不仅对来自自身的1个单位标准误差信息的反应最大,同时分别对渔业和畜牧业的冲击反应最大.而对各个行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分析也表明,在对第一产业总产值的贡献排名中,种植业排名居首位,其余排名顺序为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相似文献   

8.
王晓文  郝越  史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81-4382,4394
分析了1978~2008年江苏省经济总体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3个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扩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是襄阳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产业结构休戚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关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的关系、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对襄阳市总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大方面。研究结论为:2011~2017年襄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幅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幅度。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093、-0.551、0.755,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均在1%左右,涨幅不明显。襄阳市三县产业结构占总产业结构约为17%,占比较大,且产业结构较为优良。通过促进三县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三县产业产值在总产业产值中的比重从而推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协整理论对1990-2015年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效应;协整检验揭示了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且GDP对教育经费EDU的短期弹性(0.5374)小于长期弹性(0.7456),说明高等教育投入对GDP的长远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林业资源使江西省发展林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林业现阶段已经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江西省始终以粗放经营为主,致使林业产业发展迟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解决地区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江西省林业三次产业及其内部产业产值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2013—2017年江西省林业产值结构,探讨了江西省林业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内部产业的动态关联。从江西省的林业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内部的关联度来看,目前其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基础林业为主,林产工业及林业服务业相对不足,且林业第二产业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三产业。最后,提出了优化和调整江西省林业结构的相关建议,并对江西省林业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大气污染物与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三相散点图进行分析。选用西安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_(10)和PM_(2.5)浓度值以及同时间段的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两类8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分析并排除可见误差后得出结果,即西安市二氧化硫同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PM_(10)同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一次函数关系,PM_(2.5)同第二产业产值之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同时也论证了文中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以五年为一个发展阶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江西省主导产业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江西省主导产业的变化过程,结合江西省产业发展背景,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对主导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5~2015年的耕地面积与三次产业产值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产业发展对耕地资源数量影响的方向、程度各异,就广东省目前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而言,控制耕地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发展;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是以消耗耕地面积为代价的,而耕地面积减少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鉴于此,建议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节地技术、闲置土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耕地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52015年的耕地面积与三次产业产值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广东省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同产业发展对耕地资源数量影响的方向、程度各异,就广东省目前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而言,控制耕地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发展;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是以消耗耕地面积为代价的,而耕地面积减少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鉴于此,建议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节地技术、闲置土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耕地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157-159
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对影响重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于重庆的城市化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对于城市化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经济发展也对重庆城市化的进程有一定影响。要加强城市化进程就需要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并大力发展全市经济,通过就业和经济发展等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2018年相关数据,利用SPSS 25.0和最小二乘法实现模型的参数估计分析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GDP、第一产业产值有明显促进作用,出口的效果最为显著,且出口贸易对于GDP、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作用强于进口贸易.同时,政府、企业、个人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皆存在问题,贸易壁垒、深加工技术和产需矛盾、品牌建设成为影响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调整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重要粮食产量;增加农产品进口来源,保证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江西省农业发展方向,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000—2012年农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5个分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涉农服务业)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种植业和畜牧业依旧是江西农业经济的主体,其他3个产业产值整体偏弱,尤其是涉农服务业,发展更是落后。江西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的各个分支,综合区划、合理规划现有的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在稳定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农业分支的科技、信息和管理等投入力度,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新疆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新疆金融发展与能源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均衡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将引起能源产业总产值的同方向变化,短期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增加1%,能源产业生产总值相应增加1.140934%。  相似文献   

20.
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将贵州县域经济按经济强县、一般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分组,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传统农业整体发展的潜力已经不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