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秸秆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多吨(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却有2亿多吨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多吨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  相似文献   

4.
一、秸秆分解剂的诞生延续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资源丰富,除生产大量粮食外,每年还产农作物秸秆5亿多吨。利用秸秆及锯沫等可制作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开辟了一项新的产业,消耗了大量的秸秆。但是,收获完食用菌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无法利用。由于菌糠产量巨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所含氮、磷、钾相当于我国目前所施用化肥量的25%以上。如果1hm^2耕地还田秸秆3万kg,可增产粮食375kg。如果1/3秸秆作为饲料。可增加1亿头的载畜量,节约粮食5300万t。如果1/3的秸秆被合理而高效地用作能源,则可代替6000多万t标准煤。就目前我国秸秆利用情况来看,大约有30%的秸秆直接用作农村生活燃料,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在有大量粮食产出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产生。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据调查统计,2019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4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t。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其中,稻草秸秆约2.11亿t、小麦秸秆约1.54亿t、玉米秸秆约2.73亿t、棉花秸秆约2600万t,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约3700万t、豆类秸秆约2800万t、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加工、消费大国,粮食年总产量连续几年超过5亿t,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3%左右,为世界第一;小麦、稻米的年加工能力达2亿多t,为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消费当然为世界第一。但就我国粮食加工业而言,在世界尚属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粮食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粗放。  相似文献   

8.
对施甸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施甸县2009年秸秆理论资源量为77.57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69.47万t,年生产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46.62万t,单位播种面积可利用秸秆资源量为9.57 t/hm2,人均秸秆资源量为1.41 t。为制定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刊声明     
秸秆是粮食生产中的必然副产品,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在6亿t以上(相当于3亿t标煤),如果利用不当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污染环境。例如,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雾影响交通安全就是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沅陵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以下称"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近些年随着农作物生产水平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秸秆绝对过剩现象更加突出。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污染大气环境、严重浪费资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资  相似文献   

11.
<正>1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和综合利用状况分析伴随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在2010年我国的秸秆资源量达到了8.4亿吨,在这之中,大约有7亿吨的秸秆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通常,秸秆的来源为水稻、小麦以及油菜等农作物。在这些秸秆种类中,水稻秸秆、麦秸秆以及油菜秸秆占据的比例较大,棉杆和豆类秸秆等比例较低。由于我国地域比较辽阔,粮食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沿  相似文献   

12.
正一、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种类(一)秸秆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近7亿t,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则高达8000多万t。近年来,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制取碳氢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以提供能源为主的能源作物已逐渐成为农业生物质能的一大资源。考虑到农作物秸秆可获得性的特点,预计我国农业生物质资源可转化为能源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3亿t,折合标准煤为1.5亿t。(二)畜禽粪便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生产与利用现状入手,针对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对吉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实物资源量为4 038.89万t,其中,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达3 101.99万t,折合标准煤1 622.58万t;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7.97 t/hm2,其中:松原10.43 t/hm2、四平9.15 t/hm2、白城8.47 t/hm2、长春8.16 t/hm2;这些地区具有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指出吉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入户调查、利用统计资料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河北省曲周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曲周县秸秆资源丰富,2007年秸秆资源量为49.4万t,据估算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秸秆资源是小麦、玉米和棉花秸秆,三者占秸秆总资源量的97.7%;小麦、玉米秸秆主要的利用方式是秸秆还田,其秸秆还田率达96.47%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较低;棉秆利用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发展畜牧养殖业,走秸秆养殖-沼气-肥料高效循环农业生产道路,以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秀霞 《河南农业》2011,(12):48-4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花生、豆类等,总播种面积约1000万hm2,根据计算,全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8260万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200万t。占理论资源量的87.17%。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产品生产大国,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产量逐年增加,如何发展绿色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成了社会追求的新目标。因而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它的有效综合利用及提高其利用效率问题也备受关注。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利用途径,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约6亿t,折合标准煤约3亿t。据调查我国的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约0.28亿t用于造纸,1.13亿t用作饲料,1.08亿t还田,3.5亿t作燃料或就地烧荒。如何将秸秆变“废”为宝,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省兴仁市及类似区域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看相关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贵州省兴仁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8年贵州省兴仁市各类农作物产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25.93万t;中稻和一季晚稻、玉米和薏苡是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五料化利用总量为20.70万t,综合利用率为79.83%。当前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企业产业化程度低及政府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建议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及推动机械化农业来补齐劳动力不足的缺口,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农户、秸秆利用企业及合作社对秸秆利用技术的培训,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油料作物的产量,本文利用草谷比系数和可收集系数分区域估算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以未被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为原料,计算秸秆资源的沼气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 522.51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5 393.73万t,中部地区秸秆资源较多,东南地区较少,其中长春市秸秆资源最多。吉林省未被利用的玉米、水稻秸秆资源为1 291.29万t,折合标煤667.30万t,通过沼气工程处置,产沼气潜力为40.16亿~58.67亿m3,折合标煤343.52万~502.00万t,可以减排二氧化碳913.76万~1 335.32万t,能源转化率可达51.48%~75.24%;如果全部用于发电,发电潜力为72.27亿~129.08亿kW·h。产沼气潜力最大的地区是松原市,为8.83亿~12.96亿m3,发电潜力为15.89亿~28.51亿kW·h。通过分析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空间特征,估算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的沼气潜力,对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及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正确评价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西安市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对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并分析各区县秸秆资源量分布。[结果]2015年西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211.93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175.95万t,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49.55万t,可转化能源量82.35万t标准煤;小麦秸秆量占总量的55.4%,玉米秸秆占总量的43.6%,棉花、油菜占总量的1.0%。临潼、长安、户县的秸秆资源量分布较大,分别占比为18.0%、19.0%、17.0%。西安市年平均秸秆的化石能源替代量88.83万t,全部转化为经济价值相当于节约5.49亿元的煤炭消耗。[结论]该研究可为西安市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