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纹瓢虫是田间捕食枸杞蚜的天敌优势种之一.在室内对龟纹瓢虫对枸杞蚜的捕食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716N/(1 0.0159N),其寻找效应随着枸杞蚜若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成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84.244P-0.4346,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9085P-0.3326.  相似文献   

2.
友恩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天敌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 Viggiani et Ren)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短时间的低温(5℃)对小蜂的活动影响不大,小蜂能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低温持续24h,小蜂就会死亡。该小蜂一天中在上午11:00~下午13:00及下午15:00~17:00有两个出蜂高峰。松突圆蚧蚧壳大小与虫体大小的关系并不紧密,有的蚧虫蚧壳大,虫体并不大。蚧壳大小与友恩蚜小蜂羽化孔大小也没有相关性。观察还发现,友恩蚜小蜂可在自己、同种或异种小蜂产过卵的松突圆蚧上产卵,嗜好孕卵期的雌蚧上产卵。小蜂不寄生雄蚧,寄生范围是二龄以上雌蚧。友恩蚜小蜂的产卵量随体长增长而增加,变化曲线呈生长曲线型。在喂食蜂蜜的条件下,羽化第一天产卵占整个产卵量的68%,平均产卵率为65.79%。友恩蚜小蜂自然性比约为40:1,未经交配的友恩蚜小蜂可以繁殖,其子代均为雌性。小蜂在下午4:50左右寄生活动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3.
对克拉玛依农田开发区防护林上发生的杨盾蚧天敌昆虫种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杨盾蚧天敌昆虫主要是长棒四节蚜小蜂和孪斑唇瓢虫,其中长棒四节蚜小蜂自然寄生率高达41.5%。此外,在室内对杨盾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孪斑唇瓢虫的捕食量以及孪斑唇瓢虫和杨盾蚧之间的密度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孪斑唇瓢虫对杨盾蚧若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而且对若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捕食及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紫薇长斑蚜Tinocallis kahawaluokalani的捕食能力,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反应模型,方程式为Na=0.987 5N/(1+0.005 43N),瞬时攻击率为0.987 5,处置时间为0.005 5 d;通过Hassell和Val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到捕食作用率E与猎物密度P的关系为E=0.542P-0.809,捕食常数为0.542,干扰系数为0.809;通过对Holling反应新模型进行拟合,方程式为Na=127.99exp(-61.55/N),最佳寻找密度为61.55头。田间试验表明释放异色瓢虫成虫能有效控制紫薇长斑蚜密度,其中瓢蚜比1:20和1:10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而1:40的防治效果在短期内(7 d)不如1:20和1:10,但长期(28 d)防效趋于一致。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1988年作者在惠东试点,对从日本冲绳引进的花角蚜小蜂进行了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繁育条件的研究。经4代繁育试验表明,此蜂对马尾松上的松突圆蚧寄生能力强,寄生率高,特别是能寄生叶鞘内的雌蚧。同时,还可以看出,温度、营养和光照是影响繁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室内测定后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posticalis(Coleoptera:Coccinellidae)]对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Homoptera:Hormaphididae)]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控害潜能,通过后斑小瓢虫生命表的测定,探明利用竹茎扁蚜饲养后斑小瓢虫的种群增长趋势,为开发利用后斑小瓢虫防治竹茎扁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温度(23±1)℃,相对湿度70%~73%条件下,采用塑料盒定时定量饲养观察方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捕食功能,测试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使用DPS软件,分别用Holling-Ⅱ型、汪世泽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和金开正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统计模型等昆虫生态学方法进行拟合,分析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的最佳捕食密度、最大捕食量、干扰系数、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等参数,研究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种群的调节作用;通过在林间设置纱网笼罩饲养法测定后斑小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后斑小瓢虫内禀增长力等种群数量特征。【结果】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测定得出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平均日捕食量最大可达75头和81头,表明后斑小瓢虫3龄幼虫和成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后斑小瓢虫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测定结果反映,后斑小瓢虫释放比例为1∶38.8时可以达到最大的控害效能;生命表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室内饲养雌成虫的存活率可以达到63%,经过1个世代种群可以增长85.3638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种群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1,后斑小瓢虫在实验室内饲养的种群成几何级数增长。通过生命表参数比较和功能反应模型分析,表明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强的取食及繁殖能力,对竹茎扁蚜种群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结论】用竹茎扁蚜饲养的后斑小瓢虫种群成几何级数增长;后斑小瓢虫对竹茎扁蚜具有较大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7.
柞蚕蛹胶囊饲养蠋蝽对其捕食枸杞棉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胶囊饲养的蠋蝽Aram chinensis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功能的影响,在室内分别测定柞蚕蛹和柞蛹胶囊饲养不同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2种饲料饲养的同一虫态蠋蝽对枸杞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无显著差异,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各虫态的捕食量,2种饲料间也无显著差异,3龄若虫单日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8头和36.0头,高于其他虫态,搜寻效应最高;2种饲养方式下的蠋蝽均存在种内干扰,随着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总捕食量增加,但单头捕食量下降;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相比之下3龄若虫的种内干扰系数较低,2龄若虫的较高。从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显示,柞蚕蛹胶囊饲养的蠋蝽对其捕食能力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规模化饲养蠋蝽,而且3龄若虫捕食量大,为田间释放首选虫态。  相似文献   

8.
对松突圆蚧优势本土寄生蜂——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林间人工释放后的扩散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在林间释放后,360d的寄生扩散半径可达到200m,在山地横向扩散速度快于纵向扩散。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该蜂繁殖量影响较大,而对扩散速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蚜灰蝶对竹蚜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蚜灰蝶对竹蚜的捕能力及其日捕习性,结果表明:蚜灰蝶1,2,3龄幼虫对居竹舞蚜日均捕食量依次为93.60,161.80和266.20只.1日内捕食量及捕食速度的变化规律为上午<下午<夜间,以夜间21:30-1:30间捕食量及捕食速度最大;其最适宜捕食温度25~30℃,以30℃捕食量最高.随着空间异质性强度和种内干扰增加,其捕食量和捕食速度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在野外对杨树上两种主要蚜虫白杨毛蚜和白毛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效应。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0,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且数值变化较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喜好捕食白毛蚜略高于白杨毛蚜;白杨毛蚜数量不变,白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毛蚜;白毛蚜数量不变,白杨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杨毛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