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五”以来,山东省兖州市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990年以前,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科技网络不健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小麦生产水平在350kg/亩、玉米在400kg/亩左右徘徊不前。其后,由于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兖州得到推广应用,全市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特别是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近年来一些大型粮食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兖州,有力地推动兖州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广泛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从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农业科技的巨大作用。1949年小麦全国平均产量42.8kg/667m2,解放40年后,小麦平均产量达190kg/667m2,比1949年高4~5倍。河南小麦产量1949年44kg/667m2,1988年达240kg/667m2,现今可以达到500kg/667m2。当然,产量的提高与各级农业管理和科技推广部门的有效服务更是密不可分的。现就近几年周口市川汇区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取得的实效近年来,川汇区农林局以农技体系为依托,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业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留守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相对较低,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偏低、农业增效迟缓、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升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索。郫县是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通过3年的实施,郫县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对郫县3年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调查,并对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24):207-208
随着我国"三农"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健全。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尚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特性。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本文通过走访等形式,对龙江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龙江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思路,为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2012年,河北省定兴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续10年丰产丰收.2012年全县粮食面积7.05万hm2,平均单产522kg/667m2,总产达到55.23万t.其中小麦3.34万hm2,单产428kg/667m2,总产21.46万t;玉米3.4万hm2,单产606kg/667m2,总产31.2万t.2012年供给商品粮4.48亿kg.在粮食生产上,定兴县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强化组织领导,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2013年农业生产实际,为确保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县委、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措施,制定抓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实施意见,明确关键举措,把粮食生产列为年度工作考核任务.主要和主管负责同志带着任务、带着科技人员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相似文献   

6.
2012年,河北省定兴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续10年丰产丰收。2012年全县粮食面积7.05万hm2,平均单产522kg/667m2,总产达到55.23万t。其中小麦3.34万hm2,单产428kg/667m2,总产21.46万t;玉米3.4万hm2,单产606kg/667m2,总产31.2万t。2012年供给商品粮4.48亿kg。在粮食生产上,定兴县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强化组织领导,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针对2013年农业生产实际,为确保实现粮食生产十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抓手。唐山市是农业大市,但还存在农业科技 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 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农业科技推广服 务。最后提出了推进唐山市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项目连续3周年(1998~2001)在遵义市辖区的鲁班、三合、金鼎三镇片区旱地中实施,每周年实施3种间套作种植模式(①"小麦、绿肥、玉米、甘薯",②"小麦、绿肥、玉米、甘薯、荞麦",③"小麦、马铃薯、玉米、甘薯")合计面积754.873hm2,3年重复实施,累计实施面积2264.619hm2.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测产验收办法,再参照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项目区5种粮食作物产量测产的结果及各作物生产投入费用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项目3周年累计完成周年间套作复合种植模式有效使用面积2038.16hm2.5种作物平均周年粮食单产983.8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100.4kg/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399.2kg/667m2;平均周年增产率为40.3%;平均周年新增单位产值426.42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生产费104.11元/667m2;平均周年新增单位净产值322.31元/667m2.5种作物3周年粮食总产量3007.7127万kg,总产值4035.8320万元;3周年新增加粮食总产量864.3500万kg,总产值1303.6776万元,其中2000~2001年新增加总产量406.8803万kg,总产值596.0443万元;3周年新增总生产费318.2902万元,新增总净产值958.3874万元.5种作物单位生产投入产出比1∶2.66,单位新增净投产比1∶3.10.  相似文献   

9.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农业开发从以往单一的粮食生产向粮、经、饲、经多兼顾方面发展,特别是马铃薯生产得到长足壮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种植面积在不断加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总体生产水平还十分低下,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和发展。分析认为,应当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方可推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3年2264.62hm2大面积周年超高产,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360.3kg/667m2,面积经乘0.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0.7、0.65、0.55缩值系数处理后,保收面积2038.158hm2,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983.8kg/667m2,比项目区实施前3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增产40.3%,新增总产864.35万kg,新增总产值1303.6776万元,新增纯收益985.3874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3.10.项目合同终止年(2000~2001年),粮食复合单产1100.4kg/667m2、新增单产399.2kg/667m2、新增粮食总产量406.8803万kg、新增总产值596.0443万元,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1000kg/667m2的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宜旱地周年间套作的5种种植模式及甘薯、玉米杂交新组合和土壤施肥诊断技术.研究结果对提高占贵州耕地面积68%的旱地粮食产量、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吉林市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但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较低、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状,阐述了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取得的成效,并对未来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如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建立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的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度望江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在望江县进行了棉花"3414"肥效试验,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施用量分别为N:17.00kg/667m2,P2O5:7.20kg/667m2,K2O:13.4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种植面积7880hm2,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15.9%,其中播后上水3193.33hm2,旱育稀植4133.33hm2,旱播幼苗旱长220hm2,机械化育秧插秧333.33hm2。播后上水单产503.5kg/667m2,旱育稀植单产665kg/667m2,旱播幼苗旱长单产632.5kg/667m2,机械化育秧插秧单产672.5kg/667m2,全县平均单产591.9kg/667m2,水稻总产为6995.8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6.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使用了化肥,引进了技术,尤其是新品种的更新使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的发展,对于增加平罗县农民收入,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吉林市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但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较低、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已成为吉林市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会削弱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严重阻碍"四化"的同步推进.因此,加快推进吉林市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要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株洲县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粮食连续3年实现增产增收,蔬菜、瓜果等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业科技推广作为第一生产力功不可没。株洲县从4个方面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让农民收获了一份丰厚的科技红利。  相似文献   

17.
柘城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小麦高产创建面积0.33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8.3kg,全县6.46万hm2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达512.8kg,较上年每667m2增产3.1kg。全县粮食生产水平跨入高产行列,实现了由产粮大县向产粮强县的跨越,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一、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引导和支撑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上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等方面。为此,必须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如东县农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突出市场化发展取向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以来,农业增加值年均以11.5%速率递增,2011年突破50亿元.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水稻单产三度突破600kg/667m2,2007、2009、2012年三度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解读如东县农业发展现状,其成绩令人鼓舞,但要积极应对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仍需在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重塑与构造,也是如东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鲁山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鲁山县把秋粮高产创建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落实。在市局专家的指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化指导,落实措施,促使高产创建工作扎实顺利开展。2012年据县农业局专家验收,整体推进乡平均产量522kg/667m2,省级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667.9kg/667m2,市级万亩方平均产量656.2kg/667m2,重点千亩方平均产量688.6kg/667m2,百亩攻关田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