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松山区进行了三年,经过对试验区内不同技术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整理了部分数据,试图为保护性耕作这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为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土壤学方面的参数和理论依据。2实验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试验区地处赤峰市东南部,松山区五三镇境内,属燕山丘陵区。气候特征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经过10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农民之所以钟情于保护性耕作,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直接受益者。山西省尧都试验区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区的小麦与传统耕作区相比,平均增产21.7%。特别是在大旱之年,增产效果更加明显。1999年6月~2000年6月降水量仅为328mm,试验区免耕小麦单产达2340kg/hm2,而传统耕作仅为1110kg/hm2,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110%。在探寻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时,农民们除了认可专家的结论以外,似乎还有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总结方式。潞城市的农民普遍认为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试验,论述了本地区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作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5日,山西省副省长梁滨在省农机局领导戴建功、许继光及临汾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对临汾市尧都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示范区进行了考察和专题调研。梁滨副省长详细了解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听取了尧都区农机局关于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情况的汇报,并与多年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了交谈。在现场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傅守正副主席关于发展自治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批示精神和云德奎厅长、林丹副厅长有关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布署要求,10月11日至15日,自治区农业厅农机局和自治区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我区中西部有关盟市旗县农机部门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对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山西省寿阳县景尚乡和城关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一期试验区和二期试验区及保护性耕作农机服务站,访问了农民,并同实施项目的农机部门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榆中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380mm左右,年蒸发量1406.8mm。全县总耕地7.07万公顷,其中旱地5.15万公顷,域内土壤水蚀、风蚀严重,降雨利用率低,春季干旱多风,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2003年被甘肃省农机局列为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县,3年来,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4hm2。经过3年的试验,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耕地面积560万亩,土地瘠薄,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年平均降水量500mm,无霜期150天,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种植的大田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昌图县的自然概况,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本地区防旱保产的最佳选择,阐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及其装备的合理选择。通过实地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依兰县为典型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3.2℃,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452h,年有效积温为2580℃左右,无霜期为125~135天。我县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十春九旱,春季风大,风多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降水充分,秋季凉爽降水少,冬季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10.
2003年,青海省湟中县作为“西北风沙源头区”,而成为青海省首批进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项目区平均海拔2650m,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凉干燥,自然植被覆盖率为20%~40%,农业生态和自然环境比较脆弱。年平均降水量360~650mm,且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表现为夏秋两季降水量大,约占全年的80%,冬、春旱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项目实施,4个项目核心区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面积6300hm2。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青藏高原冷凉地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项目技术体系在高原冷凉地区一年一作春小麦、甘蓝型春油菜的种…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昌图县的自然概况,提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本地区防旱保产的最佳选择,阐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及其装备的合理选择.通过实地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可以增收节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玉玲 《河北农机》2023,(20):70-72
本文利用1991~2022年松山区平均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松山区气象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2年来松山区平均气温以及春季、夏季、秋季平均气温均呈增加的变化规律,冬季平均温度呈减少变化趋势。松山区四季中年际间温差最大的季节为冬季,而松山区平均气温整体呈增温变化趋势主要是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气温变化共同造成的。1991~2022年松山区降水量变化大致表现为减少变化规律。松山区年内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干、湿季之分,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7.08%;春季次之,占年降水量的15.50%;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1.29%。近32年来松山区的年日照时数为增加的变化规律,四季日照时数分布比较均匀。松山区气温、降水以及日照的波动起伏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尤其是气温的上升会加剧农业病虫害以及气象灾害的发生,给农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东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应用,选择适宜山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规程,2002年省农机技术推广站与省农业厅有关处站,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西柴村农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小麦免耕播种的对比试验。一、试验区基本情况试验区浇水条件较好,中性土壤,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作业技术规范,分析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以及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机》2010,(8):66-66
农业部2010年保护性耕作第2期培训班暨2008年保护性耕作项目验收会于7月19日~21日在兰州举行,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江都市农机推广站参加的"水旱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新技术模式与机具试验研究示范"项目工作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16.
清原满族自治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起源于机碎茬整地技术.2002年该县出现了机碎茬原垄间耕作法,2004年开始探索保护性耕作试验模式,2007年示范面积达到3万亩,推广面积达到3万亩,设相应对比田,各生长期有观测记录,有测产报告及技术总结.试验区采用4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5年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出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和增产效益,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光热资源丰富,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全市总耕地面积54.9万hm^2,年种植小麦33万hm^2,复播玉米等秋作物20余万hm^2。该市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年均降水量550mm左右,水面蒸发量变化在1100~1300mm之间,干旱指数(蒸发量和年降水的比值)为2:1。陆面蒸发量在500~550mm之间,接近降水量。“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运城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试验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属于科研项目范畴的试验区,而是特指示范推广项目中的试验区.从山西省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澳大利亚落户于尧都区和寿阳县,经过5个年头的试验研究,又经历了5个年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已初步形成了以试验区为样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带"的雏形.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办好试验区的要求?如果说在山西省北部建立"杂粮保护性耕作带试验区"尚可理解的话,为什么在其他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方也需要办好试验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相似文献   

20.
旱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被称为世界农业的一次革命,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技术:它通过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可将土壤蓄水量从占降水量的19%提高到40%,作物产量成倍增加?其核心内容是:以机械化措施为龙头,在尽可能不翻动土壤的情况下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