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醇钠-甲醇、氢氧化钾-甲醇、浓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4种甲酯化试剂的浓度、用量及甲酯化时间和温度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以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RT-2560(100m×0.25mm×0.2μm)毛细管柱为基础的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C18:1-9t,C18:1-11t,C18:2-9t,12t和C22:1-13t 4种反式脂肪酸的最小检出浓度在0.77-4.08 mg/kg之间。4种反式脂肪酸不同添标浓度回收率为98.44-101.23%,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差在0.22%-1.31%之间,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武汉部分小型市场散装食用植物油和一些餐馆的废弃油脂,以所含脂肪为基准,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12%-0.25%、3.63%-6.58%。表明天然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但油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大豆5种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脂肪酸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改良的籽粒直接甲酯化法和豆粉直接甲酯化法3种方法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分析大豆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籽粒直接甲酯化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低世代的单籽粒或半籽粒的样品量...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截止2008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发布了有关名茶的国家标准有:GB/T19698《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代替GB19698-2005)、GB/T22109《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22111《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1824《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上述四个新发布的中国名茶国家标准定于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释放负离子红麻纤维汽车内饰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和低熔点聚酯为原料,添加负离子整理剂,制成了可释放负离子的汽车内饰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负离子工艺参数,其负离子整理剂浓度为500g/L,浸渍时间为20 min,浸轧次数为2次.应用SPSS分析软件中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各因素对负离子释放量的效应关系,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寻优得较优工艺参数为:热轧温度168.9℃,热轧时间5.3 min,热轧压强5.5 MPa.利用上述工艺制得红麻汽车内饰材料的负离子释放量为1480~1690个/cm3,达到GB/T18809-2002和GB/T 8170-1987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新闻集锦     
《中国稻米》2010,(1):76-76
<正>●稻谷(米)等10项粮油国家标准2009年12月1日和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10项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其名称和实施日期如下:[1]粮油检验稻谷粒型检验方法(GB/T 24535-2009),2009-12-1;[2]粮油检验大米颜色黄度指数测定(GB/T 24302-2009),2010-1-1;[3]粮油检验碎米检验法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香草兰净油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工艺条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香草兰净油得率进行探讨,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6.91 min,萃取功率253W,萃取溶液石油醚:正己烷=2.8:1(V:V),得率5.18%.匹配度达90以上的化合物有25种,其中脂肪酸、醛类及酯类含量较高,主要有亚油酸(23.17%)、月桂酸(0.07%)、肉豆蔻酸(0.24%)、十五烷酸(0.28%)、n-十六烷酸(5.43%)、9,12-十八烷二烯酸乙酯(5.30%)、棕榈酸甲酯(0.09%)、香兰素(12.6%)等.该净油具有浓郁独特的香味,优选得到的工艺可提高香草兰净油得率.  相似文献   

8.
张莉  方洪钜 《茶叶》1995,21(3):38-41
本文建立了国宾茶中脂肪酸的分析方法,以Silar 10C为固定液相,FID为检测器进行了茶叶中脂肪酸甲酯化后的GC分析,鉴定茶中六种脂肪酸并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了这些成分提取方法,甲酯衍生化方法及测定条件,此法分离度佳,稳定性及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9.
正《茶叶科学》参考文献格式参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格式。以下为部分实例。期刊类[1]朱旗,施兆鹏,任春梅.绿茶香气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J].茶叶科学, 2001, 21(1):38-43.Zhu Q, Shi Z P, Ren C M. Studies on the different aroma making methods of green tea aroma [J].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01, 21(1):38-43.硕博士论文[2]王俊翔.零售商商店形象、广告投入与自有品牌溢价支付意愿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7.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