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研究发现:甘蔗长蝽在湘北蔗区的发生规律是一年发生2代,第1代若虫高峰在4月中旬,第2代若虫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故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即清理残渣,消灭越冬成虫;实行水旱轮作,控制长蝽扩散;进行化学防治,抓住卵孵高峰(4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2006~2012年连续多年在同一地点种植两个棉花品种来研究月平均温度、旬平均温度、旬平均最低温度、旬平均最高温度与棉花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籽棉产量与6月中旬平均高温、7月平均温度、上旬和下旬平均温度、7月上旬和中旬平均高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6月下旬的平均温度、低温、高温,7月下旬平均高温,8月平均温度及上旬低温、中旬均温和高温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皮棉产量与6月下旬平均温度、低温、高温,7月下旬高温、8月平均温度、8月中旬高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7月上旬、中旬平均温度,7月中旬高温呈负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衣分与7月下旬和8月上旬高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两品种产量和衣分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在大多数项目中是高度一致的,但在某些项目中的相关性或显著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3成。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不尽相同,但其侵染特点、致病原理等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很大,区别两种病害的症状并加以防治是棉花丰收的保证。1棉花枯黄萎病区别1.1发病时间不同。枯萎病发病早,出苗后即可发生,现蕾期达发病高峰。黄萎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现蕾期开始发生,花铃期达高峰。1.2发病顺序不同。枯萎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黄萎病的症状则一般由下逐渐向上发展,不形成“顶枯症”…  相似文献   

4.
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突发因素剖析和对策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08,30(2):36-38
2007年江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大暴发,是因为气侯长期处于适宜发病条件、棉花生育与发病气侯吻合、棉田土壤带菌量大和肥水失调所致。防治枯黄萎病应采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及早药剂防治和改善棉田培管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6.
周密  卢威  肖铁光 《作物研究》2010,24(2):125-125,129
苎麻黄蛱蝶是湖南苎麻的主要害虫。研究表明:苎麻黄蛱蝶在湖南1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出现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在低龄幼虫群聚危害高峰前,喷撒2.5%敌百虫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1995年蠡县棉花枯黄萎病暴发成因郭士忠河北省蠡县棉花生产办公室0714001发病特点据蠡县棉花办公宰在全县13个固定点调查,发病情况较为历年早而重。特别是发病高峰次数多、时间长、来时猛。从6月6日始至9月10日止,发病时间长达96d。在这其间,曾出...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 ,我国部分棉区棉田发生了生理性病害 ,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 ,造成蕾铃脱落。典型植株剖开茎杆木质部颜色正常 ,没有变褐 ,不是枯、黄萎病症状。据调查 ,在正常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情况下 ,棉田一般不会发生生理性病害 ,或生理性病害的症状较轻 ,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 ,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往往会发生生理性病害。品种之间发病程度差异性较大 ,比如中棉所41今年发病就比较重。该病害尤以黄淮棉区的豫东、鲁西南、皖北发生较重 ,几乎所有的棉花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发生 ,…  相似文献   

9.
用多菌灵胶悬剂消毒棉种,是防止棉枯、黄萎病扩展蔓延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消毒处理技术不当,对棉花出苗率会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于1982年12月下旬至1983年5月中旬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10.
一、棉田杂草种类和大致出土时间据初步调查,江苏滨海棉区的棉田杂草,计有10多个科,近30种,其中发生期长,发生量大,为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是马唐和牛筋草。其出土数量,每平方米少则300—500株,多则2000—3000株。马唐的出土初期为4月底至5月初,出土盛期为5月中旬和6月中旬,出土末期为7月上旬至中下旬。牛筋草的出土初期为立夏以后至6月上旬,出土盛期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两种杂草的出土时间长达100天之久。在棉花  相似文献   

11.
1材料和方法调查于2004年在本所执行的新疆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进行。调查品种为新陆早13号,随机排列,3次重复。试验田土地平整,肥力中等,采用滴灌;小区面积20 m2,密度18.8万株·hm-2,黄萎病发病均匀。棉花生育期间栽培管理同大田。于黄萎病发病高峰的8月30日在每小区内选择发病级数为0~4级的棉株各5株,即每个发病级数15株,每株分别挂标签,调查株高、铃数、有效果枝、果节数等性状。10月2日、13日将各级别吐絮铃分别采收,同级别混匀后,室内测定单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皮棉样送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品质。黄萎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1999年至2001年棉花衣分的变化同与其相对应的气候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知:8月中旬,9月下旬的光照时数;8月上中旬,9月中旬的降水量能够较大的影响棉花衣分,8月上旬的光照时数,9月上旬的降水量对棉花衣分也有一定的影响,生产上可通过尽可能地改善或充分利用这些气候因子以提高棉花的衣分。  相似文献   

13.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火龙。是我国棉区主要害虫 ,属蛛形纲 ,棉螨目叶螨科 ,棉叶螨从苗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危害棉花 ,黄河流域棉区从 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约发生 2~ 3次高峰 ,7月中旬是棉叶螨危害最高峰期 ,若防治不当 ,棉株叶片将变成褐色 ,干枯 ,脱落 ,棉株枯死 ,减产幅度大 ,甚至绝收。棉叶螨成虫、若虫、幼虫 ,均可危害棉花叶片 ,叶螨常群集在叶片背面 ,用口针刺吸叶片细胞的汁液 ,破坏细胞中的叶绿体。受害叶片最初出现针刺状黄白斑点 ,后变为红色斑点 ,截形叶螨为害棉叶仅表现黄白斑 ,不出现红色斑。受害棉株生长缓慢 ,株高降低 ,现蕾推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引发、丸粒化、引发+丸粒化+灌根3种方式处理,同时在棉花黄萎病鉴定圃调查拮抗菌3种处理方法的田间防效,确定拮抗菌最佳应用方式为“引发+丸粒化+灌根”,接菌浓度为1×109 cfu·mL-1;拮抗菌处理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第一次发病高峰的黄萎病田间防效可达30%~70%.初步建立了一种棉种携带拮抗菌制剂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品种,在新疆阿克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防治黄萎病试验,并分析了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可使病情指数较未处理区显著降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0%;在黄萎病发生高峰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较对照,籽棉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滴灌可以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但应在发病高峰前施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保山植烟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植烟区2014~2016年主要病虫害的动态监测,预测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结果表明:植烟区主要病害为青枯病、黑胫病、病毒病,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金龟子、烟蚜,其发生高峰期分别为青枯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黑胫病(8月上旬)、病毒病(7月中下旬)、斜纹夜蛾(在8月中旬)、金龟子(6月中下旬)、烟蚜(4月中旬和6月上旬)。建议结合植烟区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7.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18.
朱永歌 《中国棉花》2008,35(3):37-38
2007年江苏棉花枯黄萎病大暴发,尤以沿海植棉区为重, 前期发病面积大、病株率高、对棉花生育影响严重都是前所未见的.为了剖析发病原因和总结防病经验,笔者对沿海植棉区大面积棉花病害的发生、发展、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两大土传病害 ,对棉花产量威胁很大。近几年由于当地大量的从外地调进来带病的棉种 ,使枯、黄萎病逐年加重 ,致病类型也逐年加强 ,发病面积也逐年扩大。据2 0 0 1年 8月份在全省主产棉区 65个点的调查 ,发病面积占到 5 2 .3%。轻者减产 1 0 %~ 2 0 % ,重者减产 30 %~ 40 % ,个别严重的地块减产在 5 0 %以上 ,给棉农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给山西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障碍。目前在防治上 ,利用抗病品种 ,能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但抗黄萎病的品种非常紧缺 ,到棉花中期黄萎病发生时还是…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由于棉花对黄萎病最敏感的时期是在棉花的2~6片真叶期,而其发病的主要时期是在棉花现蕾后,所以一旦发病就很难进行防治.根据近年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