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养猪场里繁殖猪群一般由母猪、公猪、后备母猪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所占比例叫做猪群结构。规模化  相似文献   

2.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3.
1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卜母猪占5%~10%。同时要有计划的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猪场中,种公猪只占猪群的极少数,但是养好种公猪对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影响很大,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因此公猪的饲养对猪场至关重要。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配种能力,并能提供数量多、密度大、品质好的精液,使母猪产出更多生产性能优良,适合市场需求的后代,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松明  张光磊  肖淑华 《猪业科学》2019,36(10):138-140
近年来,种公猪的研究不再是单一的营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的问题。种公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猪场的效益。合理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对猪场生产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如节约种公猪养殖成本,提高母猪的配怀率和产仔数,以及提高整个猪群的稳定性。文章对影响种公猪使用年限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榜山镇某猪场是一个以生产优良仔猪为主的母猪场。建场十余年来,母猪的年产胎次从每年2胎提高到2.3胎,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从10头增加至12头,大大地提高了母猪利用率。笔者总结了猪场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同仁参考。1猪群结构合理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基础该场猪群结构包括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其规模以生产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为0.25:1:5。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猪群结构、猪群组成及其周转是猪场均衡生产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在猪场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制定、各类猪群存栏数及占栏数的计算依据不清晰,容易出现错误。文中的研究以600头基础母猪、7 d为一个生产周期猪场为例,详细地阐述了生产参数的制定、不同猪群的存栏数和占栏数的计算依据和过程,以期为猪场设计人员的猪场设计与建设和养猪生产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种猪的健康是猪群健康的源头,种公猪质量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加强种公猪饲养管理,提高种公猪质量,保证种公猪健康,才能有效地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一、种公猪的选择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择不同的品种和品系的公猪。通常纯种公猪多用于保种和本品种选育提高的种公猪;而杂种公猪仅用于商品肉猪的生产。在配套系中,对父系公猪的选择应注重生长速度、抗病力、瘦肉率;而对母  相似文献   

9.
基于华南地区某猪场2013—2016年的生产记录,采用频率分布法,查找发情鉴定、精液质量、配种时机以及母猪管理过程中影响猪群配种分娩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种公猪个体、配种年龄、母猪胎次和子宫炎症等对猪场配种分娩率有显著影响(P0.01),配种季节和助产等对配种分娩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淘汰配种返情率较高的公猪和发生子宫炎症及8胎以上的母猪后,猪群配种分娩率获得持续提高,从72.09%提升到81.18%。  相似文献   

10.
春节过后,受生产周期波动及季节性需求减少影响,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生猪价格持续下行。而且目前属于传统消费淡季,食品企业订单量缩水。笔者就如何提高养猪经济效益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小小建议。1调整猪群结构,适当调整猪群存栏1.1基础母猪群调整1.1.1在养猪市场行情低迷时正是猪场进行品种改良的最佳时机,加大繁殖母猪淘汰力度,除了正常淘汰外,将那些生产成绩不太理想而在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物保健》2014,(4):85-86
对于当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困境,专家提出了如下五大对策: 对策一:做好种猪规划。猪价低迷是改良种猪群的最好时机,不好的种猪应趁此机会赶快淘汰,如果您的财力允许,您可以趁此机会去旧换新,买下又便宜又好的种公猪、种母猪,优化猪群结构。对于生产性能不佳的母猪和公猪抓紧淘汰,保证能繁母猪群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养猪生产中,公猪在养猪场猪群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猪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生产者往往忽略了公猪的作用.种公猪理想的繁殖性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为相对较小数量的种公猪要配种数量很多的母猪.因此,对于采用人工授精进行配种的猪场,对种公猪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及对公猪精液进行规范的处理,是提高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重、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猪场种公猪占有重要地位,其生长发育及精液质量决定了母猪受胎率及产仔数量,同时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猪场的养殖效益。因此,养殖场应该重视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猪群日常营养充足,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圈舍清理与消毒工作,严格管控引种环节,切断疫病进入养殖场的途径,为种公猪的规范化养殖提供全方位保障,进而保证仔猪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4.
1 猪场管理因素 猪场管理首要的是均衡生产,如果不能做到均衡生产,将对猪场栏舍利用率、种公猪的使用及淘汰、猪群转移、原料用品的采购储备计划、出栏计划等产生严重影响。接近性成熟的后备母猪对成年种公猪的气味敏感,这时调换圈舍会对猪群发情有影响.使后备猪不能按预期时间、数量参加配种。  相似文献   

15.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16.
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及种公猪,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5%,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良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种猪的质量是养猪成败的关键。但是许多猪场在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往往容易引进疾病,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引进种猪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猪场种公猪对猪群品质的改良起巨大作用。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就充分体现了种公猪在猪场生产中的重要性。集约化猪场每年种公猪的淘汰率为25%-30%。因此如何及时地培育优良后备公猪,保持公猪群的高繁殖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提高其经济价值,就需要对后备公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瘦肉型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绝大部分都是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或其杂交的二元、三元等瘦肉型猪,饲养种猪的场都离不开猪群更新,猪群更新就是从后备母猪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从而达到猪群的生产平衡。猪场基础母猪群年更新率一般在30%以上,这一数字决定了后备母猪培育在生猪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母猪群理想的胎龄结构为:1胎母猪占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5%。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在品种确定以后,就要根据年出栏数,设计好各种类型猪群的结构数。现以年出栏1000头猪为基数,确定猪群结构比例。按每头母猪年提供17.5头小猪算,应养约60头母猪;按公母比例10:1算,应养公猪6头;按公母猪更新要求,每年还应养后备母猪10头、后备公猪2头。以后便可按上述猪群结构安排全年生产计划。一切计划落实后,重要的问题是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