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2.
苏南杉木当地单株选优与种源选择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的遗传改良应以种源选择为主。先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组成育种原始群体,再从优良种源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建立嫁接种源种子园。然后,根据后代表现挑选最优亲本建立第一代生产性种子园,或直接引进优良种源经鉴定的优良单株无性系,建立一代性种子园.这样优树子代才能有效地提高选种的效益,而从当地种源杉木中选优,建立种子园意义不大,优树子代多表现不良。  相似文献   

3.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34-137
杉木的遗传改良应以种源选择为主,先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组成育种原始群体,再从优良种源群体中选出优良单侏,建立嫁接种源种子园,然后,根据后代表现挡选最优亲本建立第一代生产性种子园,或直接引进优良种源经鉴定的优良单株无性系,建立一代半种子园,这样优树子代才有有效地提高选种的效益,而从当地种源杉木中选优,建立种子园意义不大,优树子代多表现不良。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杉木种子园病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的病虫害调查,初步确定危害杉木主要虫害为: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ociatus)等8种,以第一种危害最为突出。主要病害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落叶病、杉木黄化病等,以杉木炭疽病为害为主。对两地杉木种子园不同坡向、不同株行距的感病指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其结论为不显著,而不同种源感病指数有一定差异。并提出了防治杉木种子园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杉木改良代种子园材料选择及建园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林业科技》1994,21(4):1-4,9
通过20多年的研究攻关,杉木种源、优树、家系、无性系选择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良种基地建设已由初级种子园向改良代种子园过渡。本文总结了种源、1.5代、2代及双系种子园的材料选择及种子园建设的主要技术,对促进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推广杉木良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嫁接7年生的杉木1.5代种子园无性系球果进行年龄段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园母树球果分布较为密集Ⅲ、Ⅳ、Ⅴ和Ⅵ4个年龄段,占7个年龄段总球果数的78.8%,其中Ⅳ年龄段结实量最多,其着果比例为23.2%。(2)杉木无性系年龄段着果量变异由无性系的遗传因素和种子园的地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平均变异系数无性系间为53.7%(38.9%~75.2%),无性系内分株间为59.2%(6.7%~  相似文献   

7.
对两次杉木金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223%。材积最大种源为种源的2-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杉木种子园开花结实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攸县、资兴、靖州、江华杉木种了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长期积累的无性系开花结实监测资料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园地、园内不同小气候,不同种源、不同无怀系花期和结实差异显著,光照、水肥条件是影响种子园结实的主导环境因子。该研究对指导湖南省杉木种子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9.
杉木改良代种子园遗传组成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应用杉木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对杉木第一代(初级)种子园作遗传疏伐建成改良代种子园,能有效地改变种子园的遗传组成,并使遗传加性效应得到更大的提高。建成的改良代种子园优良无性系及其母株占有率达90%以上,同时保留有较宽的遗传基础。改良代种子园生产的良种增产效益比第一代种子园提高一倍多,达20.6%~28.9%。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东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的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定点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球果产量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但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树高和胸经在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冠幅仅在无性系间有差异,枝下高差异不明显;树高、冠幅与球果呈极显著相关.胸经与球果呈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球果相关不明显.偏北种源较偏南种源球果产量高.种源和无性系的球果重复力偏低.据此,对种子园的营建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两次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各点试验林的生长、发育、适应性等进行分析,评定种源优劣与环境互作。研究表明:杉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一次试验各试点20个参试种源11年生材积前3名平均生长量为后3名的152%一183%;第二次试验各试点造林64个种源8年生材积前10名平均生长量为后10名的191%一223%。材积最大种源为最小种源的2一4倍。本省不同地区种源选择增产效果为0一50%。根据生长量、开花结实状况、稳定性、树皮厚度、侧枝粗度,bi值等指标综合评定,为贵州不同地区选择了一批优良种源并提出了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91-1994年在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首次观察了本省杉木花芽分化时间,雌雄配子体形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研究了诱花剂,摸索了诱花剂使用的最佳时间和剂量,使用效果表明,对一年生嫁接植株的树干作一次注射,可提高雌球花量439%-495%,通过控制诱花剂的注射时间和剂量。能够调节植株雌、雄球花的比例;环割和断根对雌、雄球花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对子代测定林历年的观测和分析,3-4年生时进行杉木家  相似文献   

13.
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我国第一个杉木种源种子园营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建园材料的选择和亲本配置、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种子园园址的选择、穗条的采集、种子园嫁接和管理等技术,为加速杉木良种化和高世代育种进程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靖县排牙山林场于1973年春,用44个无性系建立17亩杉木嫁接种子园。1974年有20%左右接株开花,1975年70%以上接株开花结实,1976年绝大部份接株开花结实。1976年结实量比1975年增加3.5倍。1975年起,我们对无性系种子园的生长和结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无性系当代的分析,可及早淘汰性状不良的单株或无性系,缩小后代鉴定的规模。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可以提高选种、育种的效果。杉木嫁接种子园位于平缓山坡上,坡度10—15度,阳坡。立地条件中等,母岩为砂质岩山地黄壤。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梧州地区的杉木初级种子园里的889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5个大叶面积杉木优良系,用于营建2.8hm^2的大叶面积杉木种子园。建园结果表明,5年生的大叶面积杉木优良系的子代幼林的年平均生长量:胸径1.5cm,树高1.04m、材积0.0053m^3,比最优种源或最优家系增产94%以上,比初级园混系种增88%-89%。  相似文献   

16.
湖南杉木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经过近40年的遗传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分别种源,家系,无性系收集了14000多份基因材料;(2)种源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并为14个省造林综合评选出适生的丰产稳定种源;(3)对14个种子园112个家系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制定了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标准,确定了木材比重和管胞长度是材性改良的重要性状;(4)在无性系选育方面,对选优方法,标准,不同原始材料优良无性系中选率,无性系与环境互作进行了研究。并选出院 优良无性系89个,材积大于对照50%以上。采穗圃产量提高4倍以上,但杉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在育种策略上,应着重开展杂交育种,筛选正反交均优的组合,建立两个无性系种子园,提高育种效果,降低育种成本。在育种目标上应转向工业用材,装饰材,杉木造纸已走出实验室,是拓宽杉木用途和解决我国纤维浆原料的有效途径。杉木装饰材市场广阔,但需进行遗传改良,为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充分利用现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基础。筛选营养捕获量少的无性系造林。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及品质技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光生  雷秀嫦 《林业科学》1994,30(4):296-305
对湖南省东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3、6、8月中旬每次每株各施尿素0.4kg、过磷酸钙0.3kg、氯化钾0.2kg为球花产量最高的施肥方案;施肥对当年的种子播种品质有影响,但不大;种子园大片母树不挂果的原因是土壤和树体中锰含量过高而树体中的硼元素缺乏,对此提出对土壤施石灰和对母树针叶喷B肥的改良措施;3—8月是杉木种子园施N、P.K肥最适宜时期;确定8月是杉木种子园母树营养诊断进行针叶分析的最佳采样时期,并制定出杉木种子园母树的针叶中全N含量为0.8%、全P含量为0.12%、全K含量为0.7%是其临界值;针叶全N含量0.8—1.2%、全K含量0.7-0.9%是其最适浓度范围;中耕松土对种子园种子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嫁接是林木进行无性繁殖的有效措施之一.用嫁接手段营建杉木优村收集区、采穗圃和种子园,是促进优树开花结实,开展杉木良种选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嫁接成活的基本原理是接穗与砧水削面的形成层细胞能分裂产生疏松的愈伤组织,并能相互作用、密切结合、愈合成新的植株.因此,促进接穗与砧木削面的形成层间的愈合,就成为影响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杉木嫁接成活率,深入进行杉本良种繁育研究,我们特试用硫胺素(V_(B1))和生长索(萘乙酸)混合液处理杉木接穗和砧木的削面,以探讨其提高杉木嫁接成活率的效应.现将四年来的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规划设计、抚育管理等方面。建成的7.13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嫁接成活率达93.9%,近1年生抽高达124.07cm。根据种子园营建实践,提出了杉木第3代种子园营建经验和建议,以供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全面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将试验处理分为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无性系、优良无性系4个改良层次。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效果依次增大。优良无性系单行小区试验,9年生材积比那坡种源增加67.3%;块状造林,两块平均林龄8年,平均树高9.9m,平均胸径13.1cm,每667m2林木蓄积量179m3,比那坡种源增加96.7%。因此,无性系选育是充分利用杉木多层次遗传变异获得最大改良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