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对水中的氨氮含量的检测是监测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氨氮的含量时,如果所选择的反应显色温度不同,其测定结果的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究试验,从而选定了用此方法来测定水质中氨氮含量时应选择的最适宜的反应显色温度。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氨氮是水质常规监测中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无氨水和试剂的配制、监测过程中实验反应的显色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水样中pH值、盐度及光波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以确保氨氮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磷是多数淡水湖泊的营养控制性因子,沉积物中的磷向上覆水体释放会对水体中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形态的磷有着不同的释放强度,而且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雷竹集约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所有水化指标均表现为雷竹栽培区高于天然林区.总氮、硝氮、氨氮和有机氮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总磷、可溶性碳、COD、BOD5含量则表现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雷竹栽培区水体中总氮含量年均达4.24 mg·L-1,是天然林区水体的3.15倍,硝氮含量为2.01 mg·L-1,是天然林区的5.07倍,氨氮含量为0.07 mg·L-1,比栽培区水体高0.66倍;水体中总磷含量雷竹栽培区平均达0.05 mg·L-1,是天然林区的2.39倍;可溶性碳含量平均达17.78 mg·L-1,比天然林区高出2.87倍.雷竹集约化栽培引起了周边水体氮、磷和可溶性碳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2022年不同河段沉积物及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年份及不同河段间沉积物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比较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河段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3.43g/kg~22.80g/kg,下游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上游,且随时间推移,有机碳含量在各个河段均有所增加。沉积物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一致,在所有年份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2)所有年份重金属铅和锌含量表现为下游>上游,沉积物p H、含水量、全氮、全磷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3)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均高于上游,各河段总氮、总磷含量随年份变化表现为2022年>2019年>2018年。不同河段溶解氧的变化表现为上游>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变化主要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湿地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深度土壤中氮的释放规律,分析了氨氮释放的影响因素。释放实验表明:在振荡扰动下,氨氮逐渐向水体释放,土壤对NH+4-N的释放是一个复杂动态过程,各采样点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氮释放量都较小,说明土壤未被氮营养元素污染。振荡扰动时间对于氮的释放量有较大影响,各土样基本在振荡3~4d时释放量达最大。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水质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给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方向性、原则性的依据,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法对合肥市环城水系的多个水体的历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含量,探讨了目前环城水系各水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8.
杨翠英 《绿色科技》2012,(10):180-181
指出了水溶液中氨氮来源、危害,说明氨氮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具体阐述了氨氮的测定方法、原理、注意事项、操作步骤,最后通过具体实验阐述了随着碘化汞的含量增加,空白的吸光度值也有所增加,碘化汞的含量对显色反应的吸光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环境中,钼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和动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综述了水体中微量钼元素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水体钼超标时的治理方法,得出了水体钼元素的检测应与钼含量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而对水体超标钼元素的治理,应结合水体实际污染状况,选择经济合理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压纯氧设备在排污口应急处理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发现:纯氧曝气能够快速提升黑臭水体的溶解氧,改善水体的感官效果。0.5 h可以将水体的溶解氧从0.15 mg/L提高到4.21 mg/L,5 h内水体中的溶解氧达到32.73 mg/L;纯氧曝气可以使水体的颜色快速变化透明度显著增加,0.5 h水体黑色变成黑白色,2 h水体变成淡黄色,水体透明度从5 cm提高到50 cm;纯氧曝气可以在10 h内将污水中COD_(Cr)从48.03 mg/L消减到22.71 mg/L,消解率为53%。纯氧曝气可以在10 h内将污水中TP从5.48 mg/L消减到3.71 mg/L,消解率为31.8%。纯氧曝气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曝气后水体中的氨氮升高了13.1%。  相似文献   

11.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对南京滨江公园内10个监测点共5种类型的水体进行了每月1次的水质监测,获取了不同水体的温度、pH、溶解氧、电导率、色度、浊度以及氨氮指标数据,探讨了园区内不同类型水体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对水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种类型水体的各项水质参数月际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溶解氧、电导率、色度和浊度均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生态修复水体在溶解氧、电导率、色度、浊度和氨氮5项指标上表现最好;园区一般水体、景观水体以及湿地水体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Ⅳ类水质标准;市政河道水体的氨氮浓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和溶解氧、电导率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溶解氧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纳氏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体中氨氮污染物的含量,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校正拟合,得到了线性方程:Abs=-0.0012+5.23174 m,R~2=0.99996。分析了纳氏法在不同pH值、静置显色时间、反应温度对络合物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样品pH值调整至8左右,反应时间10min,体系温度25℃为纳氏法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安装在线氨氮分析仪器越多,在线氨氮分析仪器检测比对实验室纳氏试剂法检测,出现数据比对不上的普遍情况,分析了在线氨氮分析仪器法和实验室纳氏试剂法影响原因,主要有在线氨氮分析仪器维护问题、水样预处理问题、不同的在线设备方法应用不同水源的问题;实验室主要是纳氏试剂测试水样的预处理和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常见问题的原因,为在线氨氮测试与实验室纳什试剂法比对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水中氨氮含量现状,作者对大兴安岭各类型水进行了氨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南翁河区域河水与地表径流中氨氮含量8、9月偏高,地表径流中氨氮含量在3.94-13.43mg/L范围,河水中氨氮含量在0.87-1.76mg/L范围。加格达奇区各施业区河水氨氮含量6、7月偏高,8月含量最低,9月份普遍有升高,含量范围基本均在0.14-0.99mg/L之间,地下水中氨氮含量范围在0.02-0.82mg/L之间。南翁河区域地表径流水中氨氮含量远远高于其它河水,这与南翁河区域地表森林暗棕壤中丰富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加格达奇区各施业区河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的水质氨氮含量动态与地表水呈现一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的河水及地表径流2种地表水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种水体中均未检出磷酸盐。结合当地水质条件,经对多种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水体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造成磷酸盐未被检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纳氏试剂光度法为现今国内外水质氨氮标准监测的常用方法,此方法技术质量可行、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总结了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进行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与消除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石家庄市100户居民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及分析,甲醛已经成为家庭装修后威胁人体健康最主要的有害成分,甲醛含量超标情况普遍且严重,随着装修竣工时间的延长,甲醛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受检的100户住宅中有无家具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具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板材家具,会明显加重甲醛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金华市小型封闭水体中氮元素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逐月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其季节变化具有以下几个规律:各类型水体各个观测时间TN浓度都远高于2mg/L,均属于Ⅴ类水体,氮污染严重,其中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TN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水体;耕地水体的TN和各形态氮含量在不同月份的差异性显著,总体而言春季较高秋季较低,而景观水体两者均不显著;耕地水体和居住用地水体的NO_3~--N和NH_4~+-N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呈春季较高秋季较低,且NO_3~--N的浓度变化表现出滞后于NH_4~+-N,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藻类的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忠 《绿色科技》2013,(2):144-146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氨氮引起的水污染事件频发,急切需要经济有效的脱氮技术,以提高脱氮效率、减缓水体富营养化,介绍了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内在机理,讨论了pH值、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等因素与吹脱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应当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去除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垃圾焚烧飞灰堆积过程中,会在浸出液或酸雨影响下导致重金属浸入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并伴随营养级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阐述了垃圾焚烧飞灰的污染特性,探讨了pH值、飞灰粒径、液固比和重金属形态对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对比总结了生物模拟法和植物指示法相关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