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膜平铺育秧容易产生膜面与畦面紧贴(贴膏药)现象,造成大面积烂秧,降低了成秧率,因此,选择适宜的隔离物是大面积推广地膜平铺育秧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从我县农村有丰富的油菜壳资源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于1989年早杂育秧期间,在文竹乡白源村进行了用油菜壳作隔离物的地膜平铺育秧试验。其方法是: 选择在肥力中等偏上、常年育秧的田块,播种后,在畦西撒上一层油菜壳作隔离物。然后铺上地膜育秧(以下简称地膜平铺育秧),以露地湿润育秧作对照,三次重复。供试组合为威优48,3月28日浸种,4月1日播种,5月1日移栽,秧田期定点观察。试验本田的肥水…  相似文献   

2.
在双季杂交稻亩产过吨粮研究中,如何解决杂交早稻的烂种烂秧、用种量大、育秧成本高和插后分蘖迟、难以确保一季亩产千斤以上所要求的苗数与穗数等问题,是我省栽培技术研究中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在总结常规早稻几种主要育秧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场地保温育秧,中苗带土移栽”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烂种烂秧,提高了成秧率,而且达到了省种、省秧田、省肥、省工、省成本和早熟增产的目的,使杂交早稻大面积一季过千斤。 一、场地保温育秧的试验结果 (一)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1.不同育秧方式小气候特点。场…  相似文献   

3.
针对过去父本育秧采用板田铺泥浆育小苗的缺陷,把旱育秧技术与移栽灵混剂相结合应用到父本育秧上,有效防止了播后烂秧和寄后死苗现象。同时通过旱秧稀寄,不盖膜,达到了秧苗分蘖早、分蘖多、栽后存活率高,加上栽培上适当密植,使父本总颖花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5.
岩棉隔离层水稻旱育秧,是水稻旱育秧方式的一项革新技术,经我扬科研站试验两年培青壮秧率在96.8%。1995年,我场11队继续承担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应用“岩锦隔离层水稻旱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经手工插秧与本田管理取得成功。1试验内容与方法1.1育秧及秧田管理试材选用岩棉和育秧专用肥及河沙,采用竹木大棚和竹弓小棚,秧田面积4lin‘。以上床隔离层常规旱育技术为对照,秧田面积182m‘,施用化肥、壮秧剂、敌克松等。秧田管理以旱育稀植育秧技术实施。试验品种为星稻6号。做廉:翻后搂碎整平,四周筑起10cm高与宽小埂。用农膜…  相似文献   

6.
湖南早稻育秧方法几经改进,逐步形成了目前薄膜水秧、大酋洗插为主的格局。但这种方法仍不免有烂种、烂秧现象,加上扯秧、洗秧、缚秧、运秧、抛秧和分秧几个环节的机械损伤,不仅成秧率低(一般在70%以下),而且插到大田以后有返青期,因而缩短了本来有限的有效分率期,使大田很难达到高产苗穗数,制约了早稻的单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水稻生产高效技术工程研究”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采用中苗带上移栽的方式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湖南省望城县开始有三个乡镇参加示范,面积共18.3hm2。结果,同一品种的中苗带土秧比…  相似文献   

7.
1993年早季,在安海镇芹柄村进行杂交早稻抛秧试验,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杂交早稻组合汕优016。 (二)供试材料采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农业实验厂出产的育秧软盘,每片460孔穴,亩需50片。秧田管理采用湿润育秧。 (三)试验方法:试验地为砂壤土,没软盘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手插、常规秧手插三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0.02亩。3/18播种,7/21成熟,全生育期12.5天。抛秧田亩抛2.04万丛,基本苗8.42万苗;盘秧手插田亩插1.98万丛,基本苗8.1万苗;常规手插田亩插1.96万丛,基本苗8.08万苗。大田施肥灌溉等田管均按常规管理。结果与分析 (一)秧苗素质考查杂交早稻软盘育秧,秧苗株高19.4厘米,比常规秧矮4.7厘米,单株绿叶数12片,单株带蘖数为2.82蘖,白根数为15.9条,茎基宽0.52厘米。  相似文献   

8.
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下称抛秧栽培),八十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试验成功,1992年5月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在黑龙江省海林县召开的全国水稻育秧新技术现场会上预计各地推广面积可能突破200万亩。当年晚季我省引进该项技术,在仙游、顺昌、尤溪三县试验、示范,主要结果如下。一、抛秧栽培与手插对比试验结果 1.早生快发。顺昌点调查,软盘秧白根率达87.7%,比水秧高29.7个百分点。移栽大田后没有返青过程,分蘖始期比水秧手插提早3天。仙游梅塘点观察抛秧的根部入土深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早稻、扩大双杂面积是当前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育秧难、用种量大是阻碍杂交早稻推广的一大难题。我县在多年的早杂推广中,着力改革育秧技术,由湿润育秧改为地膜湿润、板田育秧,继而总结推广了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新技术,使全县杂交早稻面积由1985年的4450亩,1991年扩大到76720亩,占早稻面积的70%,粮食连续七年夺得丰收。 一、模式及做法 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是集地膜湿润育秧、板田育秧、场地小苗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组合型育秧方法。其组合模式可概括为四句话:通气秧田的底子、营养土层的面子,地膜覆盖的架子,中苗带土的秧子…  相似文献   

10.
刘跃良  吴毅 《作物研究》1998,12(1):17-19
早稻种谷直播育秧是近十年来本地群众中自发运用的育秧方式。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早稻种谷直播与催芽播种相比,虽出苗不太整齐、成秧率偏低、全生育期略延长,但省工、秧苗抗逆性强。要运用这种育秧方式必须适当提早播期,坚持种子消毒,适当加大播量,搞好秧田管理。  相似文献   

11.
双季直播稻的技术关键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三熟制地区,早、晚稻采用直播栽培,已有一定面积.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双季直播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双季水稻直播使早、晚两季稻均省去了育秧、拔秧及移栽过程.使秧田面积减少,同时可多种一季因晚稻直播而省去的专用秧田的早稻,两季均采用直播,花工可以大大减少,效益明显提高。本文就双季直播稻的技术关键与应用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平和县地处闽南山区,倒春寒、秋寒危害频繁,1976、1979年受秋寒危害减产数千万公斤,80年代初、90年代初曾受倒春寒袭击,烂种烂秧严重。然而,从近年来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得到启示,水稻旱育稀植能使稻苗根旺苗壮,抗寒力强,早发性好,成穗率高,尤其有利于山区早季抗寒育秧和晚季早发避寒。因此,自1994年以来全县累计8.53万亩,累增总产315.9万公斤。现将山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总结如下。一、秧田期(一)早季注意把好六个技术环节工.秧地选择、培肥与整畦干上年冬季选择排灌方便的冬闲田,翻犁晒白后每分秧地施腐熟猪牛栏…  相似文献   

13.
肖中楷 《作物研究》1998,12(3):18-19
为探讨适宜于高海拔山区的杂交中稻育秧方法,1994年选用汕优647进行了当地旱育秧、薄膜水育秧和下山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可早播、早插、早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是高海拔山区种植杂交中稻最好的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大苗秧高产栽培技术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杜文建所长等人针对稻—麦(油)两熟制地区,水稻栽培长期存在低温烂秧,立枯病、青枯病死苗,早播不能早插等矛盾,在日本“旱育小苗稀植栽培技术”原理的启发下.研究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可分为生理烂秧和传染性烂秧。在生产中可通过适期播种、采用温室和薄膜育秧、选整好秧田、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等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水稻包衣种子不同的浸种育秧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包衣种子早育秧的成秧率、秧苗素质、产量明显高于水秧,其主要是通过提高667m^2,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的,而直播、浸种露白、浸种催芽三种浸种方式总体上差异不显著,即水稻包衣种子既可直播,也可浸种到露白或催芽。  相似文献   

17.
将乐县1996年种植烤烟3333.3hm2,其中双季稻田2333.3hm2,共需烟后稻秧地233.3hm2以上。利用烟沟培育水稻秧苗,所节约的秧地,种一季早稻,可增产粮食122.5万kg。为此,进行烟沟旱育秧技术试验。一、试验设计试验在县农科所烟田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处理A为播期,A1(5月25日),A2(5月30日),A3(6月4日);副区处理B为播量,B1(50g/m2),B2(759/m2),B3(100g/m2)。秧田不设重复,秧地小区面积3m2,大田小区面积20m2,以5月25日播种的常规湿润秧为对照,三次重复。供试组合为特优70,移栽期7月2日。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烟后稻塑盘旱育秧,它具有出苗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抛栽后表现发根力强,分蘖发生早,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的优势特点。在育秧技术上应掌握培肥、精播、细管、化控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甬优538、甬优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多效唑水育秧(T1)、重多效唑水育秧(T2)和轻多效唑旱育秧(T3)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超秧龄机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苗高、生物量受到抑制,成秧率变高,漏秧率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机插后2个品种的抽穗期均推迟,甬优538 T2、T3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甬优9号T2、T3处理的产量低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20.
这一模式是利用边际效应,提高成熟度的安全成熟、高产、省工、低成本、高效益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1利用大穗型或分蘖率高的穗重型品种:如通35、通36、五丰一通207、丰选2号等。2旱育稀播有壮秧:稀播是培青壮秧的前提,也是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核心,秧苗的壮度直接影响插秧作业、插后成活率、插秧密度、分美及茎杆粗细、出相的早晚、穗粒的大小等(见表1)。根据品种的早晚,秧田日数,插秧的时期,产量目标,来确定不同的播种具,目前稀播所采取的播量范围是50—1509/m’(1600-4200粒/m2),不同秧龄天数的播量标准大致如表2。3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