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水灌溉在北方灌区被普遍应用,目的是将秋冬季多余的水分储存于土壤,供作物来年生育期利用。但储水灌溉灌水定额普遍偏高,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北方缺水地区,研究提高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是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河西内陆区实行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了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
储水灌溉在北方灌区被普遍应用,目的是将秋冬季多余的水分储存于土壤,供作物来年生育期利用。但储水灌溉灌水定额普遍偏高,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北方缺水地区,研究提高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是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河西内陆区实行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了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3.
涌泉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灌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主要问题是流量小、沟、畦横断面大,水流在田间很难向前推进。为此将其与垄膜沟种技术组装,缩小过水横断面,减小或杜绝侧渗,提高水流推进能力。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水器(稳流器)数量,改善灌水质量,提高田间土壤水分的均匀度,进而为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提供了可能性。采用涌泉灌溉配套垄膜沟种耕作方式,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农田耗水比一般大田灌溉节省28%~30%。由于灌水量小灌溉定额比一般地面灌溉节约50%左右。农作物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水分能态角度,研究储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探求适宜储水灌溉定额阈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大于200 mm时,2 m以下土层出现水分深层渗漏,灌水定额300、2502、00 mm时,深层渗漏量分别达到587.63、236.32、152.05 m3/hm2;灌水定额75~150 mm,2 m以下土层无水分渗漏。因此,储水灌溉灌水定额阈值范围控制在750~1 500 m3/hm2,可以把灌溉水储存于深层土体内,以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储水灌溉模式在石津灌区可有效解决灌区来水与灌溉用水的错位矛盾,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储水灌溉是一种利用土壤水库 ,采用较大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水次数的一种灌溉方法。结合石津灌区现状 ,通过对灌区典型地块土壤质地的分析 ,提出了灌区适宜的储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储水灌溉模式 ,实现了节水、高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灌溉定额和3个灌水周期;观测内容有土壤水分、盐分及棉花生长状况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灌水周期减小而增大,灌水周期为5 d的处理的土壤保持在最适宜含水量;较小灌水周期使得棉株内行和外行土壤含盐量持续降低,降幅相对较大;同一灌溉定额下,较小灌水周期产量较大;中量灌溉定额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石津灌区储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仵峰  张永增等 《灌溉排水》2002,21(2):36-39,50
储水灌溉是一种利用土壤水库,采用较大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水次数的一种灌溉方法。结合石津灌区现状,通过对灌区典型地块土壤质地的分析,提出了灌区适宜的储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储水灌溉模式,实现了节水、高产、增效。  相似文献   

8.
在垄膜沟种农田进行了涌泉灌灌水试验,通过对水流推进过程观测,分析了田面水流运动特性,研究了沟宽对田间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对垄膜沟种涌泉灌溉技术要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涌泉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可用幂函数表示。随着沟宽的增大,灌水均匀度呈下降趋势。从灌水质量和管网成本两方面综合考虑,试验条件下灌水技术要素的入沟流量、沟宽和灌水器间距分别以80~100L/h、20-30cm和4~5m为宜。  相似文献   

9.
CROPWAT模型在滇中南部灌水量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是云南主要高原特色作物主产区,开展灌溉制度研究对当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中南部建水(102°50′E、23°56′N)2016~2018年灌溉试验数据,对CROPWAT模型中灌水量计算模块所涉及的作物、土壤参数进行了校准,并应用该模型模拟了水稻和马铃薯全生育期的灌水量过程。结果显示,模拟的水稻泡田水量在192.3~195.0 mm之间,本田期灌水次数在8~11次、灌水定额在20.9~45.9 mm、灌溉定额在288.3~414.4 mm之间,全生育期灌溉定额在483.3~609.7 mm之间,与试验观测的灌溉定额相差在±6%以内;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次数在7~8次、灌水定额在12.7~38.3 mm、灌溉定额在181.5~201.0 mm之间,与试验观测的灌溉定额相差在±12%以内。灌水次数模拟与试验观测值接近,灌水定额水稻模拟值略偏小、马铃薯模拟值略偏大,灌水时间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相应性较好。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滇中南部水稻和马铃薯灌水量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用于制定灌溉制度可更好地把握灌水时间,提高制定灌溉制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对水流推进速度和灌水质量的影响,探究其替代波涌灌溉的可行性。【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波涌灌溉组(S)、间隔交替波涌灌溉组(AS)、间隔固定波涌灌溉组(FS)以及连续灌溉组(C)4个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灌溉处理对水流推进速度、灌水均匀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波涌灌溉处理下的水流推进速度明显快于连续灌溉的。4种处理下的灌水均匀度S处理为最佳,均值具体表现为:S处理>AS处理>FS处理>C处理;冬小麦产量均值表现为:AS处理>S处理>FS处理>C处理,其中与S处理、FS处理相比,AS处理有更好的增产效果;3种波涌灌溉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值表现为:AS处理>FS处理>S处理,较C处理依次提高了43.84%、28.76%、26.03%。【结论】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山东泰安对冬小麦采用间隔交替波涌灌溉可以取得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中低产田地区水资源生产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河南省中低产田地区水资源生产潜力的开发途径。主要包括:实行节水灌溉及节水技术;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以便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按农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合理规划作物种植,提高农田整体水分利用效率;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以降低作物对水分的无效吸收等。  相似文献   

12.
农田污水灌溉的危害研究进展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我国总体水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不断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农业缺水日趋严重,不得不用大量的污水灌溉农田.国内外污水灌溉在规模上发展很快,由于污灌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并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引用,其引发和加剧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科学地进行农田污水灌溉,当务之急是提高工业污水循环利用率和增强生活节水意识,减少污水排放量,大力推行农田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使用EM等生物技术净化水体,改善灌溉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农田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对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灌溉水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既缓解水资源不足,也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同灌溉水质会使土壤重金属发生不同程度的积累,给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造成危害。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来源以及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迁移、转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灌溉水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的影响,并提出根据土壤不同重金属起始含量来制定灌溉水质有关相应标准有利于指导污水灌溉的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入渗特性和田面糙率的变异性对沟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杨凌区粘壤土和砂壤土区域进行的大田沟灌试验为基础,在假定各灌水沟内部土壤入渗特性和糙率均一的条件下,重点分析各灌水沟之间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的不同组合对沟灌水流运动过程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异性对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和灌水质量指标影响较大,在模拟时必须充分考虑;而田面糙率的变异性对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和灌水质量指标影响较小,可采用田块糙率均值代替各灌水沟的糙率。经实例验证,水流推进过程相对误差为7.28%,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和储水效率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分别为5.74%、6.18%和4.07%,结果表明其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灌区棉田的水盐动态和水盐平衡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4年在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棉田灌溉试验数据,对常规地面沟灌和膜下滴灌棉田在不同灌溉定额下水盐动态进行了研究,对节水灌溉与农田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①在2700m3/hm2灌溉定额时,常规地面沟灌和膜下滴灌棉田在生育期0~60 cm土层积盐,膜下滴灌的积盐率(12.4%)要高于常规地面沟灌的积盐率(3.4%);②在小于6000 m3/hm2的4种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生育期棉田1 m土体上总体表现为积盐;③对于土壤初始含盐量高的新垦荒地,灌溉淋洗的作用要好于土壤盐分本底值低的土壤;④为了保持农田的水盐平衡,在极端干旱区需要进行非生育期以淋洗盐分为目的的灌溉。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回灌对土壤盐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在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采用退水回灌,在一定时间内会增加0~30 cm的土壤盐分,尤其对0~20 cm的土层影响较大,对其他层次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减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连续使用退水灌溉会使春小麦减产,只在拔节期使用退水回灌能够增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灌溉技术采用定时人工整体灌溉,不能根据土壤含水情况进行节水控制,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基于物联网和PLC设计了一种新的农田智能节水施灌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进行优化研究。系统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PLC模块、射频信号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系统硬件内部PLC模块主要负责控制节水灌溉架构,在农田监测终端上所收集到的信号在微处理器中实现转化,转变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辨识的脉冲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确定最适宜的浇水量和灌水时机,采用CC2591型射频信号传感器提高传感速度,选择HL-TTN1土壤传感器检测土壤的含水量,PT100型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通过物联网针对需要灌溉的土地进行网格化处理,采集传感器测试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等环境参数,引用Zigbee协同开关设置节水灌溉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和PLC的农田智能节水施灌系统土壤含水量计算误差在2%以内,能够达到目标值,远程网格节水控制准确度高达98%以上,使农田生长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用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快速检测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滴灌是农田节水灌溉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农田地下滴灌管深埋于土壤下,导致滴灌管堵塞时不易被发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造成损失。为此,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的装置。该装置以STC90C58AD为主控芯片,采用PHTS-5V-V2土壤湿度传感器对农作物根部的土壤湿度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不同位置上的土壤湿度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滴灌管是否堵塞。试验表明:该装置能够快速测定指定点的土壤湿度,判断地下滴管管道堵塞情况,同时具有实时显示、存储、报警等功能,可以满足农田地下滴灌管道堵塞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农田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农田灌溉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的复杂性和实时性,结合江苏省山市安镇农田灌溉管理的具体情况研制的。系统根据采集的土壤墒情、作物旱情、水源水情等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决策,作出灌溉预报,确定精确的灌溉时间和最佳灌溉水量,利用决策结果对灌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与监测,从而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棵间土壤蒸发是控制性交替灌溉条件下农田土壤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沈阳地区潮棕壤土条件下大豆田不同控制性交替灌溉制度下的土壤蒸发变化规律,对土壤蒸发进行预报,采用Micro-lysimeters(MLS)对不同灌溉处理下的土壤蒸发量进行了测定,并建立了以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的土壤蒸发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各处理的相对土壤蒸发率(E/ET0)与表层土壤含水率(θ)的关系均呈指数函数形式,决定系数在0.71以上.各处理的E/ET0与LAI之间亦呈很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7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