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9Fe试验结果表明,腹接的方法叶中含铁量显高于劈接和切接:一年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苗的高度 ,粗度也大于劈接和切接,用腹接取代劈接和切接作为果树高接更新品种的方法对于克服缺铁失绿症,促进更新品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患子当年生砧苗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劈接、短枝腹接、斜劈接、舌接等不同嫁接方法对无患子实生苗即移即接、移后10 d嫁接、地苗嫁接育苗试验,探索提高无患子嫁接成活率的途径。结果表明,用正劈接方法对无患子实生苗即移即接其嫁接成活率高,此嫁接技术可以在无患子嫁接育苗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春结球甘蓝裂球分级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敏  王超  许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51-10952
参考植物病害分级方法,进行春结球甘蓝栽培试验,并且对裂球甘蓝裂口的长、宽、深进行测量,计算裂口弧长与叶球的中部最大周长比、裂口宽与球高比、裂口深与1/2球宽比(0〈x〈t),并作为参数,以这3个参数的和(用∑来表示)将甘蓝裂球的严重程度划分为6个等级标准,0级为∑=0,1级为0〈∑≤20%,3级为20%〈∑≤50%,5级为50%〈∑≤100%,7级为100%〈∑≤180%,9级为∑〉180%。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波变换和KL变换分析唇裂术前图片,构造了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并结合C#语言设计了一套唇裂手术修复预测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预测术后效果,从而有效解决医患纠纷,因此可以运用到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预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嫁接方法对苹果体内铁元素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BH1216低本底α、β测量仪器测定不同嫁接方法条件下不同器官和组织中59Fe的分配情况。[结果]腹接法叶中含铁量显著高于劈接法和切接法;1年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苗高、茎粗也大于劈接法和切接法。[结论]用腹接法取代劈接法和切接法作为果树高接更新品种的方法对于克服缺铁失绿症,促进更新品种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30-11031
[目的]开发耐盐碱型杨梅树种,解决沿海防护林经济树种的稀缺问题。[方法]以蜡杨梅为砧木,分别采用劈接法和切接法对东魁杨梅进行原生地嫁接试验。[结果]劈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分别为74.59%和82.78%;对于嫁接枝的生长,切接法比劈接法生长稍快,但差异不显著;而对于嫁接枝冠幅的增长,切接法的冠幅增长比劈接法慢。[结论]用蜡杨梅作砧木嫁接东魁杨梅适宜于盐碱地种植,劈接法和切接法2种嫁接法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行马铃薯施用氯化钾肥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种薯施用氯化钾,马铃薯的产量和裂薯率与施用硫酸钾差别不大;未经脱毒种薯施用氯化钾,马铃薯的产量极显著降低,裂薯率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嫁接方法与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对白玉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白玉芒种苗的繁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海南本地芒一年生苗木作砧木,白玉芒一年生枝条作接穗,通过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ABT(2505、001、000 mg/L)I、BA(501、002、00 mg/L)处理白玉芒的接穗,分别运用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进行嫁接处理。[结果]在多种处理中,以ABT 5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73.3%;以ABT 1 000 mg/L的芽接处理效果较好,达60.0%;以IBA 1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较好。[结论]上述生长调节剂与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组合的3种处理均与清水对照下相应方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铁力砧F1”为砧木,“新泰密刺”为接穗,采用靠接、劈按、插接、改良插接4种嫁接方法处理,以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嫁接方法对黄瓜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插接法幼苗成活率最高,靠接法次之,劈接法成活率最低。嫁接苗在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最大侧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自根苗;靠接苗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嫁接苗,改良插接苗与插接苗差异不显著。嫁接可显著增加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生殖时期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以此建立了适于早期小鼠转基因胚胎体外培养的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并用PCR法对体外培养发育到不同阶段的小鼠转基因胚胎进行了外源基因整合检测。结果表明,在受孕初期的猪输卵管上皮细胞(无论是原代还是传代细胞)上,培养的小鼠1-细胞期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发情间期的猪输卵管上皮细胞(P<0.01);在相同生殖时期猪输卵管原代和传代上皮细胞上,培养的小鼠1-细胞期胚胎的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胚胎不同发育阶段,PCR检测呈阳性的胚胎比率分别为:2-细胞期为96%,4-细胞期为63%,8-细胞期为43%,囊胚期为19%。由此可见,受孕初期的猪输卵管上皮细胞可促进与之体外共培养的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随着早期小鼠转基因胚胎的发育,PCR检测呈阳性的转基因胚胎的比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牛-山羊异种体细胞克隆胚胎线粒体形态超微结构观察#br#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以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山羊去核卵与布尔山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组)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与比对,从亚细胞水平揭示异种克隆胚胎出现异常的原因,为异种克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分别对山羊正常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及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原核、2-细胞、4-细胞、8-细胞及桑椹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山羊自然受精胚胎、山羊同种克隆胚胎的线粒体均为帽状,随着胚胎的发育,线粒体由电子密度高、嵴少的未成熟状态发育为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而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从2-细胞胚胎至桑椹胚都存在一种具有多个分叶的线粒体,但这种形态异常的线粒体同样也能够形成电子密度低、嵴丰富的成熟线粒体。【结论】牛卵母细胞与山羊体细胞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核-质互作,本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出现多分叶形线粒体,从而影响牛-山羊异种克隆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大豆体细胞胚的成熟处理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体细胞胚高频发生的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 (东农 7819)的未成熟子叶 ,在含高浓度的生长素 MSB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的产生。体细胞胚分别置于 M3、M10、MC三种成熟培养基上或单纯置于灭菌过的培养皿进行干化处理。成熟处理为大豆体细胞胚萌发所必需。单纯干化处理不利于体细胞胚存活 ,而在高渗成熟培养基 MC或 M10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在 MSG(1/2 MSB+ GA)萌发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明显高于 M3。成熟处理后 ,形态正常体细胞胚的萌发率达90 % ,明显高于形态不正常胚 4 %的萌发率。对成熟处理过的体细胞胚的组织学研究表明 ,形态学上苗端未分化是形态不正常胚不能形成完整植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Teratogenic evaluation of 2,4,5-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herbicide 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is teratogenic and fetocidal in two strains of mice when administered either subcutaneously or orally and in one strain of rats when administered orally. The incidences of both cystic kidney and cleft palate were increased in the C57BL/6 mice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cleft palate in the AKR mice. The incidence of cystic kidney was also increased in the rats. In addition, an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liver weight to body weight in the mouse fetus and the occurrence of hemorrhagic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the rat fetus suggest that this compound also has fetotox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延边黄牛核移植胚胎的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胚胎内部的活性氧水平,以延边黄牛孤雌激活胚胎为对照,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和二氢乙锭两种染料分别对体细胞克隆胚胎进行染色,测定其内部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结果表明,2细胞期处理组间超氧阴离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细胞期体细胞克隆组均显著高于孤雌激活组(P0.05),过氧化氢水平各细胞期体细胞克隆胚胎均显著高于孤雌激活胚胎(P0.05)。因此,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胚胎氧化损伤水平显著高于孤雌激活胚胎。  相似文献   

15.
小鼠超数排卵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冲胚方法对小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子宫切碎法与子宫冲胚法对超排小鼠进行了冲胚。结果表明:子宫冲胚法的平均采卵数和平均获胚数极显著高于子宫切碎法(P0.01),而平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子宫切碎法(P0.05),两种方法的平均未受精卵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冲胚方法对小鼠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显著,且子宫冲胚法明显优于子宫切碎法。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超排处理后,在公母鼠合笼后76~79.5 h采胚,胚胎大多处于桑椹胚期,而在公母鼠合笼后88~91.5 h采胚,胚胎大多处于致密桑椹胚期与囊胚期;采用TCM199+15%胎牛血清培养液对小鼠胚胎进行体外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抽蛋清、延长空气与胚胎接触时间的方法,就空气对X期鸡胚原壳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种蛋开孔0.5 cm,用蛋壳皿立即封口后进行孵化,X期鸡胚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X期鸡胚的孵化率为0,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高达80.0%.种蛋抽取1.0 mL蛋清后,X期鸡胚和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也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X期鸡胚的孵化率为31.3%,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81.3%.开孔后在空气中暴露2 h,然后封口孵化,结果孵化鸡胚的死亡明显加快(P<0.01),7日龄鸡胚的存活率立即封口组为51.6%,2 h后封口组为25%.上述实验表明,开孔与空气接触、抽蛋清使蛋内进入空气或延长空气与X期鸡胚接触的时间都可使鸡胚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加快,从鸡胚死亡的幅度来看,空气可能是影响鸡胚体外培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证实牛体外培养的雄性胚胎生长发育是否快于雌性胚胎。胚胎的性别鉴定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体外受精的第5天,胚胎根据发育期划分为三个组:16细胞期,多于16细胞期和桑椹期。在3个组中,雄性胚胎所占百分率分别是32%,53%和63%。在体外受精的第7天,胚胎根据发育期划分为4个组:桑椹期、早期囊胚期、囊胚期和扩张囊胚期。在性别鉴定后,4个组中雄性胚胎所占百分率分别是28%,38%,60%和70%。结果表明:牛早期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雄性发育快于雌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尝试构建成体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的嵌合共生胚胎.取成年人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慢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标记EGFP荧光蛋白,同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结果显示慢病毒高效标记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荧光蛋白,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环境作用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与小鼠胚胎形成嵌合胚,嵌合囊胚形成率为38.08%,表达EGFP荧光蛋白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嵌合到小鼠胚胎的不同部位.嵌合胚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嵌合到小鼠内细胞团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的组成,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组成的胚胎占嵌合胚比率为1.74%.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环境作用可以成功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形成嵌合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用实验室筛选的雄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别小鼠胚胎性别时,阳性符合率为67.31% ,阴性符合率为82.22% 。将胚胎在单抗中孵育的时间从105~120 min 减至45 m in,相应地减少了难以分辨雌雄的荧光中间型胚胎数量。为了统一对胚胎中荧光斑的描述,根据荧光组成的基本形状和强度将胚胎荧光型分为8种,按荧光型的不同将胚胎判为阴性和阳性,并逐一用PCR法检测胚胎的真实性别,以检验免疫学鉴别胚胎的符合率,从而建立了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免疫学鉴别胚胎的标准,提高了小鼠胚胎性别鉴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Cells cultured from young (6-day) chicken embryos differ from those of older (13-day) embryos in having a greater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by certain viruses and a considerably lesser sensitivity to the action of interferon. These circumstances parallel those observed in the intact embryo.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percentage of cells from young embryos alters the response of cells cultured from older embryos by increasing viral susceptibility sevenfold and decreasing sensitivity to interferon 25-fold. We postulate that a repressor which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in older embryonic cells is elaborated by cells from young embry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