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通过对金叶刺槐进行嫩枝扦插试验,以探讨最佳扦插基质、插穗规格、最适宜生根剂浓度及最佳处理时间,结果表明:金叶刺槐可以采用嫩枝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最佳技术方案是:用蛭石或珍珠岩作扦插基质,插穗带4~5片叶片,插前用ABT生根粉进行催根处理,浓度为100mg!L-1,处理时间6~8h,插后加强管理,调控好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  相似文献   

2.
根据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难的特点,采用不同种类外源激素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其对扦插生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对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生根特性有一定的影响,NAA、IBA和ABT3种激素处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能显著提高插穗的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成括率。不同激素处理之间对硬枝扦插生根特性没有显著差异,嫩枝扦插差异...  相似文献   

3.
四倍体刺槐嫩枝插穗生根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倍体刺槐嫩枝插穗扦插前和扦插后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在插穗的切口处有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产生根原基;(2)四倍体刺槐嫩枝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原基源于髓射线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以刺槐当年生嫩枝插条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探讨扦插基质、无性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刺槐插穗生根的影响及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扦插生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因素对生根指标的影响排序为:无性系激素浓度激素种类,其中无性系山农选3号、用1 500mg/L的IBA处理刺槐插穗基部的愈伤率达到86%,生根率达到75%,平均根长达到8.10cm,最大不定根长达到10.85cm,生根效果指数为4.42,为处理组中最优组合;(2)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PPO、POD和IAAO先增加再降低,在根源基诱导期最大,而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酶活性增加和降低的幅度;(3)插穗酶活性对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排序为,IAAOPPOPOD。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刺槐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不同的剪切方式及不同的激素处理对四倍体刺槐进行了夏季带叶嫩枝扦插试验 ,同时与普通刺槐和速生刺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径切能明显促进插穗生根 ,激素IBA的处理效果较ABT生根粉和 91 1生根素好 ,而且四倍体刺槐本身的生根能力较普通刺槐和速生刺槐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扦插基质、促根剂及其浓度和插条类型等因素对金叶刺槐插穗生根率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金叶刺槐插穗生根的主导因素是促根剂种类,其次是枝段部位和扦插基质,促根剂浓度的影响较小。金叶刺槐扦插较好的处理为:以混合的珍珠岩、泥炭与蛭石(体积比1∶1∶1)为基质,选用嫩枝中段插条,在IBA500mg/L中浸泡2h,扦插生根率可达82.19%。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扦插基质、促根剂及其浓度和插条类型等因素对金叶刺槐插穗生根率和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金叶刺槐插穗生根的主导因素是促根剂种类,其次是枝段部位和扦插基质,促根剂浓度的影响较小。金叶刺槐扦插较好的处理为:以混合的珍珠岩、泥炭与蛭石(体积比1∶1∶1)为基质,选用嫩枝中段插条,在IBA500mg/L中浸泡2h,扦插生根率可达82.19%。  相似文献   

8.
以3月龄柚木嫩枝为材料,采用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三因素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对柚木扦插育苗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扦插育苗效果明显存在差异,7029无性系的生根率和株高均极显著高于7514无性系(P 0.01);三因素中生长调节剂种类对插穗生根影响最大,尤以IAA扦插育苗效果最佳,生根率、根生物量、叶面积和株高均优于另外两种生长调节剂;3种扦插基质中A3的生根率、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均优于基质A1和A2,在叶面积和株高方面基质A2最优;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插穗生根率以及根系生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选出处理4(基质A2+生长调节剂NAA+浓度200 mg/kg)为7029无性系扦插育苗效果最佳的组合;处理9(基质A3+生长调节剂IAA+浓度200 mg/kg)为7514无性系扦插育苗效果最佳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外源激素对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生根特性有一定的影响,NAA、IBA和ABT三种激素处理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能显著提高插穗的愈伤组织形成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笃斯越桔的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笃斯越桔嫩枝及硬枝扦插,用生根剂处理插穗,在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笃斯越桔扦插用河沙作为基质最好,生根剂ABT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越桔嫩枝扦插以ABT 1mg/L、NAA 1mg/L和IBA 1mg/L效果最佳。笃斯越桔嫩枝扦插比硬枝扦插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区域化试验中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2年生3个四倍体刺槐无性系和1个普通无性系的生物量调查和对比,发现四倍体无性系对西北环境的适应性较好,其生物量均超过了当地普通刺槐,这表明,其作为再生型土本饲料在生态条件较差的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由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比较发现,土壤因子对刺槐生长有较大影响,其中较为显著的是水分供给条件。  相似文献   

12.
提高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试验,提出应用抗旱造林粉、壮苗深植、截干修枝等措施可明显提高四倍体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离体培养挽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变异丰富、具有重要遗传育种价值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自然败育率很高,研究其离体培养挽救技术具有重要的遗传育种学意义。以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为材料,进行了其离体培养促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胚珠的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花后30 d,萌动率47.7%;胚珠的适宜萌动培养基为Nitsch 6-BA 0.5 mg/L IBA 2 mg/L GA30.5 mg/L;筛选出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得到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8.6%,并初步诱导出了不定芽;愈伤组织切片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幼胚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以内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刺槐是我国从韩国引进的新品种,具有速生、枝密、叶大等特点,有一定的抗旱、耐盐、耐贫瘠、抗风沙能力。由于引进的刺槐繁殖材料少,抗病虫害能力低,因此在短时间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的基础上对其抗病害的转基因工程研究是必要的。本实验即对刺槐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展开研究,并结合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定农杆菌介导的刺槐转基因工作中的最佳抗生素为头孢菌素,其最佳使用浓度为200mg/L,为下一步转基因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倍体刺槐生态饲料林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倍体刺槐是近几年培育成功的刺槐新品种,它不但保持了普通刺槐的原有属性,同时又具有很多新的特性.通过对四倍体刺槐生态饲料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密度对苗木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采割量影响显著.以每667 m2定植3 300株枝条采割量最大;四倍体刺槐2号和5号与普通刺槐相比,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高,灰分含...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刺槐是优良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2008年,通过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对当地生态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大于85%,3年生平均树高4.05 m,胸径4.95 cm,优于当地普通刺槐,适宜作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引种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速率日变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与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四倍体刺槐和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倍体刺槐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0:30左右;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②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③四倍体刺槐的光合能力>刺槐。④四倍体刺槐与刺槐的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⑤刺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四倍体刺槐。  相似文献   

18.
谷俊涛  杨敏生  李雁鸣 《林业科学》2006,42(11):138-145
等位酶(allozyme)是同工酶的一种,是同一基因位点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的一种酶的不同形式,是结构基因编码的产物,遗传和表达遵循孟德尔定律.通过一定方式的电泳,从酶谱上可以分析、识别出编码它们的等位基因,再统计出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便可进一步计算出群体的各项遗传学参数,从而了解一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王中仁,1996).对一个物种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该物种的地理变异模式、遗传多样性等,并提供为该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沈浩等,2001;金燕等,2003).等位酶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基因丰富程度以及栽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树木种源群体遗传变异模式等(车永和,2003;甘四明等,1998).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