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重庆种植早秋平菇因较好的效益受到菇农喜爱,早秋栽培在发菌期及出菇期往往遇到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影响,而菇农习惯沿用秋冬栽培技术措施来安排和进行早秋生产,这样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从菌种生产、出菇场地、培养料、制袋、发菌、出菇及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阐述了利用大棚栽培早秋平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较高海拔床霜姬松茸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 ,我地海拔 50 0m左右山区床栽姬松茸出现菇床上有长菌丝但不出菇的奇怪观象。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后 ,认为关键是料发酵不良与栽培期不适 ,以致原基无法形成 ,导致几乎不长菇。因此要求菇农栽培时要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关键 ,做到防患于未然。1 症状表现 笔者调查了 10个不长菇乡镇的 6 9个菇棚 ,发现大部分菇床培养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湿现象 ,有的料甚至变黑发臭 ;覆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干现象 ;观察培养料发菌情况 ,绝大部分菌床上菌丝长势不旺盛 ,有的局部菌丝尚未定植 ;有的菌床杂菌、病虫害处处蔓延。故大多数菇床不出菇 ,极少…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1,(5)
介绍定西市主栽香菇品种特性,反季节袋料栽培香菇的生产季节、菇棚搭建、菌种选择、培养料要求及配制、制袋、接种、培育、出菇、采收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6.
1 草菇高产稳产的条件1.1 选择优菌良种 优良草菇菌种抗逆性强,出菇品质好,生产周期短。肉眼观察,菌丝呈灰白或淡黄色,均匀分布全瓶(袋),菌丝粗壮,有少量粉红色厚垣孢子,含水量约60%~65%。菌种菌龄栽培种15天以内(指两头接种的菌种),如一头接种的菌种则选菌龄20天以内的为好。母种和原种菌龄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1]。1.2 培养料合理搭配 不同菌种所适宜培养料种类不同,目前多以混和料为培养料,这样有利于保温,保湿和透气。辅料中麦鼓要足(以5%为宜),以增强出菇后劲。为保持培养料pH值偏碱性,浸料…  相似文献   

7.
平菇出菇期高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产量、质量的高低受培养基质 (培养料 )、菌种 (品种、质量 )、培菌管理、出菇管理、环境(生态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菇期如不进行精心的科学管理 ,生产出的平菇不是产量低 ,就是质次。为了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扩大种菇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对菌种场地选择 ,高产出菇方式及管理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1 选好出菇场地平菇出菇期相对其它菇菌类较抗杂菌感染 ,但不能说明期间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不会造成感染。如果出菇场地选择不当 ,亦会大面积感染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或出菇失败。出菇场地应选择周围环境清洁 ,远离污染源 ,如垃…  相似文献   

8.
分析现行双孢蘑菇土窑洞栽培模式的弊端,探索采用培养料隧道发酵、保温棚发菌和土窑洞覆土出菇的土窑洞周年生产技术,获得成功。技术涉及土窑洞建造,生产季节安排,菌种选择,培养料预处理和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及覆土后管理和出菇管理。该生产模式具有基料质量高、发菌快、病虫害少、产量高和节能等优点,基本实现周年生产,适宜于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0.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1.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梅再胜  陈惠  张蜜  王清 《长江蔬菜》2015,(19):47-49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除了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之外,还存在菌种不萌发、菌种萌发后不吃料、菌丝消失、死菇等12种常见问题,现将其原因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菌种不萌发 1.1 症状 菌种块接种到培养料上,未见菌种萌发. 1.2 原因 ①播种时连续2~3天温度高于33℃,使菌种菌丝灼伤;②培养料内氨气浓度过大,导致菌种菌丝中毒;③菌种老化;④有螨虫为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的滑菇种植技术.包括菌种选择、培养料的制作、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全过程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林区滑菇生产尽快发展.使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滑菇夏季出菇基地.  相似文献   

14.
魏生龙 《蔬菜》2003,(6):20-21
二、子实体病害1.子实体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侵染性病害依病原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前两种病害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见表1)。2.子实体生理病害(1)CO2中毒 在其他条件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菇难、不出菇、出菇不整齐,或出菇后子实体畸形的情况,如:平菇菌盖向上反卷呈勺状,展开受限,边缘波浪状;灵芝只长菌柄,不长菌盖,菌柄分支形似握,保证空气对流畅通、新鲜。(2)水分供应失衡 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0 %,因得不到足够的O2,菌丝代谢能力降低或死亡,导致菌柄基部软腐,大量死菇;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 %,子实体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  相似文献   

15.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16.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出  相似文献   

17.
曾煜达 《现代园艺》2014,(16):33-33
食用菌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本文结合安龙县的实际情况,对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索,简要介绍培养料的配制、优质菌种和出菇棚场地的选择以及培育环境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8.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19.
春栽香菇,是指在春季接种,菌袋经越夏,于秋末冬初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模式因具有适栽期长,点种时气温较低,接种成品率高而稳;菌丝发菌期长,分解培养料彻底,产量高且菇形圆正;  相似文献   

20.
四、播种 (一)选用优良菌种栽培平菇欲得高产,首先应选择适合各个季节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已如前述。其次是选用优良菌种,即菌丝生长洁白,不发黄,无杂菌感染,菌龄在25天左右,未长出子实体或只上半部有少量幼菇的菌种。不同培养料生产的菌种,栽培后有差异,据一般试验和应用来看,以麦粒种产量最高,棉子壳、废棉及稻草粉种也较高,木屑菌种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