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谚与播种期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张家炎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寻求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除了见诸史料的宝贵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外,还有可以与之媲美的数量庞大的农谚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农谚就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2.
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猛将信仰与吴中稻作文化南京农业大学吴滔,周中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吴中地区是江南腹地。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性格心理和习俗信仰等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于对稻作文化作文化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探讨。所谓文化...  相似文献   

3.
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成立于一九七八年三月。是农业部批准的华南农学院八个重点研究室之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农业历史遗产: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农业教育和有关农业的文物、文献、人物等方面的历史。从地区范围来说,除面向全国外,还特别以华南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室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它成立于一九五五年夏。成立后,逐步加强了农业历史文献的征访、选购、典藏、保护、整理等工作,藏书逐渐充实起来。研究室成立  相似文献   

4.
《农业考古》2017,(6):2-2
周肇基教授是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农学科普专家和花卉专家。历任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所)第二任主任、名誉主任,科技史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当代农业史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五、传统茶业的由盛趋衰明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二个王朝,也是我国古代或传统茶业、茶学由鼎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国茶事极为纷繁复杂。举要来说,以下列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百科·农史卷》第三次筹备座谈会于1985年6月中旬在南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农业出版社、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编辑部的代表。会议对农史卷的条目及有关编撰、出版等问题进行认真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古为农)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海大学文学系史学科副教授渡部武于今年5月到11月应邀来复旦大学讲学。并在六七月份先后访问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农史研究单位,与我国农史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渡部武副教授先后做了《关于“耕织图”新资料的研究》和《历史研究中绘画资料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现将他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所做的报告全文发表,以供本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Ⅰ前言1987年的5月至9月,我作为交换研究员居住在与我所在单位东海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上海复旦大学,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现状的考察活动。其概要,已以“中国农业史研究现况——中国农业史研究机关访问记”为题写出了报告,刊登在《东海史学》第22号(1987年刊)。该报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实际上直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研究机关,并记述了几位农业科技史研究者。报告对我在中国见闻做了恰如其份的叙述。但那报告还有一些遗漏处,其遗漏主要有二点。第一,各农史研  相似文献   

9.
复合农业──认识中国传统农业的新视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张家炎一.复合农业概念的提出与意义工业革命以后,机械、化肥、农药、塑料、化石燃料等工业产品不断渗透、运用到农业之中,农业工业化成了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本世纪中叶以来,已完成农业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四、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宋元主要是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时代。因此,史籍中也有"茶兴於唐,盛於宋"的说法。宋代茶业的变革和发展,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11.
《古今农业》2005,(1):21-21
2004年11月21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举行了第四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经过会议研究决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将于2005年10月25—28日与新中国第一个从事农业历史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50周年院庆同时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是迄今为止收录农书最多的专门性农业古籍目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农业古籍的存佚及收藏情况,对研究中国农史和农业遗产大有帮助。但由于收录古籍数目较多,加之条件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故对书中讹误疏漏之处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3.
连筒与筒车     
连筒与筒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王利华中国南部拥有广袤的丘陵山地,那里峰峦叠嶂,竹树蓊郁,清泉汨汨,涧谷纵横,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那千山万岭之中披荆斩棘、垦荒种植,逐渐发展了山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最能代表...  相似文献   

14.
周肇基教授是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农学科普专家和花卉专家。历任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所)第二任主任、名誉主任,科技史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当代农业史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二、三届会长。九三学社华南农业大学支社改革开放后首任主任委员。他学术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5.
《痊骥通玄论》对马结症的贡献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和文龙成书于元代的《痊骥通玄论》是我国现存兽医古籍中较早的一部医马专著,在中兽医发展史上曾起到过承前启后的作用,该书所载的兽医技术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对马结...  相似文献   

16.
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及其发展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浙江省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这对具有优良农业传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喜讯。就如何管护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并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南历史名茶繁荣发展的原因试析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王利华自古以来,江南号称人间天堂,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人文蔡萃,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繁盛发达之区,“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正是对这一地区最为恰当的概括。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表现在众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9.
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梁家勉研究员为主编、全国数十名农史研究者参加编写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农业科技史专著——《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下简称《史稿》),经过全体编撰者的共同努力,历经数载,终于1986年交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农史界及其有关学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中国人民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有的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这个极其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很早就有人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间,浙江青田县稻鱼共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这对具有优良农业传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喜讯。今后如何管护好这样的农业遗产,并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