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水貂繁殖期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科学的搭配水貂日粮,合理掌握水貂食量,是确保水貂高产丰收的先决条件.金州水貂场在水貂繁殖期的饲料搭配与食量掌握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具体做法,使全场水貂生产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1993年和1994年,全场群平均育成连续两年创历史最好水平.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省蓬莱县刘家旺大队,是一个由三个自然村、十八个生产队组成的大村。队。全大队有900户,3273口人,4980亩耕地,40亩果园,一处水貂场。刘家旺水貂场从1967年投产以来,除一年欠产外,十三年都获得高产丰收,其中有九年标准貂群平均育成5只以上。十四年来,水貂生产纯收入937500元,相当  相似文献   

3.
<正>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养殖场建于1957年,是一个以饲养标准水貂为主的乡办养殖场。建场前几年,生产一直处于本县领先地位,曾多次受省、地、县主管部门的表彰。自1983年以来,种貂扩大到500只以上,但由于该场技术老化,貂群品质下降,生产水平逐年降低。1986年初参加繁殖的400只种母貂仅育成仔貂624只,群平均成活1.56只,饲养场面临倒闭的危险。1986年10月,平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对该场进行了技术承包。合同规定,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由县畜牧兽医站提出,貂场严格按照技术方案实施。按投产种母貂计算,到1987年6月30日为止,如果群平均成活不足2.8只,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免收全部技术服务费;群平均成活达到2.8只以上,貂场按每只水貂1元钱支付阿留申  相似文献   

4.
<正> 水貂饲养场的经济效益,只有依靠每只母貂有尽可能高的产仔数、健康的貂群和良好的毛皮质量才能实现。繁殖性能高的饲养场,可用较少数量的种母貂和较低的饲养成本,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优质毛皮。 大多数水貂饲养场通常并没有将水貂群分为种貂和皮貂饲养。有些场为了获得大的皮张,对所有水貂都施行不限量饲养,结果导致取皮期大多数育成貂肥胖。研究(Backus,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水貂繁殖期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科学的搭配水貂日粮,合理掌握水貂食量,是确保水貂高产丰收的先决条件。金州水貂场在水貂繁殖期的饲料搭配与食粮掌握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具体做法,使全场水貂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7.
简讯     
<正> 近年米,江苏省赣榆县的水貂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全县有种貂7200只,年末取皮1万多张,为国家创汇27万美元,各貂场和养貂户增加收入60万元。该县首光是积极办好社队集体貂场。全县1980年末共有集体貂场12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个,种貂数达到17,937只。各貂场普遍实行了“三定一奖”制度,即定育成群平均、定饲料成本、定皮张质量,超产有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场是一个新建的毛皮动物综合养殖场,以水貂生产以主,还养有乌苏里貉.1986年6月从辽宁省引进蓝狐11只(母5只,公6只),进行试养.1987年繁殖基本成功.6只公狐都参加了配种,5只母狐全部受配,共产四胎,产仔37只,分窝时育成25只(其中母狐13只),群平均5只.一、日粮组成大多羊羔肉是动物性饲料的主要部分,约占日粮的20%左右,脱脂骨粉占8%,水貂颗粒饲料占30%(主要用于育成期和换毛期),禽蛋类占5%(主要在妊  相似文献   

9.
<正> 近两年来,受托对舟山地区水貂饲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调查了三个中型貂场和三个饲养百只左右种貂的专业户,并对一些疾病进行了研究.现就几个主要问题报告如下.一、历史的回顾舟山地区饲养水貂的历史并不算短,但在1985年以前一直处于断断续续、时上时下的探索阶段.科学知识未普及,技术水平比较低,年群平均成活一直在2.0只左右,经济效益不高,甚至有的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1985年舟山地区及时地总结了水貂试养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降低水貂幼仔死亡率,增加群平均育成量,是养貂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少数养貂场仔幼貂的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例如,场在1974—1979年间,共投产黑褐色母貂6090只,产仔31199只,年终育成23956只,平均育成率为76.8%,每窝死亡仔貂1.18只;投产彩色母貂4033只,产仔19104只,年终育成12964只,平均育成率为67.8%,每窝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场位于北纬45度地区,紧靠兴凯湖,地理位置比较理想,种貂饲养量一直保持全国大型貂场的一流水平。现有种貂4000多只,貂群总数达20000只。过去,兴凯湖地区鲜动物性饲料来源比较丰富,但近年来日趋供应不上,只好到大连一带采购,十分不便。从1984年开始,使用京金水貂饲料公司生产的干饲料,三年来不仅解决了鲜饲料不足的困难,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17,(11):25-30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育成期雄水貂日粮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共配制6种试验日粮。选取90只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和30%组水貂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效价均最高,日粮蛋白质和脂肪交互作用对脂肪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育成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最佳,且能够降低尿氮排放量,提高水貂对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水貂在断奶分窝后至育成前期结束期间,对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不同营养水平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日龄相近的幼龄雄性水貂60只,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6组,6组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V组)、38%(Ⅵ组).在水貂育成期内,进行饲养与消化代谢试验,分析不同日龄水貂的蛋白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价值等指标,结合饲料转化率及日增体质量,研究水貂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水貂在体质量、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转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食入氮和尿氮指标上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水貂尿氮排出量随着饲喂日粮的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育成期水貂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低于32%时,饲料转化率和日增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育成期水貂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32%,水貂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日粮蛋白质含量达到34%以上能够提高脂肪和干物质的消化率;育成期水貂在50~80日龄之间,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6%,80~110日龄间,水貂适宜的蛋白质水平是34%.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70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2%钙、0.96%磷(Ⅰ组),1.49%钙、1.00%磷(Ⅱ组),1.98%钙、1.01%磷(Ⅲ组),1.47%钙、1.35%磷(Ⅳ组),2.11%钙、1.40%磷(Ⅴ组),2.81%钙、1.40%磷(Ⅵ组),1.83%钙、1.73%磷(Ⅶ组),2.70%钙、1.80%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磷比只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Ⅴ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2)育成期水貂蛋白质消化率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Ⅴ、Ⅵ、Ⅷ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同时Ⅴ、Ⅵ组还显著高于Ⅲ组(P0.05)。饲粮磷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P0.01)。饲粮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脂肪消化率有随饲粮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3)氮沉积表现为Ⅵ组显著高于Ⅰ和Ⅷ组(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表现为Ⅵ、Ⅶ、Ⅸ组极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Ⅸ组最高,但与Ⅵ和Ⅶ组差异不显著(P0.05)。粪氮含量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钙磷比对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4)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Ⅸ组粪钙、粪磷含量最高,Ⅵ组钙消化率最高,Ⅶ组磷消化率最高。饲粮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粪钙含量、钙消化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粪磷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磷水平在1.4%~1.8%、钙磷比在1.5~2.0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正> 养貂场和水貂饲养者,都竭力追求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貂皮,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然而,客观的生产结果与主观愿望往往并不都是一致的:有的获利甚多,有的收益微薄,有的甚至亏损。这里面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 近两年来,烟台地区水貂生产的效益,总的看来出现了下降趋势,而且县与县、场与场之间的下降幅度相差悬殊。1980年全地区拥有种母貂45,500只,盈利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钙磷比固定的条件下,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5)日龄健康短毛黑公水貂117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磷比固定为2,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100、4 100、6 100 IU/kg,3个钙水平,分别为2.3%、2.7%、3.1%,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饲粮的钙与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3%与2 100 IU/kg(Ⅰ组)、2.3%与4 100 IU/kg(Ⅱ组)、2.3%与6 100 IU/kg(Ⅲ组)、2.7%与2 100 IU/kg(Ⅳ组)、2.7%与4 100 IU/kg(Ⅴ组)、2.7%与6 100 IU/kg(Ⅵ组)、3.1%与2 100 IU/kg(Ⅶ组)、3.1%与4 100 IU/kg(Ⅷ组)、3.1%与6 100 IU/kg(Ⅸ组)。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以Ⅷ组最高,Ⅰ组最低,料重比以Ⅷ组最低,Ⅰ组最高。2)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Ⅶ、Ⅷ组(P0.01)。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干物质排出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钙水平为3.1%时极显著低于钙水平为2.3%和2.7%时(P0.01)。饲粮维生素D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排出量(P0.01),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低;饲粮维生素D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P0.05),二者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3)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氮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且氮沉积呈现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二者以Ⅷ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钙磷比为2、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钙水平为3.1%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正> 营口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大辽河下游,濒临渤海,西部水田区沟渠纵横,水域辽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养貂业的客观条件。为了开拓出口商品货源,营口市外贸公司早在1967年就安排专人深入农村,扶持社队发展水貂生产。1968年共建貂场14处,饲养种貂2368只,群平均育成4.18只,除扩留种貂外,当年取皮8025张,为社队增加收入18.1万元。之后,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全地区的养貂业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至1979年的10年中仅生产水貂皮74862张,纯收益1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 日本大洋水貂株式会社创建于1960年,现有种貂12,000只,存栏55,000余只,历年群平均成活为4.5只±0.3只,年取皮40,000至45,000张,是当前日本最大的水貂饲养企业。大洋水貂株式会社共有23个水貂类型,其中15种是分别从美国、加拿大和芬兰引进的,其余8种是应用遗传学原理,过杂交、分离获得。整个水貂类型的发展,就是从引种起家,经过杂交选育,实现所谓“大洋水貂”种群。  相似文献   

19.
<正> 山东省长岛县位于胶东半岛以北,四面靠海,由十几个岛屿组成,饲养种用水貂约17000只,种貂产仔后水貂存养量达6万多只,年需鲜鱼约800万斤。每年幼貂的育成期正是禁捕季节,因此便出现鱼饲料不足的现象,迫使一些貂场不得不下马。为了发展水貂生产,充分利用饲料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疫情调查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由于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和免疫学防制措施,一旦感染发病,不仅对繁殖有极大影响,还会引起病貂大量死亡。 某水貂场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暴发水貂阿留申病,病情急剧,病貂大量死亡,死亡率分别为57.6%和50%。由于感染母貂空怀增多和流产、死胎、胚胎吸收的发生,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0年群平均产仔和仔貂成活率,分别由发病前(1979年)的4.29只和91.9%下降为1.02只和15%。据另一貂场资料统计,1981年发生本病,当年群平均产仔由1980年的4.21只下降到0.4只、仔貂成活率同时大幅度下降,该场全年亏损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