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芽形名优绿茶滚筒杀青工艺研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针芽形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工艺对其感官品质及品质成分的影响,并优化提出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以针芽形名优绿茶的外形、香气、滋味的感官审评结果为依据,多指标评价优化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并考察滚筒杀青时间、温度、投叶量对针芽形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多指标评价优化的针芽形名优绿茶最佳滚筒杀青工艺参数,即温度270℃、时间90 s、投叶量125 kg/h;杀青温度对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茶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杀青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投叶量对咖啡碱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滚筒杀青机是目前全国绿茶产区比较欢迎的杀青机种。滚筒杀青操作简便、适应性能良好,杀青叶品质比较稳定。但是有些茶叶初制厂对滚筒杀青的特点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台时产量,杀青温度、投叶量与失水率三者关系失调,降低了茶叶品质,未能充分发挥滚筒杀青应有的经济效益,失去了“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绿茶传统风格。现就如何正确使用滚筒杀青,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商榷。  相似文献   

4.
张启利 《茶业通报》2013,(3):123-124
本文介绍了绿茶“三色定投”杀青技术,即看滚筒内的茶叶三种色泽,准确无误地确定绿茶杀青三种投叶时间和投叶量,达到投叶适温准时,避免由于欠火或过火而导致红梗红叶或焦叶情况发生,出现茶叶次品而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绿茶初制工艺生产的银杏叶茶,在香味上存在一种青腥味,严重地影响了这种保健茶消费市场的拓展。通过多年的试验探索,认为在杀青之前增加萎凋工序,正确地选择杀青机械及适宜的杀青温度、投叶量和杀青时间等技术指标,并且采用烘→摊晾→炒→趁热装袋→烘的干燥工艺,可以生产出优质银杏叶茶。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位于东经118°50′—120°15′,北纬40°24′—42°34′。包括朝阳市全部、阜计市一部分和义县。全区总面积为4802万亩,占全省22.1%,其中耕地1,516.2万亩,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31.6%。地貌特点是山地、丘陵、河谷相间分布。属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年降雨量450—500 mm,年平均气温7.2—8.5℃,<10—15℃积温2700—3400℃,无霜期130—17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2981小时。干旱和风沙是该区的主要灾害,风沙也严重困扰着该区的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严重,仅朝阳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曾达260万亩,占总土  相似文献   

8.
杀青是绿茶必不可少且最关键的工序,在国内的绿茶制造中,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干热式杀青法,而湄潭青针茶和白针茶则采用蒸汽杀青法,是湄潭县茶产业的一种新型茶产品,现行加工工艺中没有提香工序,成品茶香味低淡,甚至带有轻微的水闷气味,因此,为了探索提香对湄潭青针茶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在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提香工序,设定四种不同提香时间A、B、C、D与对照CK并测定了提香前后茶样含水量变化,对成茶进行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提香后成茶的水分含量为CK为10.06%、A为8.40%、B为7.20%、C为6.10%、D为5.10%;提香后处理C品质最好,得分92.05分。经提香工序,可以显著提高绿茶的感官品质,尤其是绿茶的香气,而经过提香后成品茶的水分含量也能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种植业结构现状与调整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庆市种植业结构现状与调整的策略安叙林(安徽省安庆市农业局)安庆市地处皖西南,长江北岸,位于北纬29°47′—31°16′,东经115°45′—117°41′,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220~257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16.6℃,≥0℃积温...  相似文献   

10.
温度控制是提高扁形绿茶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贵州扁形绿茶加工工艺中关键温度的适用范围,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调控扁形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做形温度、脱毫温度及提香温度,分析了其对扁形茶感官品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的温度范围内,做形温度50℃-70℃,脱毫温度50℃-70℃,提香温度80℃-100℃,九个处理的扁形茶感官品质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本实验设计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保证贵州扁形绿茶的高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制草本风味即食手剥核桃,以新疆纸皮核桃为原料,着重对杀青条件、浸泡和烘烤条件进行研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浸泡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确定草本风味手剥核桃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的最佳杀青条件为80 ℃杀青8 h。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各因素对核桃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烘烤温度>烘烤时间>浸泡时间。确定草本手剥核桃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80 ℃,烘烤时间7 h,浸泡时间2.5 min。按照优化的工艺条件加工的草本风味核桃感官品质最佳,核桃色泽美观,核桃仁金黄,草本风味佳,无苦涩味,口感酥脆。研究结果为核桃制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五)岭南茶区:本区为南岭以南广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包括闽南茶区,广东及广西全部。本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及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18—22℃,最低的一月平均温度也在8—14℃,绝对最低温度除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有时出现-8℃外,其余均接近0℃,或0℃以上。无霜期特长,在300天以上,最高月温度一般在27°—29℃之间,绝对高温  相似文献   

13.
杀青是炒制绿茶的重要工序,也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性工序。杀青技术方法依其导热介质不同,可方为干热和湿热杀青。干热杀青包括金属导热和空气导热,湿热杀青包括蒸气导热和热水导热。目前,我国的杀青机械种类繁多,型号复杂,但普遍采用的是以金属为导热介质的锅式、槽式和筒式杀青机。我场十多年来绿茶杀青技术就是沿着一条锅杀到槽杀再到筒杀的曲折道路走过来的。回顾我场杀青机械的更替过程,探讨杀青机械与制茶质量的相互关系,对于摸索机械杀青技术的客观规律,选用比较理想的杀青机械,提高制茶质量,不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与现状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部,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海拔457.0——2900.3米。西北接云南高原,北介四川盆地,东南接黔中山原。区内高低悬殊很大,西高东低,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季、隔坎不同土"的特殊情况。全区年平均温度13℃左右,全年降水量103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130。小时左右,无霜期270天左右。是个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土壤瘦薄、灾害频繁、人多土地少、人穷收入少的边远、贫穷、高寒山区。全区现有8个县,97个区镇,789个公社,4,439个大  相似文献   

15.
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微波二次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确定绿茶加工较理想的杀青工艺,提高绿茶香气,直接设定滚筒杀青为对照,再设定微波二次杀青为处理,同时将微波杀青辐射强度设定为4KW、6KW两种,分别设定辐射传输速度100r/min~550r/min。对两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叶感官测定,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补杀后不仅能消除滚筒杀青所产生轻微烟气,杀青叶和成品茶香气均高于滚筒杀青。说明微波二次杀青优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16.
在常规绿茶加工技术工艺基础上,鲜叶杀青前,采用铁制滚简短时低温摇青和短时晾青技术,既保持了绿茶"三绿"外在特征,又提高了茶叶香气和耐泡度。同时实现:一是工艺简易,一看就会;二是零投资或少投资,便于推广应用;三是适用于加工形状各异的高、中、低档名优茶与大宗绿茶。  相似文献   

17.
一、福建省农业气候简况本省位于北纬23°46′~28°22′,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16~21℃,全省由北向南≥10℃积温5000~7500℃(其中鹫峰山区为4500℃),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自东南的1100毫米向西北递增至2000毫米,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全省在11—25%,其中厦门以南沿海相对变率最大为20~25%,其它地区为11~18%;从西北到东南年日照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绿茶加工基本工艺流程,综述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技术参数的研究现状,以期对贵州绿茶的生产加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纯绿茶饮料的产品较少,主要的技术原因是高品质原料的浸提和品质保持技术等不够完善。在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例对浸提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浸提时间为20 min,浸提温度为85℃,茶水比为1∶180,对提出最佳的绿茶浸提工艺条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前言绿茶是我国也是我省销量和生产量最大的茶类。根据杀青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蒸青绿茶和炒青绿茶两大类;根据干燥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三大类;根据外形的不同,绿茶可分为扁形绿茶、芽形绿茶、卷曲形绿茶、针形绿茶、尖削形绿茶、条形绿茶、颗粒形绿茶及特种绿茶等。生产上一般按外形进行绿茶分类,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