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产业结构、绿色生态、产业效益、科技创新、现代化水平5个维度构建了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8年为研究期,运用熵值法对陕西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障碍度模型来诊断阻碍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特征;从各个维度来看,产业效益、现代化水平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有进步的空间;绿色生态、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是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最后围绕制约陕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迈入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分析、判断和评价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有利于准确把握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现状和规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对策。从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水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政府农业公共服务水平6个方面选取17个具体性指标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对安徽省2011-2020年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行了综合测算和评价,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法探寻影响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得分由0.405增长至0.657;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次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水平、政府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和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水平。基于研究结果与分析,建议强化金融支农服务,拓宽政府服务覆盖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十分必要。因此,文章基于安徽省2008-2016年部分农业发展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4个准则层及13个具体指标,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21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面源数据,从创新性、高端化、协同性、可持续性和自主可控性5个维度构建了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时空特征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从2012年的0.400 2上升至2021年的0.441 9,呈现“小幅上升—略微下降—稳定发展—明显提高”趋势。(2)各地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波动较强。河北省北部地区和省会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较强,南部地区发展较弱。(3)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2012年主要障碍因子集中于可持续性、协同性和自主可控性维度,2021年则重点集中于农业生产高端化维度和自主可控性维度。提出把握地理资源优势,构建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导向。探究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为推动新疆农业快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绿色环境、开放水平、共享程度5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制约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因素。【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绿色环境及共享程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来看,开放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程度较高。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发展水平,新疆应立足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投入和农业产出两大角度,基于2015年安徽省各市农业现代化各项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各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各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尚不均衡,16个地级市中12个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还有4个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各地级市均未进入成熟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合肥市,其综合水平达到0.699,最低的是综合水平为0.296的铜陵市。针对得出的结果并结合地区发展特色提出优先发展高效种植业、实施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产业规范发展等提高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与保障,农垦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所以推进农垦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前期研究基础,跟踪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进展,本文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2003—2017年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探讨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得分为0.532 6,达到初步实现阶段;2014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得分达到0.711 9,进入基本实现阶段;2017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得分提升到0.714 1,但距离完全实现阶段(0.9)尚有一定的距离。2017年除农业产出水平外,其他一级指标按制约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投入水平,制约度分别为0.499 1、0.295 5和0.205 4;从二级指标来看,劳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和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这几个制约因素的制约度较高,分别为0.390 7、0.246 2和0.180 1,成为阻碍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资源循环型产业、提升社会公共事业、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创建农垦特色产业体系等推动湖北农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应用熵权法确定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农业生产、生态环境4个维度对山东省16个地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各地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高(指数平均值为0.43),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小。但是各地市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评价维度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年和2018年江汉平原11个县(市、区)的时间断面数据,从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确定13项具体指标,构建了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农业产出水平对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度最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持力度的增长速度最快;各县(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局域空间集聚特征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立了安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GRA-AHP集成法和障碍度思想对2001~2007年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业产出水平及农业投入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此评价结果符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