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原料如谷物易于霉菌的生长及霉菌毒素的污染。在日粮中添加霉菌抑制剂,如有机酸可防止霉菌生长,但是不能有效地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向日粮中添加霉菌毒素结合剂可防止猪通过采食受污染的饲料而摄入毒素。常见的霉菌毒素结合剂能够有效地预防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对其他霉菌毒素的作用很有限。在含有易于酸败(由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的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看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部分饲料原料中霉菌污染的实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省10个地区的饲料厂和养殖场采集饲料原料7种(玉米、米糠、豆粕、菜粕、棉粕、麦麸和鱼粉),66个样品。经霉菌学检验,霉菌污染率达89.4%,优势菌种为曲霉菌和青霉茵。最高带菌者为麦麸达154×10~4个/g;其次是玉米,带菌量为109×10~4个/g;有几个棉粕和菜粕未检出霉菌。根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66份饲料原料中有49份霉菌量超过国家标准。株洲地区的6个饲料原料样品中霉菌量均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0个地区的饲料原料中仅娄底、邵阳、常德和自治州霉菌污染状况较轻,分别为62.5%、80.0%、75.0%和66.6%。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地区饲料中霉菌的实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北地区10个规模化饲料加工厂采集126份饲料原料及其产品,经霉菌学检验污染率为96.8%,从样品分离的霉菌鉴定为9个个属22个种,在优势菌中常见产毒素菌少。经霉菌学检验,126份样品中的117份属轻度霉菌污染,其中85.7%的饲料原料和85.7%的饲料原料产品可喂畜禽。在调查的10个饲料加工厂的饲料,仓储条件差。7个大中型畜禽饲料场的饲料场的饲料跟踪调查,饲料产吕喂畜禽安全。9份黄曲霉群优势的  相似文献   

5.
刁世德 《北方牧业》2013,(17):25+27
1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影响,在高温高湿地区这种污染更加严重。我国是霉菌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陈必芳等在1996年从全国28个省市采集104个饲料加工厂和养殖场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627份,检测结果显示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100%,饲料原料污染率99%。敖志刚博士调查了2003和2007年中国全价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2003年饲料原料的检出率:黄曲霉毒素100%、T-2毒素100%、玉米赤霉烯酮97.3%等,超标率非常高。2007年霉菌毒素调查结论 :100%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的霉菌和其毒素对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影响十分巨大。本试验以北京大兴种猪示范基地为观察对象,检测不同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蜡样芽孢杆菌、烟曲霉菌以及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B)和玉米赤霉烯酮(ZEN)3种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66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样本的总体检出率为75.8%,烟曲霉菌检出率为69.7%;饲料原料中DON、FB和ZEN检出率较高,成品饲料DON检出率100%,FB检出率83.3%,ZEN检出率66.7%。结论 :北京地区的饲料霉菌及其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尽快制定饲料原料毒素污染限量。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既可在田间生长时产生(田间毒素,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谷物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作物的易感性、霉菌的种类、昆虫或化学物质的破坏、收获时是否用杀虫剂处理、贮存条件以及其他任何后续的操作过程。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发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主要为肝癌和肾癌),雌激素紊乱综合征,抑制免疫功能,动物性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除急慢性毒性影响外,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21年国内配合饲料及玉米、小麦、杂粕等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了1 025个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类饲料和饲料原料不同程度地受3种毒素的污染,其中玉米、玉米副产物中AFB1含量最高,小麦及小麦麸中DON含量最高,玉米副产物中ZEN含量最高。总体来看,2021年饲料和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饲料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玉米、小麦等谷物及其副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者综述了1992—2007年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危害我国饲料安全、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主要霉菌毒素以及控制策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湿度影响.不同霉菌毒素的发生概率和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中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镰刀属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属田间型毒素)。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而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较高。而镰刀菌属毒素的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则比较低。 (2)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这将加剧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霉菌毒素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机能抑制.导致动物患病甚至死亡.并能通过动物的肉、蛋、奶、内脏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危害人类的健康。 (3)由于加工过程中霉菌毒素的浓缩效应,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 (4)与单一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相比,配合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测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 (5)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3种镰刀菌属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为田间型毒素.因此预防霉菌毒索对动物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在采购环节控制原料质量和饲料生产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王国强 《养猪》2020,(2):14-16
2019年1—12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对来自12省份的693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AFB 1(黄曲霉毒素B 1)、ZE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B 1(伏马毒素B 1)和T-2毒素的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有高达100%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有91.77%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呕吐毒素仍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类型,尤其是在麸皮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他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依然普遍。  相似文献   

11.
青岛诺和诺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6种霉菌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甚为严重。因此,养殖者应充分认识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以保护动物正常的健康、生产及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使用大国,大部分玉米则用于饲料原料,一般情况下玉米在猪饲料原料比例为60%以上,饲料原料的霉变和霉菌毒素污染主要是玉米问题。玉米霉变与霉菌毒素污染受到玉米水分含量、完整度、干燥方法、贮存条件、地区和气候等影响。玉米霉菌毒素含量超标对猪将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和生物毒害,如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褚曲霉毒素)、致雌激素样、免疫毒性、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等[1]。本文就玉米用于养猪生产中霉变防控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评估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田间型毒素)。人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②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将加剧毒素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③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干燥酒糟(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④与单一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相比,全价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⑤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原料质量和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生长、加工和储存的全过程。霉菌毒素导致动物生长效率低下,同时动物产品中富集的霉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现从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的检测与消减方法进行综述,为研发霉菌毒素的解毒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在我国,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非常普遍,而且大部分饲料原料检出的霉菌毒素都在二种以上。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一类存在于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通常是低分子物质,分子量在几百到几千道尔顿,没有抗性,一般都属热稳定物质,不因加热而破坏。动物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算,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毒素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已发现超过300种的霉菌毒素,其中许多毒素已被证明对畜禽的生长、繁殖、免疫系统具有毒害作用。来自于饲料的霉菌污染是畜禽面临的主要毒素威胁。饲料原料被霉菌污染后这些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药性,确保他们可以在食物链中持续存在很长时间。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全世界超过25%的农作物受到了霉菌的污染,因此迫切需要从整体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在田间、加工、饲喂以及储存过程中,在谷物上生长的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产物,通过污染的饲料、垫料对动物造成危害。我国饲料原料中检出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玉米赤霉烯酮、去氧瓜萎镰菌醇、烟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事实上,一些饲料原料,特别是副产品,往往检出被1种以上的霉菌毒素污染。猪在所有的生产阶段对霉菌毒素毒素都非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