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试验,研究植物群落对载畜率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盖度、高度和密度在低载畜率和中等载畜率下保持较高水平;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短花针茅生长;随着载畜率的增加,植物群落现存量下降;短花针茅草原适宜的载畜率为1.7~2只羊/hm2/半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的时空变异性特征及差异,本研究于2020年7—9月以荒漠草原建群物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照(无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等不同载畜率下的短花针茅出现频率、种群多度、相对多度及其时空变异性,并运用地质统计学软件进行平面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大,短花针茅种群多度增加(P<0.05),但群落总多度随载畜率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9月时,与对照相比,放牧造成短花针茅种群变异性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月份间短花针茅种群变异性无显著差异;通过对7月与9月的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进行平面模拟发现,在9月时,与对照相比,放牧造成短花针茅种群分布相对均匀,使得其种群变异性降低。综上,在长期放牧过程中,短花针茅种群趋向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正>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  相似文献   

4.
短花针茅草原五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活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了5个不同载畜率水平进行的绵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活重均以10月份为最大,中等载畜率有利于棉羊生产;随着载畜率增大,单位面积的绵羊增重逐渐增加,单个绵羊的增重逐渐减少,两者的交点为绵羊生产的适宜载畜率,即每半年2.2只羊/hm^2。  相似文献   

5.
目前物种的相对多度与种间关系的内部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仍不清楚。为探讨植物群落物种间关系强度的多度不对称性及其对载畜率的响应,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对照、轻度、中度及重度放牧下群落物种的多度及其频率。结果表明:随载畜率的增大,物种数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载畜率下同分布指数CO均存在明显的多度依赖性;常见种(如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及刺穗藜(Chenopodum aristatum))对其他物种的作用强度普遍较强。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及刺穗藜的作用强度均高于其二者对短花针茅的强度,表现出种间强度的不对称性。此外,放牧使得短花针茅对无芒隐子草的作用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使得无芒隐子草对短花针茅的作用强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因此,物种间存在多度的不对称性,而放牧进一步造成其物种间作用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种群的表型功能性状(株高、单株重、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元素类功能性状(叶片N含量、叶片C含量、叶片C/N)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短花针茅种群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短花针茅种群表型功能性状指标逐渐降低,重度放牧显著低于对照(P0.05);载畜率对短花针茅种群叶片C、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中度放牧区C/N显著低于轻度放牧(P0.05);可塑性指数PI值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变大;叶面积是短花针茅响应放牧干扰最显著的指示性状。  相似文献   

7.
短花针茅草原五个载畜率水平绵羊活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5个不同载畜率水平进行的绵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绵羊活重均以10月份为最大,中等载畜率有利于绵羊生产;随着载畜率增大,单位面积的绵羊增重逐渐增加,单个绵羊的增重逐渐减少,两者的交点为绵羊生产的适宜载畜率,即每半年 2.2只羊/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区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及生物量资源分配对载畜率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在轻度放牧区最佳,不放牧区的植物群落结构优于重度放牧区。2005年降水量(156.8mm)较低,冷蒿、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盖度、高度及地上现存量显著低于2004年(P<0.05),且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从生物量资源分配可看出,冷蒿主要通过营养繁殖来竞争资源,其茎、叶和根的资源分配受载畜率与降水量双重因子的调配,对茎、叶的资源分配在轻牧区较高,且随载畜率增大对根系的资源分配逐渐增大;而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采用相同的生存策略适应载畜率变化,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对其根系的资源分配高于茎、叶。  相似文献   

9.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连续放牧14a的随机区组试验平台上,设4个载畜率水平,分别为0(对照CK)、0.91羊单位/hm~2·半年(轻度放牧LG)、1.82羊单位/hm~2·半年(中度放牧MG)和2.71羊单位/hm~2·半年(重度放牧HG),研究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分蘖特征及根、茎基中贮藏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度放牧下短花针茅茎基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分蘖数显著增多;分蘖数与茎基粗蛋白质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2=0.17,P0.001);各处理下,短花针茅茎基贮藏养分含量均高于根系。短花针茅于茎基中贮藏较多粗蛋白质,促进分蘖,减少过度放牧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建群种空间异质性在不同载畜率下的变化特点和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短花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方差函数、分形维数和克里格差值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异质性随载畜率的增大呈增大趋势。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表现结果的影响过程存在差异;中度放牧(MG)处理区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除结构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外,放牧家畜的随机性牧食行为也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11.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群的盖度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无芒隐子草盖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栉叶蒿盖度在7月份、8月份分别以中度放牧区和轻度放牧区最大;短花针茅、冷蒿、阿氏旋花、细叶葱、木地肤随载畜率增大高度下降明显,猪毛菜高度在四个载畜率下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植物群落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重度放牧与不放牧、轻度放牧有显著差异;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建群种、优势种地位改变不明显,但一年生的猪毛菜重要值增大,在重度放牧区达到最大并占据优势地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以轻度放牧区最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不放牧,且不放牧与轻度放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测定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的平均叶长(LL)、平均茎长(SL)、单叶质量(LWE)、总叶质量(TLW)、总茎质量(SW)、单叶面积(LA)、总叶面积(TLA)、比叶面积(SLA)、株高(PH)、基丛径(BD)、地上生物量(AB)、茎质量/叶质量(SLW)等性状指标,探讨短花针茅的茎叶功能性状对不同载畜率的响应。结果表明:短花针茅的BD、LWE、TLA、PH、LA、LL等性状在不同载畜率下差异显著(P0.05);BD、SLW、TLA、SL、SW等为放牧响应的敏感性状,LL、AB、SLA、PH、LA等为放牧响应的惰性性状;短花针茅生物量与PH、BD、LL、TLW等性状间显著正相关(P0.05),短花针茅的PH、LL和SL性状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P0.0001)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1996 ̄1997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研究2岁杂种羯羊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的净重复一。结果表明,1996年5个载畜率处理地上净生长量与对照区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性生长。在1997年干旱年份,当载畜率小于2.0只羊/半年/hm^2时,放牧区地上净生长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表现等补偿性生长。当载畜率大于2.0只羊/半年/hm^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长期不同载畜率(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放牧样地,通过群落调查探讨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以及主要伴生种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随载畜率增加而降低,在HG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载畜率下,4种植物均为聚集分布的格局;随载畜率的增加,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聚集强度降低,生态位变宽,冷蒿和银灰旋花的聚集强度提高,生态位变窄;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随载畜率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种间竞争作用加强,而冷蒿和银灰旋花之间或二者与短花针茅或无芒隐子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均降低。综上,放牧改变了4种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随载畜率增加,群落中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冷蒿和银灰旋花在群落中的地位减弱。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区放牧的方法,对不同载畜率处理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确定最适宜的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载畜率和过低的载畜率都不利于草地群落的正常演替,载畜率为1.8只/ha处理有助于维持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 4个放牧强度,载畜率分别为每公顷每半年0、0.93、1.82和2.71个羊单位,结合变异分析和多重分形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伴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轻度放牧除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复杂性降低:生态位宽度几乎没有变化,空间分布由聚集状态转为均匀状态,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大;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最为复杂:生态位宽度降低,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最明显,个体间的竞争强度最小。无论放牧强度如何变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以大概率子集空间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载畜率分别为每公顷每半年0、0.93、1.82和2.71个羊单位,结合变异分析和多重分形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伴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轻度放牧除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复杂性降低:生态位宽度几乎没有变化,空间分布由聚集状态转为均匀状态,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增大;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最为复杂:生态位宽度降低,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最明显,个体间的竞争强度最小.无论放牧强度如何变化,短花针茅植物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是以大概率子集空间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植被、家畜增重和载畜率的关系,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开展了4种载畜率处理,分别为:对照(0羊hm~2/a)、低载畜率(0.91羊hm~2/a)、中载畜率(1.82羊hm~2/a)和高载畜率(2.71羊hm~2/a)的随机区组试验,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出现了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2)载畜率增加使得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虽然低载畜率处理下的香浓维纳指数显著高于中载畜率和高载畜率处理组,但与对照处理组相比没有差异(3)中载畜率处理时家畜的公顷增重达到最大,而个体增重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郑佳华  高峰  张峰  张彬  赵萌莉 《草业科学》2022,38(9):1745-1752
热值能够衡量植物体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还原糖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给植物供能,二者对植物返青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载畜率水平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及干物质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下降,且重度放牧较围封显著下降(P<0.05);2)在不同月份之间短花针茅叶片热值和干物质重的变化一致,均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加(P<0.05),而叶还原糖含量先降低再升高;3)叶片热值与干物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叶还原糖与干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草地中的能量向短花针茅中移动,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有利于维持和改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热值能够衡量植物体光合作用能力的强弱,还原糖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给植物供能,二者对植物返青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载畜率水平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叶片热值、还原糖含量及干物质重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下降,且重度放牧较围封显著下降(P 0.05);2)在不同月份之间短花针茅叶片热值和干物质重的变化一致,均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加(P 0.05),而叶还原糖含量先降低再升高;3)叶片热值与干物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01),而叶还原糖与干物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研究结果表明,围封有利于草地中的能量向短花针茅中移动,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有利于维持和改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