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姜金忠 《科学养鱼》2005,(10):77-77
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老百姓所说的“鱼瘟”即鱼类因病害等原因而发生暴发性大规模死亡的现象。鱼类一旦出现暴发性死亡,塘鱼会在短时间内所剩无几,甚至全军覆没,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对养殖业者心理和精神上打击很大,难怪他们谈“瘟”色变了。其实,除了病毒、细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鱼类一旦暴发鱼病,塘鱼就会在短期内出现暴发性大量死亡,给养鱼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对鱼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综合分析,就鱼病暴发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89年以来我国华东、华南和华中等地区10多个省市的淡水养殖场相继发生了鱼类大批量死亡(或称之为暴发性死亡),其受害鱼类之多,流行地区之广,流行季节之长,在我国养鱼业历史上十分罕见。养殖鱼类的暴发性死亡引起了许多科研单位的注意,不  相似文献   

4.
高温季节,也是养殖鱼类快速生长的季节。但池塘、网箱养殖的草鱼、罗非鱼、鲤鲫鱼等鱼类,容易在高温天气又突降大雨后发生暴发性鱼病,造成养殖鱼类的暴发性死亡。建议渔农们采取下列综合防范措施,可  相似文献   

5.
随着鱼类养殖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区间品种交流的日益频繁,加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致使鱼类养殖疫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养殖生产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鱼类一旦出现暴发性死亡,会在短时间内昕利无几,甚至全军覆没,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米诺骨牌理论分析我国虾病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引起养殖对虾大面识死亡,虾农称之为“虾瘟”。对去年这场“虾瘟”的发生机制,众说纷纭。编者按:本刊开展百家争鸣,欢迎大家来讨论。  相似文献   

7.
彭琼英  王聪 《水利渔业》1993,(6):17-19,24
近几年滇池水质污染严重,藻类水华滋生,水葫芦疯长,富营化程度加剧,网箱养鲢,鳙连年发生暴发性死亡情况。如1985年死鱼351箱,1986年死鱼2980箱,1987年损失600箱,1988年损失800箱,1993年1-2月死鱼400万元以上。水质污染也引起银鱼,鲫等经济鱼类产量大幅度下降,使滇池渔业深受影响。作者对滇池网箱养链,鳙暴发性死亡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94,(9):19-19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以来,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死亡"的流行病害,死亡量每个塘口从几斤到几十斤不等,虾农称之为"滴星病"。2005年全市发此病面积达1.5万亩,2006年扩大到近3万亩,死亡罗氏沼虾约15万千克,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鱼暴发性死亡症状辨析及防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家田  张弘 《内陆水产》1997,22(7):28-29
近年甲鱼养殖蓬勃发展,病害也随之日益突出。日本70年代,我国台湾80年代流行的甲鱼暴发性死亡,从1993年流入福建后,已渗入到内地,严重地威胁着甲鱼养殖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湖北省甲鱼在暴发性死亡过程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疑难现象如何区别及防治等作此辨析。1暴发性死亡的疑难现象暴发性死亡的起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辨厂解。1.l起因不同,而结果一样:①因水质恶化氨氮硫化物中毒引起。②由腮腺炎病或水质恶化与腮腺炎并发引起。前者容易发现,病发前吃饵量逐渐下降,爬上食台或晒台上病恹…  相似文献   

11.
防治暴发性鱼病方法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目前,对该病...  相似文献   

12.
自5月份以来,本地区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暴发,笔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占检测总数的95%以上;而检测虫类90%左右是鳃指环虫类。指环虫大量寄生在鱼鳃上,使鳃组织严重受伤。又因鱼的鳃及皮肤被寄生虫损伤后,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从伤口进入鱼体,且不断繁殖增加数量,导致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造成鱼类死亡。1.预防方法。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及时降低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使用质量较好的商品饲料投喂,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和使用消毒药物进行预防。2.治疗方法。发生暴发性出血病时,要尽早治疗。现时治疗一般遵循三步治疗法: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淡水养殖鱼类发生了一种危害极大的暴发性出血病,它首先产生在白鲫体内,继而又感染到其他鱼类。它来势凶猛,一旦鱼感染此病很快死亡,且死亡率很高,严重损害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全国每年因暴发性出血病所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00万元。目前山西临猗兽药厂在国内12名从事鱼病防治专家指导下,研制出一种高效、速效防治鱼类出血病及其他鱼病较为理想药物“鱼虾安”,现将“鱼虾安”对大鲵肠炎病和草鱼“三病”并发症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金雨 《内陆水产》2006,31(6):33-35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县1989年首次发现,之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水体普及水塘、鱼池、水库、湖泊;发病种类由鲢鱼扩充到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银鲴等10多个品种;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笔者于2001~2003年对全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白露秋分时节鱼类出现大批死亡,养殖户称之为"白露瘟",主要是细菌、寄生虫与环境并发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原因如下:一、环境因素1.夏、秋季节转变。此时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水温上、下层温差大。  相似文献   

16.
配合饲料养殖鱼病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说明了鱼病的危害性和鱼病防治的重要性,鱼病防治工作要做到"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达到减少甚至避免鱼类因病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1月初,四川省眉山市几个水库相继发生鱼类暴发性死亡的事件。闻讯后,郫县综合试验站立刻组织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前往眉山市丹棱县战备水库调查和采样,该水库为小型水库,主要从事网箱养殖草鱼等。本站科技人员首先对环境情况、饲养管理及用药情  相似文献   

18.
赵来 《科学养鱼》2012,(10):56-58
2012年6月以来,江苏省新沂市的有些鱼塘发生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造成鱼类死亡,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地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血,鳃淤血或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鱼类越冬春片出池成活率很低 ,尤其是鲤春片出池死亡相当严重。死亡原因主要是暴发性出血病所致。现将我们 2年来观察到的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发病原因1 1 水体氨氮含量过高 ,水质恶化 :有关资料已证明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是导致鲤鱼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环境因素。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危害鲤鱼 ,主要破坏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 ,将亚铁血红蛋白转变成亚硝酸血红蛋白 ,使红血球失去与氧气结合的功能。水体中未分解的氮可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从而使鲤鱼抗病力减弱 ,故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是诱发鲤…  相似文献   

20.
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冬鱼类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了越冬鱼类的数量,还要影响来年鱼类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现将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