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部提出探索建立新农科建设的新范式、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有效提升动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延边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探究了基于“新农科”的动物科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农科”人才等方面的效果,以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加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群建设,不但能密切各门课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本文首先针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群进行相应介绍;其次探讨促进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新农科"建设提上日程,指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分析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对水产养殖专业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从教师自我提升、人才培养、面向产业调整课程教学架构和融合协同育人战略4个维度探讨"新农科"背景下该门课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引领未来水族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学分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改革等建议,以期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资源的饲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营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饲料学课程与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高饲料学教学质量和实现饲料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以文献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为基础,研究并构建了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饲料学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以迎接新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6.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性强,内容抽象、枯燥和难理解等特点.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民族学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河南科技大学选取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20级、2021级学生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与2018级、2019级学生该课程的传统式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在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5)。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课程启发性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水产类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通过走访调研、横向纵向对比,综合分析发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的问题。为了增强新农科背景下学生能力综合性,技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学校通过实施"两中心三层级四主线"大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即以为学生成长成材为中心,种业产业需求为中心;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对初级大一、中级大二、高级大三大四按"三层级"进行分阶段能力培养;从课程建设、实习实践体系、第二课堂延伸和专业思政"四主线"上进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2.
13.
"Science war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