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原条造材优化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应用0—1规划法对原条造材进行优化设计.每一个可能造出原木段为变量xi,根据造出各种规格材累计价值为目标函数值,当满足各种约束条件时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造材方案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原条造材优化设计应用效果理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方法简便,便予在便携式微型计算机上应用,只要输入原木价格,原条外形尺寸,等级区域,即可得到造材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应用动态规划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具体原条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得最优的造材方案和原木的最高售价。  相似文献   

3.
原条量材设计是在原条造材前对原条各部位用途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本文在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用图论中的有向图理论,解决原条量材设计中的优化问题。用锯口线为点x_d,两个锯口线间的木段为弧y_n,描绘出由点集X和弧集Y组成的原条量材设计有向图T=(X,Y)。由于弧的权ω_(ij)是由木段的售价赋给,且保证ω_(ij)≥0,故用Dij kstra算法,求出最佳木材利用率下原条售价最高的路。  相似文献   

4.
在贮木场为实现原条合理的自动化造材,有关单位正在研究原条探伤仪,这是分析原条缺陷的基本工具。它为实现原条合理的自动化造材可提供木材检验的原始信息。但需要什么样的原始信息,和怎样把原始信息通过快速电子数字计算机,制定最优原条造材方案,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用动态规划方法制定单根原条的最优造材方案,从而给原条合理的自动化造材的专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提供一个数学模型,也给原条检验仪器的研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多年的林场工作中,我们通过在原条量材划线设计工作中的不断摸索、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整套合理的量材方法,科学的造材规则。同时对不规则原条木材的量材、造材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效果很好。所谓的合理量造材就是指对采伐下来的木材原条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结合原条的自然生长特征,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本单位木材材种计划做到最大限度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和提高经济出材率,造成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不同长度、  相似文献   

6.
<正>在多年的林场工作中,我们通过在原条量材划线设计工作中的不断摸索、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整套合理的量材方法,科学的造材规则。同时对不规则原条木材的量材、造材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效果很好。所谓的合理量造材就是指对采伐下来的木材原条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结合原条的自然生长特征,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据本单位木材材种计划做到最大限度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和提高经济出材率,造成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不同长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查找伐区造材原木价值损耗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增加伐区造材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兴隆林业局采用了从每根原条准确判断、科学论证、合理设计的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按需造材,实现了有限的木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兴隆林业局采用了从每根原条准确判断、科学论证、合理设计的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按需造材,实现了有限的木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检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检验队伍的技术水平,按量材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造材,加强监督检查,层层把关,实行二次合理造材,可以让有限的木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削度方程对福建顺昌130株杉木样木进行7种造材方式的理论造材,同时将理论造材的结果与实际造材进行比较,分析理论造材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造材具有较高的精度,出材量系统误差仅为3.08%-3.96%,销售价系统误差仅为4.28%-5.12%,完全可以代替实际造材进行造材方式的选优、出材量和销售价的预测.采用第7种造材方式(遇到根部有缺陷的,则截1 m段头,4 m段造材,根部无缺陷的,则不截头,4 m段造材)实际与理论销售价均最大,为最佳的造材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削度方程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是目前出材率表编制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计算机理论造材在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时存在通用性低、灵活性差、交互性弱的问题。为了满足林农灵活造材需要,提出了通用理论造材技术并进行研究。对计算机理论造材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理论造材技术流程、各区分段造材流程和相应的数据库结构,采用Arc Engine技术和C#编程技术实现了相应功能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通用理论造材技术效率高、成本低、使用灵活,林农可以针对不同树种、不同造材方案灵活造材并预估相应收益。计算机应理论造材技术为各基层森林经营单位快速编制材种出材率表提供技术支撑,对单株活立木造材动态监测和收益预测更加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13.
油松枝干水容特征及其对蒸腾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对油松枝条和茎干组织水容特征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树体水容对蒸腾耗水的影响,为油松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水分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枝条水容日变化表现为先减低后回升,枝条水容与水势呈二项函数关系.②在季节变化上,水容受土壤和环境水分的影响,6月份枝条水容值比9月份大.③在空间上,不同冠层和不同方位的枝条水容有差异,其中,下部枝条水容值比上部的稍大,东南部的水容值比西北部的稍大;不同树干高度液流通量的变化受边材面积大小的影响,自基部沿树干高度递减;在白天树干茎段累计水容下位要比上位大,但树干水容的亏缺可以在晚间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④在对蒸腾耗水的调节上,树体上位组织的储存水首先被耗散,依次拉动下位,直至根系主动吸水.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的密度变化趋势是先减小,约在树干高度的20%处之后又开始增加。年轮组间基本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落叶松可在早期时淘汰生长较差的林木,约在5~10年时可基于木材基本密度对林木进行选择;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霜冻害对紫椴人工幼龄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林分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霜冻对紫椴人工幼林保存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霜冻害是造成紫椴人工幼林保存率低及长时间影响生长的主要原因。霜冻害使紫椴的叶、芽、干及根颈和干基都没程度受害,其中根颈或干基受害最重,对紫椴危害最大。受霜冻害的部位多数在节处,其受害率占同株树病斑总数的62.8%。顶芽枯死及干基或根颈受害是紫椴丛生的主要原因。在受害的紫椴枝干上分离到了具有致冷冻作用的冰核活性细菌(Erwinia spp.),经接种其致病率可高达92.3%。坡上受逆温的影响,温度高,紫椴发生冻害少,保存率高;坡中次之;坡下温度最低,紫椴保存率低。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单株木二元材积方程、二元材种出材率表计算林分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编制林分出材率表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杉木人工林现场实际造林样木选掺Richards方程建立以胸径、树高为辅助因子的累积材种出材率模型,据以估计单株材种出材率。然后,分别应用直径分布参数回收技术法和相对树高曲线模型,预测林分各径阶株数概率及径阶平均高,结合二元材积方程,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会出材率表。表1参4  相似文献   

17.
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 62.442 4、 81.774 7、 77.436 7、 68.998 2、 70.069 5、 96.486 5、 98.723 5 t/hm2; 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最优基础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80~0.99,模型拟合率EF为0.82~0.98;在模型的预测精度方面,总生物量和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大多数在82%以上,其中树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高,树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低。总体来看,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法建立的相容性模型效果稍好,总量与各分量生物量最优基础模型与相容性模型的各项拟合和检验指标差异不大,这2种形式的生物量模型均能很好地预估红松人工林立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