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2.
商文增 《畜禽业》2005,(6):56-57
雏鸭,通常指出壳后到开始长正羽这一阶段的鸭,樱桃鸭为1~25日龄。这期间的雏鸭比较娇嫩,抗逆性差,如管护不当,7日龄内的雏鸭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鸭疫里氏杆菌,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鸭传染性桨膜炎,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  相似文献   

4.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5.
马基寿 《畜禽业》2013,(6):62-6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所以给广  相似文献   

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d内死亡,病程较长者8~10d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刘贵生  李冰 《畜禽业》2003,(2):48-48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我,发病后3~5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301只,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12)
正幼鸭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的急性病,常在1~2 d内雏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在新疫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雏鸭,对成年鸭没有致病性,鸡和鹅不感染,3~25日龄的幼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该病的死亡率因年龄不同而不同,1周龄死亡率为95%,2~3周龄死亡率为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或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巍 《畜禽业》2005,(4):34-3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对成年鸭和其它禽均无致病力。笔者在2000-2003年4年中,用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患雏六万多只.治愈率达80%-85%。  相似文献   

10.
周良怀  袁文华 《畜禽业》2007,(12):23-24
<正>1~30日龄鸭称为雏鸭,雏鸭身体幼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消化能力也不强,要想提高其成活率,主要抓好如下12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极快和高度致死的急性病毒病,一旦感染发病,1~2 d内雏鸭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1流行规律主要发生于雏鸭,对成年鸭没有致病性,鸡和鹅不感染,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1周龄死亡率为95%,2~3周龄死亡率为50%,4~5周龄的鸭基本不死亡或极少发生死亡。一般突然发病,迅速传播,50~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1,(6)
<正>鉴别诊断主要留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多数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在临死前表现的神经症状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有相似之处。但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显然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对鸭为非致病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在鸭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引起鸭发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梁凤 《畜禽业》2007,(12):37-37
<正>2006年3月份我县红窑乡一养殖户饲养1000只雏鸭,至14日龄发现小鸭约有1/4出现精神不振、两眼无神、不食、当日即死亡14只,发病较突然。死亡鸭带我处请求诊断。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临沂市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3000只巴巴里肉雏鸭于18日龄时突然发病,死亡5只。以后发病、死亡率逐渐升高,于24日龄时死亡率达10%,前来我院动物医院就诊,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曲霉菌病。通过综合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鸭专业户于2002年3月25日购进巴巴里肉雏鸭3000只,平养育雏,于18日龄时突然发病,当日死亡5只,以后病情逐日加重,经投服氟哌酸、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未见明显效果,于24日龄时死亡300余只,死亡率超过10%。2临床…  相似文献   

16.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杨碧容 《畜禽业》2004,(10):25-25
2004年5月,我区某鸭场5000只5日龄雏鸭突然发生以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斑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达74.48%。经综合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尔后采取相应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5日龄鸭突然发病,一夜死亡758只,疫病发生后曾采取消毒,并采用口服青霉素1IU/只和庆大霉素5000U/只等治疗措施,但均无效,至13日龄停止死亡,整个病程共死亡3724只。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顿,缩颈、翅下垂,行动呆滞,厌食,有些病鸭排出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全身抽搐。病鸭多侧卧,两腿阵发性向后反复踢蹬,进而出现脖颈强直、僵硬,头…  相似文献   

18.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往往治疗收效不好,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鸭爆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尤田 《畜禽业》2009,(12):66-67
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对1118只15日龄患有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麻鸭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结果如下:用药3d后,雏鸭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死亡数减少,7d后疫情得到控制,期间死亡病鸭185只,治愈率83.5%,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在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养鸭业中,鸭的疫病防治是成效的关键。在众多鸭传染性疾病中,以危害7~20日龄雏鸭,病死率达50%~60%的鸭病毒性肝炎对养鸭场具有重大的经济影响[2]。1鸭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及流行病学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