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褐斑病近几年在我市及我省玉米田普遍发生,已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2006年玉米褐斑病在我市大面积暴发流行,全市2万公顷玉米有70%的田块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褐斑病,造成叶片干枯,有的甚至整株  相似文献   

3.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6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分析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情况,调查各杀菌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三唑酮EC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最优,50%多菌灵WP对玉米褐斑病的田间防效较差;三唑酮处理的小区玉米平均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1、发生特点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 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7.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玉米上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2008年玉米自6月下旬玉米出苗以来,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单一,导致今年玉米褐斑病的严重发生、危害和流行,这种病害如果在玉米生长初期发病而不对其采取措施,最后就会造成玉米绝种;  相似文献   

8.
正一、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发生原因(1)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  相似文献   

9.
正1玉米褐斑病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1流行原因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  相似文献   

10.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1 2022年盐山县玉米褐斑病重发生的表现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2022年在盐山县发生偏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发生时间比往年偏早。一般年份,玉米褐斑病始发期在夏播玉米7~8叶期以后,至10~12片基本停止侵染,感病叶片部分出现黄化,主要集中在雌穗下部叶片。2022年褐斑病初发期在7月15日左右,夏播玉米植株6~7片叶便开始发病,发病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褐斑病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流行原因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市场上销售的玉  相似文献   

13.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植株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发病率及发生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玉米褐斑病的病害症状、流行特点、发生条件等,根据玉米的生长要求及病原菌生长环境,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降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褐斑病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造成损失不大.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为害较重,其中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直辖市)为害较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对郑州市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治,结合近几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针对引起近年发生加重原因,提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褐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2、综合防治要点(1)农业防治生产上应以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为主,重病田可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上玉米种植品种和气候条件适宜,玉米褐斑病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文介绍了2014年馆陶县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详细叙述了玉米褐斑病典型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生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发生为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域发生较多。有些年份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2004年玉米褐斑病曾在灵寿县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一、发病原因1.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  相似文献   

19.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属鞭毛菌亚门集壶菌属)性病害,我省及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品种、种植结构和气候变化,玉米褐斑病正逐渐上升为玉米的一种主要病害。今年进入七月份以来,据我站在刘营、张虎庄、赵王固等实地调查,今年玉米褐斑病发生偏重。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病害偏轻,土壤贫瘠地块发生偏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菏泽市玉米褐斑病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作者阐述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重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