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2007年通过北京市、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200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11年通过青海省审定。该品种冬性,抗寒性强,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株高75~80cm,茎秆坚硬,抗倒伏性好。  相似文献   

2.
《茶叶通讯》2011,(1):F0003-F0003
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是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正式成立的省级茶叶分析检测机构。中心于2005年7月正式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2009年通过复核审查,再次通过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010180907Q,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省级茶叶分析检测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省工商局委托检验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3.
籼稻标记性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用涉及水稻全部12染色体的,表现简单遗传且易于通过且易于通过目测识别鉴定的形态标记材料27份,以早籼品种浙辐802为轮回亲本,通过3-4次回交,转育成了一套籼型标记性状近等基因系,该套材料除所标记性状外,生育期,株高,分蘖力和穗子大小等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4.
通过发掘和分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对水稻种质进行分子遗传研究,并通过中间材料杂交,聚合多种有利性状,培育超级水稻种。  相似文献   

5.
粮饲兼用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增辉 《杂粮作物》2010,30(4):289-290
通过粮饲兼用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玉米秸秆青贮转化,实现了朝阳县玉米种植效益的提高,又有效解决牛羊等草食动物的饲料,实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畜牧通过农业发展,农业通过畜牧达到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林金桥 《作物研究》1996,10(3):26-27
通过对湘油13号90个考察样品经济性状的分析,得出其高产途径是:合理密植,适度增加种植株数,同时通过栽培技术组合,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争果、争粒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我国棉花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80~1984年和1990~1994年全国审定通过的棉花品种资料分析,论述了自1983年棉花新品种选育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之后的10年间,我国棉花品种改良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在这10年里,审定通过了130多个棉花品种,这些品种不仅类型多,品种的性状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育对方法也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整地、播期、品种、肥料、密度等进行分析, 确定了直播条件下高寒旱作甜菜综合增产措施,包括秋翻秋松,选用优良品种,种子静电处理,配方施肥,适时早播,缩距增株为重点的栽培技术,并通过22146hm2 应用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浙江义乌市茶园面积基本维持在1200hm^2左右,其中有520hm^2茶园通过了有机茶认证。截至目前,义乌市共有茶叶品牌7只,其中“道人峰”品牌已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有13家茶叶初制加工厂通过了初制茶厂优化改造验收,其中道人峰公司获得了“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厂”称号;到2009年5月,全市已有4家茶叶企业通过了QS认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走访、座谈会、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闽东茶叶生产现状调研,在全面分析闽东茶叶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闽东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对策,同时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实施各项技术方案,以满足茶叶质量升级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1.
扬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具有品质优、异交性好、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已组配有1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2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移栽野生地胆草,收集成熟种子,通过不同播种方式盆栽播种,观测种子发芽情况。再通过盆栽肥效试验,确定野生地胆草生长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浅播种子发芽快,且后期生长好;肥效试验表明,盆栽地胆草每株每周施100 mL 0.1 %浓度的复合肥水肥时长势好。  相似文献   

13.
安溪县域内茶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自2008年至2011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采集本县茶园土壤样品4486个,通过化验分析,表明安溪县域内茶园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茶园土壤酸化严重,茶树的生长受抑制,势必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通过三优五防栽培技术的研制与推广,即通过优化品种结构,优化群体质量.优化农艺措施,综合防倒,防涝抗渍,防寒抗冻,综防病虫草及综合治理盐害等栽培技术体系的研制与推广,啤麦产量高而稳定,平均单产330.08kg/亩,CV仅6.84。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8,(3):39-39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高寒区芸豆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冀西北高寒区生产上主栽品种及新育成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影响该区芸豆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构成影响较大,如荚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最大,但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单株英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其通过百粒重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正值,但通过荚长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是较大的负值。各性状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影响,产量的提高应协调各性状,而不应单纯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1986~1997年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参试组合共114 个,通过2~3 a 区域试验和1 a生产试验,择优选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汕优10 号、协优46 等组合共11个,在通过省品种审定后,加速推广,实现了早、中、迟熟组合配套,并已成为当地主栽组合,促进了全省粮食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玉米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阮培均 《玉米科学》1995,3(2):010-013
本文对玉米28个双列杂交组合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穗粗在早代间接选择单株产量可达到对单株产量进行直接选择的效率,在选择强度相同时,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选择的效率均比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选择效率低。通径分析表明,通过稳行数、千粒重和株高在早代选择单株产量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福建稻麦科技》2006,24(2):F0003-F000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其恢复系航1号是1996年用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后,经福州,三亚、上杭、南靖等不同生态地点的种植,穿梭选择,定向培育,选育而成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稻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理想株型育种。阐述了21世纪通过挖掘野生稻资源,扩大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拉大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提高光舍效率等手段,实现选育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