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植物的配置和公园内部景观的营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系湿地公园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湿地公园功能性的实现,本文就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相关问题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公园是改善城市环境,给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地走访取材,结合滨水区特色节点加以分析,主要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对湿地公园的主要驳岸处理加以分析探讨,细致研究滨水区植物配置手法,同时,对湿地公园滨水区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建设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重点,不仅需要满足湿地保护要求,而且还应该保证城市公园基本性能,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结合植被生长状况,全面分析此地区历史文化,以便于选择更具代表性植物景观,从而营造具备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本文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提高城市整体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域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中的重要部分,关乎整个公园的功能和特色体现。文章以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湿地公园为例,浅析水域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功能及设计思路等,为湿地公园水域植物配置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园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科学而合理的配置公园内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姿态、高度、质地、季相变化等,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因此,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越来越重视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本文对某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阐述,还提出了北方公园植物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资源保护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湿地资源的保护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面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东营市森林湿地公园为例,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要点,探究因地制宜的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以南充市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公园中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结果表明,南充嘉陵江湿地公园内现有各类植物共计68种,其中乔木33种,占48.5%;灌木14种,占20.5%;地被、水生类植物21种,占30.8%;该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形式以混合式为主,通过乔灌草的搭配种植来营造景观空间层次感;在配置手法上多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片植等。研究可为类似地区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和配置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鸟类以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境。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城市湿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切入点,以鸟类保护为基础,针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出鸟类友好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同时,通过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内园林植物的调查分析,从园林植物的种类、配置手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具体分析它们在湿地公园中所呈现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效果,最后总结出海东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地区湿地公园景观的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台旖  区智  方敏 《现代园艺》2023,(2):100-102+105
湿地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除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外,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不仅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本研究论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相关知识,以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湿地公园内植物物种的选择和植物景观配置方式,探讨湿地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营造,探索符合当地湿地公园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的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集合自然景观及生态旅游两大特点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现阶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生态和物质性这一基础层面,而是要结合互动性,使得湿地公园能够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景观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董美坤 《花卉》1991,(收录汇总):136-138
为解决城市湿地的水生植物配置问题,以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进行了探究,提出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结合湿地公园种植条件与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运用视觉心理理论和植物生物学知识等,进行景观效果设计,提出高质量的植物配置与种植方案,以实现生态功能性与美观性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湿地的评价研究是当今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研究西安市灞河湿地公园一期湿地植物配置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景观效果。结果表明:西安市灞河湿地公园所选用的植物在西安地区生长基本良好;所选湿地植物的颜色、质感、形态搭配合理,营造出的湿地景观独特而美丽,同时,选用的芦苇、菖蒲等植物还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对保护灞河湿地公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整理研究相关学术资料可知,湿地公园为特定区域内借助人工手段保护或修复现有湿地现场的生态类项目,属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系统,同时重视展示宣教等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起到科普教育等作用。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理念进行生态规划并开展景观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湿地公园的功能与价值。所以,主要通过阐述国家湿地公园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然后提出其生态规划思路和景观设计方法,希望可以给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及景观设计提供比较合理的建议,以此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类项目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湿地营造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湿地的特殊地域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植物的品种、配置手法以及在共生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效应,使整个湿地得到最大的保护,发挥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董杰  邹丹  安明 《北方园艺》2012,(2):104-106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现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以广府古城环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利用,并提出"保护与传承、修复与再生、置入与创新"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湿地公园是保障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湿地公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探讨了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和方法,旨在为湿地公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是公园入口空间不可忽视的元素之一。文章以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荔枝公园为例,通过实景图和植物配置平面图,联系各城市公园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公园入口的植物配置,可供相关植物景观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杨斌 《花卉》2020,(8):160-161
湿地公园对于植物的配置规划需要与生态学的原则相符,在其基础之上对植物进行相应的配置以及规划,以便使植物景观更加自然,营造出理想的景观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