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鱼类出血病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 (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 ),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一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 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 2月底至 11月底,水温在 9~ 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2.
张宏振 《齐鲁渔业》2006,23(2):44-44
近年来,淡水鱼类的出血病多为细菌性出血病,是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的鱼种类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涉及的鱼类有鲤、鲫、草鱼、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流行季节几乎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重病鱼池可以导致“全军覆没”,近两年该病在我地区发生的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淡水鱼类出血病主要分为细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在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远远高于病毒性出血病(如草鱼呼肠弧病毒出血病等),所以本文重点就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作浅析。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危害鱼类有鲤鱼、鲫鱼、团头鲂、鲢鱼、鳙鱼、草鱼、黄鳝等多种淡水鱼类,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此病,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底,水温在 9—36℃之间,尤以水温在 28℃…  相似文献   

4.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预防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重在预防,提倡推广健康的养殖模式,加强养殖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更是如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而只有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选放健康苗种、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下面简单介绍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防与控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重在预防,提倡推广健康的养殖模式,加强养殖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更是如此,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而只有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选放健康苗种、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下面简单介绍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6.
一、暴发性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广、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1991年在我国主要养殖区开始流行,危害的鱼种类有异育银鲫、白鲫、鲫、团头鲂、鲢、鳙、黄鳝、加州鲈、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水温9~36℃均有流行,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高发。发病严重的鱼场发病率高达100%,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春季水温开始上升,过了冬的鱼类逐渐开始摄食,活动力增强。但是,一些淡水鱼类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殖,其中,斜管虫就是其中一种。近来,一些常见淡水鱼类例如:桂花鱼、草鱼和淡水白鲳等经常出现斜管虫病,该病发展很快,死亡率很高,如不及时控制死亡率超过百分之八十。由于在冬季鱼类活动力差,斜管虫在鱼鳃部缓慢繁殖,虫体活力也不强,并不表现出症状,但水温一上升,病鱼就开始出现体表粘液增多,鳃部有一些泥巴粘物的症状,在池塘边慢游,解剖鳃部镜检,能看到大量斜管虫活体,即可诊断为斜管虫病。  相似文献   

8.
鱼类出血病的防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在我国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发生,发病死亡率高,是淡水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9.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自从在我国出现以后,已成为危害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具有死亡率高、病程短、易复发,在同一季节大面积流行等特点。特别是高温鱼类生长的旺季流行性更强,危害更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此病的诊治,防止给渔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一、病原体根据鱼类诊断学报告,感染该病的主要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但在临床检验中还发现与其它病原体共同感染的病例,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温和气单胞菌、弧菌等。这类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池塘环境好、鱼体抵抗力强时,病原体虽存在于水体中也不会发病;池塘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0.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 1993年首次出现淡水暴发鱼病 ,开始发病水面较少。最近几年发病水面扩大 ,死亡率较高 ,给渔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0 0 1年我市发病水面达 6 0 0 0余亩 (其中池塘 2 0 0 0多亩 ,水库4 0 0 0多亩 ) ,死亡养殖鱼类超过 10 0 0 0公斤 ,损失超过 10万元。 2 0 0 1年我们对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方法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1 发病季节及病状我市 2 0 0 1年从 5月 6日到 9月 2 9日陆续都有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出现 ,发病水体水温均超过2 0℃ ,开始在池塘发病 ,到 6月份在水库中出现该病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病鱼鳃盖 ,胸…  相似文献   

11.
聂永佳 《内陆水产》1996,21(6):22-22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鱼病。笔者着重调查了本县该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初步分析了病因,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简况1.1发病特征1.1发病鱼类品种:主要危害鲢、鳙、...  相似文献   

12.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一些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了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因为集约化养殖,导致鱼类肝病大量爆发,加上用药不合理,而肝病的某些症状,与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类似,以致人们将其与出血病混淆,导致误诊,从而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赵来 《科学养鱼》2012,(10):56-58
2012年6月以来,江苏省新沂市的有些鱼塘发生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造成鱼类死亡,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地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血,鳃淤血或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免疫是防治鱼类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品化学药物残留以及病原耐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烂鳃病、鳗鱼弧菌病、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等已通过使用疫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今后,随着相关研究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4,(10):54-54
<正>进入10月份,山东大多数养殖品种陆续收获上市。做好本阶段的病害防控工作,是今年渔业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一、病情预测1.淡水鱼类:草鱼、鲤鱼、鲫鱼等易发生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疾病,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类易发生肠炎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3,(3):32-32
1月,浙江省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大宗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诊断与生物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全年均能发生,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流行,在冬季时有发生。总结了多年来发生在苏北、鲁南、河南等地流行于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上旬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和发病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鲫鱼的鳃出血病频繁发生,水产养殖户一旦不注意,这种病的危害非常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该病的防治方法。-、病原鲫鱼鳃出血病的病原是疱疹病毒(Cy HV-2),鲫鱼感染后鳃部动脉血管发生病变。二、发病原因1.水温一般在26~28℃时该病呈暴发状态,有  相似文献   

20.
白鲢细菌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发生和流行的一种新鱼病。该病来势凶猛、流行期长、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危害。今年6月,我市城郊池塘首次发生白鲢细菌性出血病二例,其损失之大,鱼类死亡之多均属罕见。现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