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一些养虾单位在对虾养成过程中经常出现虾池浮游生物繁殖过盛,池水透明度过低,池水变褐绿色和红色等现象,严重者导致对虾死亡。引起虾池浮游生物繁殖过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于忠诚 《水产养殖》2009,30(11):37-37
水产养殖后期应采取以下三方面管理措施:1加大水质调节力度一养鱼池池水透明度要保持25~35cm,虾池30~36cm,  相似文献   

3.
一、对虾池健康的基本标准 1.池底:干净,无污染、无臭味,无青苔、异色物现象或黑色腐烂物。 2.池水:①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透明度为35~40厘米并且颜色鲜嫩,不会因天气的好坏而变化。②酸碱度  相似文献   

4.
在对虾养成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养成初期。虾池池底会滋生大量的杂藻。杂藻在池水中繁生速度快,如不及时杀灭。可在短时间内使池水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而且杂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池水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的营养成份下降;其衰竭死亡后,沉入池底腐烂变质,使池底变黑发臭,  相似文献   

5.
<正>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池水的温度、盐度、pH值、溶解氧以及营养盐的含量等各项指标对养殖产量的提高有极大影响。铵盐与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均有致毒作用。因此,了解并提高养殖过程中虾池水质是非常必要的。该文为2016年在营口天时水产公司进行的淡水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结果,并对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过程中对虾池的水质进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2005,30(10):37-38
养虾的条件养虾池应有可靠的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的透明度为20~35cm,溶氧丰富,精养虾池应配备增氧机。虾池以长方形为主,东西向,长宽之比为2:1~3:1。虾池的面积以2000~3335m^2为宜。池水最深处不超过1.8m。虾池四周应有浅水平台或缓坡,以便于拉网收虾和清塘干池。进、排水口分设两头,并在进、出水口设置拉网。以防虾仔外逃或野杂鱼进入。  相似文献   

7.
《河北渔业》1991,(3):16-18
<正> 水色与虾池产量有密切关系: 1.红棕色或粉红色水主要为硅藻的大量繁殖所形成。其透明度约在25~35cm左右,是最佳的虾池水色,切不可更换池水改变水色。虾池若经常维持此色,则虾类健康、色泽鲜艳,一般每季每公顷可生产草虾6~15吨左右。然而硅藻(Biddulphia)繁殖为优势种时,可能发生疾病,其原因是藻体太大。累积于鳃丝上影响氧气之交换。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水,系因池中含有多量绿色藻类所致。其透明度随着绿色成份的增加而减少,即从淡绿色的70cm到浓  相似文献   

8.
秋季,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南美白对虾逐渐长成,虾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底,池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虾池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虾类的呼吸作用占耗氧量的比例并不大。池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体中本来不多的溶解氧消耗殆  相似文献   

9.
秋季,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南美白对虾逐渐长成,虾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底,池水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虾池中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虾类的呼吸作用占耗氧量的比例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正> 7月份气温上升,池水温度随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较小,此时为中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期,对虾保持快速生长的势头。 1 养殖中期 1.1 水色 7月份池水多为黄绿色,透明度逐渐达到30~40 cm,此时应停止施肥,注意水色不宜太浓,最好是“肥水清”、“肥而不腻”。水色太浓表示池水营养丰富,藻类繁殖快,易变化.不易保持稳定。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池水透明度以40~60cm为最佳。如果透明度低于30cm,在一周内虾就会出现黑鳃。当水色太浓时应加大换水量.同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1.2 溶解氧对虾耗氧量增加,池水中的其它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丁天宝 《齐鲁渔业》2002,19(12):8-8
一.观察透明度 对虾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一般应掌握在30~40cm左右。当透明度低于30cm时,应停止施肥,并适量换水;当透明度高于40cm时,说明浮游生物太少,应适当施肥。 二、观察水色 养虾池的水色是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表现,水中含有丰富的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时,水呈浅褐色或黄褐色。如果水色不正常或有异味,表示池水不正常,如:池水变成乳白色,是池内藻类大量死亡而细菌大量繁殖所引起;水色呈红褐色或鲜绿色,并伴有严重的鱼腥味,这可能是一些会产生毒素的甲藻类或蓝藻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如果刮风时池塘水面出现很多泡沫,是  相似文献   

12.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要注意水色,池水透明度、PH值、盐度和溶解氧量,按要求控制。还应定期消毒,投放有益生物(光合细菌、EM菌等)、白云石粉、石灰、增氧剂等。  相似文献   

13.
虾池赤潮盛衰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揭示了虾池赤潮在盛衰过程中池水溶氧、pH、PO_4—P 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中肋骨条藻和腰带光甲藻共同引起的虾池赤潮在全盛期的每日16:30左右可使池水中的溶氧量比未发生赤潮的虾池约高4mg/L,pH 值约高0.5;PO_4—P 含量于2:30左右达到最小值.8:3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水色的日变化则与赤潮生物的垂直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虾池水质和底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对虾养殖池水和底质,研究得到结果:虾池底质中有机质,硫化物和Eh随深度的变化,底质受残饵及对虾排泄物有机质污染,并与虾池养殖池龄有关,测定了虾池水质周日变化,下半夜水中溶解氧值最低。虾池水质在养殖过程逐渐下降,可能阻碍对虾生长,显示养殖存在自身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5年5-6月,对陕西临潼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池塘水体的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变化范围24.7~28.3℃,均值为26.4℃;pH值变化范围为7.67~8.70,均值为8.06;透明度变化范围34.5~57.5cm,均值为40.9cm;溶解氧变化范围5.25~13.10mg/L,均值为8.81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432~0.993mg/L,均值为0.733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63~0.110mg/L,均值为0.079mg/L。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氧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气废液肥水对水质指标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 、 水 色 急 剧 变 化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为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而远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水中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因为虾池水体中供虾体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进而导致池水造氧…  相似文献   

17.
虾池中生长的青苔是水棉、双星藻、转板藻等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在虾池内大量滋生蔓延,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破坏虾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造成池水透明度过大,阳光直射池底,青苔疯长,使水质变得更清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中浮游生物缺乏,影响贝类滤食。同时,青苔大量繁殖,覆盖池底,池底贝类会因此窒息死亡,鱼、虾、蟹等也会被藻丝缠住而影响其正常活动。随着水温的升高,青苔在池内泛起死亡,堆积在池底腐烂,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增加池水氨氮含量,降低溶氧量,容易引起养殖品种的缺氧,甚至中毒死亡,危害极大。因此,对虾池青苔必须及时防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使用漂白粉改善对虾池水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漂白粉的杀菌效果,对对虾毒性、对单胞藻和虾池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池水有效氛浓度为0.3~0.5×10(-6),不会对对虾和池内单胞藻造成危害,并可使氨氮含量降低,PH值增加,对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无明显影响。治疗虾病时,先使用漂白粉,然后投喂药饵,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内陆水产》2014,(8):80-81
2.3.3水质调控日本锦鲤对水质的要求不算高,pH值控制在6.5~8.5之间、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就可以使锦鲤健康快速地生长。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首先要避免池水受污染,即保障水源的质量,不能让受污染的水流入池塘;其次,要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40cm左右,透明度太大,鱼容易受惊吓,透明度太低,不容易看清楚锦鲤的摄食和活动,不便于巡塘观察。  相似文献   

20.
凡长有青苔的虾池,水瘦、透明度大,基础饵料生物难以培养起来,虾苗生长缓慢,若施加化肥(特别是尿素),青苔吸收其养分,生长速度加快,若下中、大雨,池水比重降低,几天内青苔时间就会布满整个池子。青苔多了不仅大量占据了池内水体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