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何少伟 《新农业》2014,(1):21-21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成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玉米顶腐病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玉米顶腐病农民俗称“君子兰苗”,是我国于1998年在阜新地区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2002年在辽宁省玉米产区普通发生和流行。由于今春气候条件特殊.进入五月份以来,低温、多雨、日照少,造成玉米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给玉米顶腐病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入侵条件。因此,2008年春阜新县再度发生较为严重的玉米顶腐病。(4、5月份气象因子附表)  相似文献   

4.
玉米顶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对建平县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将对建平县玉米产业的保护和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 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9.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5~8d,快的只需2~3d。1981年河南省大面积发生,全省被害面积6.667万hm2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损失严重。近年来,在清丰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清丰县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顶腐病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顶腐病”俗称“君子兰苗”,是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重要病害。2001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和太平乡首次发现后连年发生,发生程度和危害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顶腐病的田间主要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严重的发病症状为苗期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  相似文献   

11.
孙建红 《现代种业》2011,(6):29-29,58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的可达3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达8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2.
辽宁玉米产区引种玉米品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玉米产区部分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了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以及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0份玉米品种对辽宁玉米产区发生的几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表现总体较好,试验鉴定的5种病害均未发现高感品种,且均表现出良好的多抗性,尤其是对辽宁省目前发生为害呈日趋上升态势的土传病害玉米镰孢菌茎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表现较好。该结果将对指导辽宁玉米安全生产和品种布局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5,(11)
<正>玉米茎基腐病也叫玉米茎腐病。按照病害分类有真菌类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真菌类又分青枯(腐霉菌)、黄枯(镰孢菌)和青黄枯3种类型,以前两种为主,所以俗称此病为青枯病。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玉米茎基腐病多为真菌类的青枯型和黄枯型;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较少。1发病情况1.1发病区域玉米茎基腐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在我国近年来发生较重。此病在广西、湖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辽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5~8d,快的只需2~3d。1981年河南省大面积发生,全省被害面积6.667万hm~2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90%,甚至绝产,损失严重。近年来,在清丰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清丰县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一、玉米青枯病的症状表现(一)茎部症状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顶腐病在龙江县的发生情况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5年6月中旬玉米顶腐病在我县玉米田首次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有的地块造成毁种。2009年5月末至6月上旬有零星发病,玉米大部分在3叶1心至4叶1心。2010年,我县顶腐病又一次大发生,6月上旬全县玉米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发病时大部分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腐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然而近几年随着玉米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茎腐病发生趋势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为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农民损失,现将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一、发病规律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湿度高有利于发病.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顶腐病大发生的主要诱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与玉米其他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更大.在我国,此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是近年来生产上流行且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病害,且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发现的水稻新病害,系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引发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我乡慈口村有一片160多亩的稻田,每年6月中下旬一遇洪水就被淹没,并不同程度发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下面简要介绍如下。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症状:本病以侵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并通过测定其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等生长指标及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病原菌的影响,室内模拟研究了还田玉米秸秆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根干重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腐解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腐解液对小麦幼苗株高、茎叶干重的抑制作用较强。小麦根系活力随玉米秸秆腐解液浓度增高而降低,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对三种小麦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