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能收农民地、拆农民房,搞“大拆大建”。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重点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最近就建设新农村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各地“不能借建设新农村的名义大拆大建”.对此观点笔者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还认为建设新农村应该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子、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现今我省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茶进行,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本刊特辟《新农村瞭望》栏目,系列报道我省及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动态和成就,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把“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省“十一五”的十大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贵在求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央刚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全国各地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倡议、规划甚至举措纷纷出台,一股“新农村热”似乎有席卷中国大地之势。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是农村发展的“拦路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以来,中国移动公司高要分公司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加快消除”数字鸿沟”,发展移动信息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高要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9):M0002-M0002
7月中旬,在廊坊召开的“21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就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及新农村建设应该“新”在哪,展开了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9.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主题,牵住资金投入、壮大产业、夯实基础等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全区新农村建设风生水起。作为一个后进县,该区新农村建设质量与成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有效实践,直接关系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大局,尤其为欠发达地区探索与寻找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路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集中代表了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今年召开的“两会”,“新农村建设”仍是中央及参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会上,代表们再次肯定“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近期,本刊“新农村论坛”栏目将围绕“两会”上提出的2007年新农村建设目标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希望广大读者、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也能加入到我们中来,把您对新农村建设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告诉我们,把发生在您身边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鲜事儿、高兴事儿、烦心事儿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关注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是实施“十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新农村示范村对推进全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开化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百”工程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的关键.作者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农民为主体,并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大事业,也是一个新话题。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乡村面貌,涉及方方面面。农民教育,看起来是“软件”,实质是一个“硬件”。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民则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农民教育跟不上,建设新农村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就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又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新农村“新”在哪里?农民有什么盼望?笔者通过深入走访调查,不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五盼”: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村由“旧”到“新”的跨越。必须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破题,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先导。引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先导和引领的重妻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深化认识.切实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农业部门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抓手。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信息化促进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省科技厅、团省委决定联合开展“信息直通车”——广东青年新农村建设服务行动(简称“信息直通车”行动)。“信息直通车”行动是在省科技厅实施的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着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是一个富裕和谐的绿色村庄。 “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国名村——全国绿色指数第一村”、“全国300佳村庄前十佳”。滕头村并非一夜成名,从不违背自然规律搞发展,从不大拆大建,从不被“先发展后治理”的“快速致富”模式所诱惑。滕头村朴实、绿色的发展之路,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