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涝灾害对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旱涝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1971—2010年期间的旱涝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年以来,旱涝灾害发生在时间上呈单峰变化,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发生最重,年平均灾害强度为25.7%;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也呈单峰变化规律,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对陕西的粮食生产影响最重(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57.7万t),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陕西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04.1万t)。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后旱涝灾害对陕西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
阜阳市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旱涝、连阴雨、干热风以及霜冻等频发的农业气象灾害给阜阳市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介绍阜阳市农业气候条件,并提出政府主导建立灾前预防、灾时应急、灾后补救的防灾减灾综合措施体系,以有效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皖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庆市 2 0世纪最后 15a旱涝灾害发生规律 ,旱涝灾害对安庆市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耐涝性能较强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而旱地面积相对增加,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设备老化,河道淤积,排洪灌溉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5.
前沿     
《中国农村科技》2015,(2):12-13
<正>我科学家创建我国第一个高精度、大尺度和短周期的国家农业旱涝灾害遥感监测系统中国农业科学院报道,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唐华俊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农业旱涝灾害遥感监测技术"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种类众多、发生频繁、范围广泛、危害严重。遥感技术因其高时效、高精度和大范围等特点,迅速成为区域旱涝灾情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美国、欧盟等相继研发了以遥感技术为主的农业旱涝灾害监测系统,在农业减灾救灾和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  相似文献   

6.
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因此,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近30年来旱涝灾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几个典型产粮大省发生旱涝灾害的情况作出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抵御农业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齐河县1959—2010年的降水气象资料和旱涝灾害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旱涝灾害的演变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灾减灾、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省驻马店市1980—2012年多种农业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在相对湿润指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有效降雨量以及土壤底墒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构建了适于驻马店冬小麦的旱涝指标。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南卷》、农业气象旬报和农业灾害旬报等资料设定旱涝指标的等级标准,并对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旱涝指标对冬小麦旱涝情况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冬小麦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发现1980—2012年冬小麦以旱灾为主,且多为中旱及中旱以下等级旱灾;返青至抽穗两个生育阶段发生的灾害均为旱灾,抽穗至成熟两阶段偶有涝灾发生。  相似文献   

9.
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演变趋势的历史考察,透视中国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现实;通过对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制度成因分析,指出现行农业旱涝灾害防治制度造成了灾害防治行为分散、防灾投入短缺、农业脆弱性加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业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提出中国应从农业旱涝灾害防治组织体系、灾害防治投入激励机制、防灾协商机制、灾害响应体系等方面,健全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为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行为的协同性与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五莲县旱涝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五莲县40年的降水资料和旱灾涝灾资料分析,找出五莲县旱涝出现的规律,并分析旱涝指标与旱涝灾害的对应性和旱涝的原因,以期为防灾减灾、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光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全县耕地面积69.8万亩,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史上旱涝交加,地势低,盐碱地多,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全县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战,持续不断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建成灌溉、排水成龙配套的系统工程,全县水浇地面积达到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工程经受了旱、涝灾害的考验,尤其在1992年的大旱、大涝,旱涝交替危害中,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效益,使农业获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旱涝灾害灾损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芮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02-2004
从生活影响因子、农业生产影响因子、社会经济影响因子3个方面构建了旱涝灾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7、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旱涝灾损综合得分,并从社会经济视角对影响旱涝灾损的社会经济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为旱涝灾害异常年,2008年为旱涝灾害正常年;社会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灾情的主要表现,经济发达程度与灾损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渭河平原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为区域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旱涝灾害史料,重建渭河平原2 205年(BC193-AD2012年)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通过绘制旱涝灾害等级图谱,统计不同时间段灾害的分布及持续性规律,并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结合小波分析法探究旱涝灾害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结果】2 205年内渭河平原共有796年发生了各类洪涝灾害,旱灾发生总频次为480年,高于涝灾的316年,且旱涝交替现象明显,但近200年旱灾的发生频率有所下降,涝灾则呈上升趋势;2 205年中连旱灾害发生总频率高于连涝灾害,但连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在近300年有增强趋势;旱涝灾害序列可划分为2个干旱期和2个洪涝期,且干旱期的最长持续时间为997年,远高于洪涝期的484年;旱涝灾害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24年、67~76年、92年和178~198年的显著周期。【结论】渭河平原2 205年的历史中,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且旱涝灾害序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针对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旱涝灾情对粮价的影响表示,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引发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旱涝灾害发生时间对农时影响不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旱情虽然推迟了少数水稻种植,但6月份以来的几次强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而农业种植工作与水资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种植的成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保障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相关部门应提起重视,做好节水工作,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阐述了农田水利灌溉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节水灌溉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和归纳商洛地区14302000年旱涝灾害的相关史籍材料,运用11年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商洛地区在这570年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商洛地区近570年间,发生旱涝灾害的年份有340年,占59.6%,平均每1.68年发生1次旱涝灾害,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2)近570年可分3个明显的阶段:14302000年旱涝灾害的相关史籍材料,运用11年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商洛地区在这570年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商洛地区近570年间,发生旱涝灾害的年份有340年,占59.6%,平均每1.68年发生1次旱涝灾害,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2)近570年可分3个明显的阶段:14301640年的偏旱阶段、16401640年的偏旱阶段、16401920年的旱涝相对均衡阶段、19201920年的旱涝相对均衡阶段、19202000年涝灾较多阶段,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7个偏涝或偏旱时期;(3)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还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主周期为1752000年涝灾较多阶段,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7个偏涝或偏旱时期;(3)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还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主周期为175205年,并且另外还有77205年,并且另外还有7789年和17889年和178205年周期,基本与太阳活动的80年和178年周期相对应,这表明商洛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对商洛地区制定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扎兰屯市农业旱涝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1960—2010年扎兰屯国家基本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扎兰屯市农业旱涝灾害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防御对策,以期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搜集和归纳商洛地区1430~2000年旱涝灾害的相关史籍材料,运用11年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商洛地区在这570年间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商洛地区近570年间,发生旱涝灾害的年份有340年,占59.6%,平均每1.68年发生1次旱涝灾害,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2)近570年可分3个明显的阶段:1430~1640年的偏旱阶段、1640~1920年的旱涝相对均衡阶段、1920~2000年涝灾较多阶段,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7个偏涝或偏旱时期;(3)商洛地区的旱涝灾害还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主周期为175~205年,并且另外还有77~89年和178~205年周期,基本与太阳活动的80年和178年周期相对应,这表明商洛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对商洛地区制定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旱涝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承灾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江苏旱涝灾害的4种类型和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江苏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态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农业旱涝承灾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江苏农业经济系统的旱涝灾害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野县墒情监测数据,对2019年春花生生育期气象条件和土壤墒情进行了分析评价。2019年春花生从播种到成熟,降雨总量308.3mm,比常年同期少42.7mm。播种出苗期干旱;齐苗至开花期旱涝交替发生;开花至结荚期土壤墒情由前期的过多,逐步发展到干旱;结荚至成熟期旱情持续加重。整体属于干旱灾害年份。建议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抗御旱涝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