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淳安县威坪镇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威坪镇蚕桑产业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蚕茧价格与蚕农期望值差距较大,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二是养蚕劳动力数量下降、体能变弱,蚕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且工价高,养蚕劳动力从养蚕行业转出;四是桑园培管粗放,桑叶和蚕茧的产质量变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现有桑园桑树品种更新力度,结合桑树品种更新集中连片发展消灭插花地;加大桑园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培植养蚕大户;加强桑园基础培管,夯实桑园基础;推行"十天养蚕法"新模式,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强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蚕整体技术水平;抓好蚕茧外部市场监督管理,保障蚕农利益;加强蚕桑保险,降低养蚕风险等助推威坪镇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田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淳安蚕桑产业的发展,淳安蚕桑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蚕茧质量效益较好,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高,随着户均养蚕规模在不断扩大,养蚕设施紧张、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淳安蚕农迫切需要应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较小、劳动强度较低的饲养新模式.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是实现浙江省蚕桑"西进"和加快淳安蚕桑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3年在全县10个蚕桑重点乡镇实施大棚养蚕技术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省蚕桑生产的技术优势,是蚕桑科研和生产部门储备了不少优良桑、蚕新品种和配套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而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养蚕量小面宽,多数蚕农文化程度不高,加之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科学栽桑养蚕知识普及程度差,多数蚕农缺乏管桑、养蚕技术。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下滑的现状,分析了淳安县蚕桑产业所具有的优势,针对淳安县蚕桑产业存在的蚕桑比较效益下降和养蚕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提出了经营集约化、桑园培管机械化、养蚕科技化、收茧规范化和养蚕政策性保险化等发展对策,力促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蚕桑样本户调查统计分析,找出当前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养蚕布局、加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推广力度、加强蚕桑病虫害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七七年恢复生产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劳动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贯彻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以后,县委县政府又把种桑养蚕作为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群众种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八三年蚕茧4165担,相当于七九年的十一倍。全县有122个乡、1040个村、4319户、农户种桑养蚕,由于养蚕分散,给种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传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蚕桑生产发展后,如何贯彻落实养蚕技术措  相似文献   

10.
浅析养蚕布局的优化因素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布局与蚕桑产业关系密切。本文是以淳安过去20年养蚕布局为实例,分析了影响养蚕布局的4大主要因素,而养蚕布局又主要是通过对蚕茧质量、蚕种饲养量、蚕茧单产3方面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蚕桑生产也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最大障碍是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养蚕方面,因此,省力化养蚕技术措施是当前发展蚕桑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孔祥江 《中国蚕业》2003,24(3):61-62
要养好蚕,较为完善的养蚕设施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因此,在加强桑园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速养蚕室的配套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栽桑养蚕的同步效益,蚕农才能由此看到蚕桑产业的希望,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蚕桑生产"五多五少"的现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通过桑园流转实现养蚕专业户有2~4 hm2投产桑园用于养蚕,培育年养蚕上百张的大户,从而推进蚕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书系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副教授易永同志,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养蚕的概况、养蚕原理、养蚕环境和养蚕应用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每章附有思考题,内容丰富新颖,可供高等院、校蚕桑专业的教材和蚕桑科研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丘陵 《中国蚕业》2008,29(3):79-80
根据重庆市南川区蚕桑生产“五多五少”的现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蚕桑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通过桑园流转实现养蚕专业户有2~4hm2投产桑园用于养蚕,培育年养蚕上百张的大户,从而推进蚕桑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欣 《中国蚕业》2023,(2):44-51
服务蚕桑生产一线,给予养蚕农户有效帮助是蚕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基本职责。农技耘APP聚焦农业科技,是各类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的资源库,其中的蚕桑专家“答疑解惑”助力打通蚕桑技术指导最后一公里。从蚕农关心的桑园管理、养蚕生产技术、桑品种、蚕品种、病虫害防治以及人工饲料养蚕、规模化养蚕等几方面着手,汇总分析了在线上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希望能够为蚕农及各级蚕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也为蚕桑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分析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淳安县蚕桑产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即坚持适度规模生产,坚持“十天养蚕法”模式,推广机械化培管,坚持省力化养蚕,推行多批次养蚕,强化蚕桑政策保险,以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农场式工厂化养蚕生产的实践,总结了农场式工厂化养蚕的初步效果,在稳定蚕桑产业基础、提高蚕桑质量效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连续多批次养蚕奠定了基础,为蚕桑多元化开发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