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棉酚和单宁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确定该测定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病性的12个棉花品种进行接菌,测定了叶片和根部棉酚和单宁的含量,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棉花品种棉酚和单宁的含量与对落叶型黄萎病抗病性的关系,并且明确棉株不同组织中棉酚、单宁与品种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该测定方法分析条件做了改进,试验精密度及重复性好(棉酚RSD=1.06%,单宁RSD=1.64%),准确度高(回收率为棉酚98%~102%,单宁98%~102.3%)。经过棉花黄萎病菌的诱导,棉酚含量比未经诱导高;未接菌根部棉酚平均含量比叶部棉酚平均含量高出8.65%,而接菌处理则高出4.56%;且抗病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未接菌r=-0.936,叶片接菌处理r=-0.941,根未接菌r=-0.991,根接菌处理r=-0.939)。未接菌叶部单宁平均含量比根部单宁平均含量高出6.81%,而在接菌处理下高出1.90%。未接菌的抗病品种叶部和根部的单宁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叶部和根部的单宁含量,单宁含量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叶片未接菌r=-0.992,根未接菌r=-0.988);而在接菌处理下呈现相反趋势,单宁含量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接菌处理r=0.980,根接菌处理r=0.874)。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接菌量条件下对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间品种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1000和 750 g/m2接菌量的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 250 m/m2,表现出品种病情指数随接菌量增大而增高。品种病株率与接菌量之间里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线回归关系。在品种的选育进程中,加大接菌量可以加速选育进度和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接菌量条件下对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间品种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1000和750g/m^2接菌量的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250g/m^2,表现出品种病情指数随接菌量增大而增高。品种病株率与接菌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线回归关系。在品种的选育进程中,加大接菌量可以加速选育进度和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棉花幼苗枯萎病抗性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枯萎病抗性的棉花幼苗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 ,而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接菌比不接菌处理 ,抗病品种幼苗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 1 5%~ 1 9% ,而感病品种则增高 1 3 %~ 2 0 %。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的氨基酸总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黄瓜枯萎病抗病品种长春密刺、感病品种津研四号的幼苗伤根接种后根、根-茎、茎3个部位病菌生长及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病菌从伤口进入导管后菌丝向上扩展的速度在抗病品种中较感病品种中慢,原因可能在于导管分子类型不同;抗病品种的皮层薄壁细胞间隙未观察到菌丝,表明抗病品种能抵抗病菌通过表皮的入侵。两品种都观察到木质部导管中出现侵填体、壁的覆盖物、褐色物质及皮层薄壁细胞木栓化,但这些反应在抗病品种中出现较早,表明抗病品种较早形成保卫反应。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试验选择5个对纹枯病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就它们的细胞组织结构、生化反应与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数目都明显多于感病品种;人工接菌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都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也强于感病品种。试验还表明: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不同抗性品种内生菌数量调查与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生长期对棉花黄萎病不同抗性品种的植株根部内生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内生菌数目少于感病品种,但其拮抗内生细菌比例高于感病品种;进一步对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的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水解酶活性和嗜铁素活性进行了测定,并根据对黄萎病菌抑菌带宽度、产水解酶和嗜铁素活性给予了赋值,筛选出赋值得分最高的7个拮抗内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农大18号”和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蒙古稻”为材料,测定了纳米SiO2对水稻抗瘟效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处理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处理下降了30.98%和51.03%,抗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54.93%,而感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73.47%.施硅减轻了病级和病情指数,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感病品种“蒙古稻”上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在施用纳米SiO2后,不仅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使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可以增加新生根系的根数和最长根长,提高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同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叶倾角减小,真菌附着减少,利于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农大18号"和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蒙古稻"为材料,测定了纳米SiO2对水稻抗瘟效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处理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比不施硅处理下降了30.98%和51.03%,抗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54.93%,而感病品种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了73.47%。施硅减轻了病级和病情指数,增强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在感病品种"蒙古稻"上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在施用纳米SiO2后,不仅可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使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而且可以增加新生根系的根数和最长根长,提高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同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叶倾角减小,真菌附着减少,利于水稻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西瓜不同品种苗期感染枯萎病菌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西瓜不同品种苗期感染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f.sp .niveum)后根部细胞的质膜透性、某些酶类和化合物 ,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受枯萎病菌侵染后 ,抗病品种克伦生在染病后的短时间内 (48h左右 )能使细胞内MDA、相对电导率、SOD酶和CAT酶的代谢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其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早花 ;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保持较高脱氢酶活性的能力 ;抗病品种Vc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要比感病品种低 ;接菌 1d后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抗病品种抑制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能力和保持较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能力明显强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