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H809是黑龙江省九三科研所引自荷兰安地公司的二倍体单粒型杂交种。2008年进行鉴定试验.平均块根产量52364.8kg/hm2,比对照甜研309增产28.9%;平均含糖率为17.7%,比对照低0.7度;平均产糖量9268.6kg/hm2,比对照品种增糖24.0%。2009—2011年,参加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55987.9kg/hm2和57260.2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3.1%和11.1%;平均含糖率分别为15.9%和17.3%,比对照品种分别高0.1和0.4度;平均产糖量分别为8959.7kg/hm2和9865.9kg/hm2,比对照提高13.9%和13.7%。该品种丰产性好、产糖量高、抗褐斑病、根腐病,糖汁纯度高。适宜种植区域:哈尔滨、绥化、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等地。  相似文献   

2.
ADV0413是黑龙江省九三科研所从荷兰安地公司引进的三倍体多粒杂交种,2004-2006年参加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45521.6kg/hm^2和52710.8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3增产27.3%和24.4%;平均含糖率均为15.6%,比对照品种甜研303低1.11度和0.57度;平均产糖量分别为7109.2kg/hm^2和8027.9kg/hm^2,比对照甜研303提高18.0%和18.2%。ADV0413抗褐斑病、根腐病,苗期立枯病发病率低,适应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嫩江、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ZM202是美国BetaSeed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合作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雄不育杂交种。该品种丰产性突出.舍糖性状优良,抗丛根病,耐根腐病和褐斑病,适应性广,块根品质好。在2005~2006年的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14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44019.2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9提高37.2%;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8度;平均产糖量7285.6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31.7%;对丛根病、根腐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7年的黑龙江省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ZM202平均根产量45754.2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9提高48.7%:平均含糖率17.1%。比对照品种低0.2度;平均产糖量7729.2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45.2%。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黑河等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4.
SR-411是黑龙江省九三科研所从荷兰安地公司引进的二倍体单胚型杂交种。2009—2010年参加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2011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2011又参加黑龙江省甜菜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块根产量为57583.2kg/hm2,比平均对照品种增产11.0%;平均含糖率均为17.1%,比对照高0.5度;平均产糖量为9851.1kg/hm2,比对照提高15.0%。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和含糖高,稳定性强,适应性广。抗褐斑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高度耐丝核菌、镰刀菌等病菌引发的根腐病。钾、钠、氨态氮含量非常低,甜菜品质优,工艺损失小,易加工。适宜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新甜18号是石河子甜菜研究所选育的抗丛根病二倍体雄性不育多粒型杂交种,在200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14个点次的块根产量平均为82156.5kg/hm2,比对照KWS2409增产3.99%,含糖率平均15.21%,比对照低0.09度,产糖量平均12745.5kg/hm2,比对照增糖4.3%。在丛根病抗性鉴定中,两年平均块根产量为102182.3kg/hm2.比对照KWS2409增产33.92%,含糖率15.10%,比对照低0.08度,产糖量平均18475.5kg/hm2,较对照增糖35.0%。该品种丰产性能稳定,抗病性强,适应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甜研311(原代号HTP02)是以多粒四倍体品系TP-3为母本,父本为4个多粒二倍体品系(DP08、DP02、DP03和DP04),4个父本品系以2∶1∶1∶1的比例混合授粉,父母本按1∶3比例栽植配制而成。该品种于2005~2008年通过了黑龙江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39576.2kg/hm^2和47501.7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品种增产11.9%和21.7%;平均含糖率为16.8%和17.4%,比统一对照品种提高0.5度和1.0度;平均产糖量为6725.4kg/hm^2和8348.9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提高15.9%和30.4%。该品种表现较抗褐斑病,耐根腐病。主要适宜在黑龙江的牡丹江、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吉能源甜菜1号"是以单胚品系DTN 162-3-11为母本,二倍体多胚品系HRR7为父本,按3∶1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2008—2010年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为45627.6kg/hm2,比对照品种HYB74增产7.5%;含糖率为17.2%,比对照高1.6度,差异显著;产糖量为7836.5kg/hm2,比对照提高16.9%;乙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提高18.2%。"吉能源甜菜1号"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于东北西部及蒙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柳糖一号(原名桂柳01-07)是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F172为母本,CP67/41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经过10年的常规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2007—2009年在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柳糖一号的11月至1月份的平均甘蔗糖分分别为15.53%、15.09%,比对照种ROC16的糖分分别高0.60%、0.68%;柳糖一号的产蔗量分别为88085kg/hm2、95865kg/hm2,与对照种ROC16相当;柳糖一号的含糖量分别为13720kg/hm2,14460kg/hm2,比对照种ROC16分别增产4.33%、5.82%。柳糖一号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高糖抗病稳产甜菜新品种甜研七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研七号系采用选择育种法育成的标准偏高糖型多粒二倍体新品种,1990-1994年经黑龙江省第九届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鉴定,表现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根产量稳定,含糖率和产糖量两个目标性状同时接近或达到高糖型和丰产型甜菜新品种标准,明显优于统一对照(甜研301)品种和当地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BHK1系多倍体雄不育单粒品种,由四倍体多粒品系BS95462作父本,与德国KWS种子公司KWS26194作母本杂交育成,该品种抗(耐)丛根病、抗根腐病、褐斑病、黄化毒病及立枯病性较好,在2006-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均达到新品种标准,其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两年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21.14%、0.26度和23.42%:同时在2007年的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9885kg/hm^2,比对照增产24.张,含糖率为14.9%.比对照低0.04度,达到新品种标准;在三级丛根病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4680kg/hm^2,含糖率为15.63%.达到抗(耐)丛根病标准。  相似文献   

12.
甘糖七号是以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MS2007-2A为母本,多粒二倍体授粉系P2007抗为父本,按3:1比例配制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在2009--2011年甘肃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为93401kg/hm2,比对照品种甘糖五号增产16%,平均舍糖率16.97%,比对照提高0.51度,产糖量为15850kg/hm2,比时照增加19%,差异极显著。甘糖七号产质量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运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研究甜菜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应及推荐用量。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甜菜的产量、产糖量及投入产出比,甜菜的最大产量达到80458.33 kg/hm2,比无肥区增产44.94%,最大产糖量达到12978.47 kg/hm2,比无肥区增产38.97%;根据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式,获得最佳产量、最佳产糖量的N∶P2O5∶K2O分别是1∶1.4∶1和1∶1.7∶1,这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